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语文版语文第5册第四单元《论修身》教案、学案、练习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99959438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语文版语文第5册第四单元《论修身》教案、学案、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语文版语文第5册第四单元《论修身》教案、学案、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语文版语文第5册第四单元《论修身》教案、学案、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语文版语文第5册第四单元《论修身》教案、学案、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语文版语文第5册第四单元《论修身》教案、学案、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语文版语文第5册第四单元《论修身》教案、学案、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语文版语文第5册第四单元《论修身》教案、学案、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语文第5册第四单元论修身教案、学案、练习 语文版语文第5册第四单元论修身教案、学案、练习襄城三高教师:高亚飞1.1论修身教案教学目的与要求1、体会课文中孔子关于人格修养的论述2、理解“三纲领”、“八条目”的内涵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时数二课时重点与难点“三纲领”、“八条目”的内涵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一、孔子及论语简介孔丘(公元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字仲尼,世人尊称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贫贱而好学的少年时代孔子少时“贫且贱”,年15岁立志求学,通过私人传授,博习诗书礼乐。约30岁,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私人讲学。颜渊、曾点、子

2、路等是最早的弟子。50岁任鲁国中都宰,继升司寇,不久去职,率弟子历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志欲改良时政,复兴周礼,然终不见用。在外14年,68岁重返鲁国,政治上仍不得志,乃专力从事讲学和著述,直到逝世,弟子达3000人,身通六艺者70余人。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过整理传授的儒家经典五经,被定为必读的教科书,儒家学说由此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核心,对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起着指导的作用,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给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以极其深刻的影响。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法治具有强制性,只能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德治具有感化力,才能影响人们的心灵。还认为人才不能

3、依靠自然成长,必须经由教育培养。为此而创办私学,以造就改良政治需要的“贤才”。孔子称“贤才”为“君子”(“士”或“成人”),要求“君子”首先必须是道德完善的人,能以身作则;把“修己以安百姓”作为最高的政治理想和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性近习远的教育理论孔子最早探讨了人性的问题,认为人的天赋素质是相近的,个性差异是后天习染造成的,只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条件,加上主观的努力,都可以养成“君子”的品德。以这种人性观为依据,主张“有教无类”,除奴隶以外,不分贫富、贵贱、贤愚、种族和地区,任何人都可以入学。这种教学观念冲破了宫廷的藩篱,与社会发生广泛联系,扩大了人才的来源,从而推动了已经开始的文化下移运动,促进私

4、学进一步发展,为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开辟了道路。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二、课文讲解第一则:“罔”“殆”释义第二则:“女”释义。此句可概括为“实事求是”第三则:“仁”在孔子那里不是一个哲学概念,而是一种理想人格。对“仁”也没有具体的规定,论语里每次提到“仁”,意义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如:司马牛问仁,孔

5、子曰:“仁者,其言也刃”樊迟问仁,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夷狄,不可弃也。”虽然“仁”不是一个普遍的理式或原则,但却有一个达到“仁”的最基本的方法,“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也就是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己及人”说。第四则:此句可概括为“从善如流”、“见贤思齐”第五则:“川”字释义第六则:“凋”字释义第七则:此句可概括为“以身作则”三、大学简介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

6、“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四、“三纲领”“八条目”内涵分析1、“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亲民”,“亲”又作“新”,有两种解释,一释为“爱”,一释为“新”,即“革其旧之谓也”。是指个体发扬了善性之后,由个体之善扩充至天下万民,是鼓舞民众的志气“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2、“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

7、天下,“八条目”指主体道德修为的具体步骤。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道德的内在修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道德的外在修为。在内容上,八条目是一个由内到外、相互关联、不能任意颠倒的统一的整体,是一个穷尽内圣外王之道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以“格物”为起点,以“平天下”作为其奋斗目标。思考与练习1、你认为孔子有关人格修养的这些论述今天是否还有借鉴的意义?2、你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看法?1.2论修身学案第一模块:认知探索1.课文探索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他

8、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第一要素。认真学习课文,想想孔子是如何阐述修身的?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领悟导析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及其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著作。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文分为四节,

9、每节有五段话。(一)第一节主要谈修身是不断学习、不断求索、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坚定的信念。第二节主要谈修身的方法内省。孔子十分强调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德规范,那么怎样实现“仁”呢?孔子说“为仁由己”。也就是说要实现“仁”,还得靠自己。修身的本质就是不断进行内心反省的过程,孔子称之为“内自省”“内自讼”“躬自厚”“求诸己”等。第三节主要讲忠恕之道。这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第四节主要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也需“文质彬彬”,论语中有许多深刻的道理,但语

10、言往往通俗明白,平易畅达,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既富哲理,又很形象。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是中华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篇章。第二模块:演练评估(课堂大练兵)一、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三十而立(立身于世)六十而耳顺(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B.莫能兴(站起来)君子亦有穷乎?(贫穷)C.患其不能也(担心,忧虑)内省不疚(反省)D.文胜质则史(文采)即之也温(接触)二、下面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吾道一以贯之C.以德报怨,何如吾道一以贯之D.质胜文则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三、下列各旬中没有通假字

11、的一项是()。A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B于予与何诛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子路愠见曰。2.小人穷斯滥矣。3.君子求诸己。4.粪土之墙不可杇也。5.君子泰而不骄。6.质胜文则野。7.匿怨而友其人。8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五、翻译以下句子。1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译文:3吾道一以贯之。译文:4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译文:5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译文:六、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1关于如何对待过错的言论,许多古籍都有讲述。左传中就有一句与“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相对应的句子:_2现今我们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常引用文中的“_”一句来形容。3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不患人之不己知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