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课 秋天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6659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课 秋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课 秋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课 秋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课 秋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课 秋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课 秋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课 秋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天说课稿大姚县实验中学 田仕菊说课流程:一、说教材分析二、学业水平考试要求解读三、学情分析四、目标、重难点的制定及依据五、学法、教法分析及依据六、说教学流程及依据七、教学反思八、设计理念一、说教材分析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本单元选取了春、济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

2、、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二、学业水平考试要求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1、诵读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2012年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也要求学生能初步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常见的表达技巧。考查的内容有:1、初步理解诗意、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2、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及风格。总之,要做好此类题,需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和表达能力。三、学情分析1、学生态度方面:初一(1)班学生学习目的明确,积极性高,记忆力强。2、知识方面: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

4、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学习目标。3、能力方面:在思维和做题方法方面,虽然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要达到中考所要求具备的能力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况且学生能力层次参差不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是重点也是难点。四、目标、重难点的制定及依据1、学习目标:(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圈点勾划的方法感知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通过反复朗读诗歌,找出能体现秋天特征的景物,体会诗歌的意境。(3)、在反复朗读诗歌的基础上,通过自学、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制定依据:1)、确定以上的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

5、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2).把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融合,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全班同学参与,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好场所。3)、语文的主要任务应从传授知识、训练能力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 。4)、现今学生不爱护环境,不热爱自然,随意破坏自然环境,表现在校破坏公共设施,乱扔垃圾,给学校教育带来难题,因此通过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圈点勾划的方法感知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2)、体会诗歌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教学重难点是:(1)、体会诗歌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制定依据: 1)、学生在阅读中还是为读而读,缺乏阅读的技巧,对阅读中的感受还是被动的接受。为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感悟。 2)、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正是由儿童向青少年过渡时期,她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本篇文章通过阅读精美的诗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是重点也是难点。五、学法、教法分析(1)、学法分析1.圈点勾划法依据:让学生勤于动笔,在阅读 文章时圈圈点点,勾划标记, 养成良好的读

7、书习惯。2、分组讨论法依据:鼓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究,大胆对课文质疑,开展讨论,合作学习。3、朗读法依据:学生处于主人公的立场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情意,体会作品中的情感.。(2)教法分析1、提问法 依据: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探究问题。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引导法:依据:本节课由于是阅读课,重点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这一过程是教师无法代替学生做的,但是初一学生的学识水平

8、有限,不能做到独立完成,教师做一个“引路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精讲法:依据:在记叙文课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没必要再去重复,浪费学生时间。教师只精讲学生不会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4、合作交流法:依据: 新改革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否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根据教材以及学生实际,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探讨的习惯是极其重要的。让学生在探讨中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六、说教学流程及依据(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9、回答:这是哪个季节的景物?(秋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笔下,秋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多媒体出示课题秋天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获得真实的体验,形成真实的情感,让课堂与生活不再分离,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课堂中。(二)检查预习1.二人进行作者简介.2、给划线字注音,看拼音写汉字,再读一读。3、抽学生讲解词语的意思。设计意图:预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课前的准备能提高教师课堂的效率,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明确精讲内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预习的学习习

10、惯.(三)展示学习目标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圈点勾划的方法感知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反复朗读诗歌,找出能体现秋天特征的景物,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在反复朗读诗歌的基础上,通过自学、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有方向性,有针对性,做到带着问题阅读,实现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方式.出示自学指导(一)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勾画出关键词句,品味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教师出示朗读要点: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

11、诗歌的停顿。 (2)各小组派代表朗读,教师点评。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会边读边划出诗歌的停顿,在朗读中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自学指导(二)做准备。出示自学指导(二)听课文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笔下的秋天是通过哪些景物表现出来的?找出具有乡村特色的词句。2.思考这几种景物组成了几幅画面?请你给这几幅画取个名,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想像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这幅画的画面。3、通过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教师精讲:(1)、能表现秋天特征的景物:露珠、冷雾、白霜、溪水干

12、涸、更清洌。具有乡村特色的词句|:稻香、镰刀、丁丁、撒网、蟋蟀使草野更寥廓(2)、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3)、“栖息”一词以拟人手法,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梦寐”将秋天拟人化,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设计意图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朗读、体验、交流中获得知识,同时鼓励学生

13、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一环节既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文章内容,又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学习了 拟人、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五)当堂训练(任选一题完成)(一)以“我爱秋天,爱秋天”或“我爱秋天”的句式来表达对秋天的感知与喜爱。例如:1、我爱秋天,爱秋天燃烧的火红的枫叶。2、我爱秋天,它既能承载“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愁思;亦能高唱“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

14、望是 。2、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观察、想象和感悟能力,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并运用联想和想象,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把写景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的回顾,让学生初步了解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把知识在头脑中进行整合,加深记忆。(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住本课归纳出的方法、规律。(八)布置预习 古代诗歌四首,自学优佳学案55页一至三题,完成“字词积累”。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预习,让学生找出自己还没有弄懂的地方,为下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15、。七、教学反思肯定方面: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较高。2.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达到这节课的情感目标要求。3.学习了景物描写的方法,了解了鉴赏现代诗歌方法。不足之处:1.学生学习了景物描写的方法,但却不能熟练的运用于写作,教师在如何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运用的引导有待提高。2.课堂中对于学困生的帮助还不够。3.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足。八、教学理念1、“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理念”,表现在二个自学指导中问题的设定。2、“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理念,表现为整堂课都是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预习,朗读,总结方法规律,教师只是点拨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给学生点亮一盏通往前方的路,而不是拉着他们走。3.“合作探究”理念:表现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他们体验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