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武术课说课125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50467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例-武术课说课12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范例-武术课说课12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范例-武术课说课12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范例-武术课说课12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范例-武术课说课12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例-武术课说课1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例-武术课说课12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稿要与教案统一。为45分钟体育实践课“说课”(范例参考)学院体育部 班级 2009级 人数 54 任课教师 第5周/第5次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一)教学内容1.太极拳:第一组和第二组动作(复习)2.太极拳:太极拳第三组动作(新授)(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本次课是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依据人们认识事物和人体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而设计的,是以传授太极拳第三组(揽雀尾)动作为主要目的的教学过程。课的设计以太极拳第三组(揽雀尾)动作的学习为主线展开的教学活动。本次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准备部分(热身运动.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

2、活动)基本部分(改进第一组和第二组动作,新授左揽雀尾.右揽雀尾)放松整理活动(意念放松)。 二.教学对象分析 授课对象是第一学期2009级的专科生,人数为54人,女生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从本班的情况看,女生的比例较大组织与管理较容易,学习风气比较端正。 (一)动作技能方面:真正了解太极运动的学生不多(太极拳并不像球类运动那样在小学.中学很普及,大部分学生只是看过并未真正学过太极拳),普遍基础较差,技能水平差距不大。(二)身体素质方面:学生武术专项素质普遍较差,尤其是柔韧性素质和身体协调能力不好。女生柔韧性较好而方向性差,男生动作僵硬但能够基本完成动作。(二)心理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太极拳运

3、动有极大的兴趣和较高学习热情。三.教材分析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一)教材地位本次课“揽雀尾”动作技术,是学生在(前四次课)已基本掌握了第一组和第二组技术动作的前提下而进行的学习。“揽雀尾”动作无论是在步法.手型.动作节奏都与前两组技术动作基本相似,只是在动作形式和发力特点上有所区别。因此,为本课教材内容的学习与掌握以及后续将要学习的第四组技术动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教材的特点和作用1. 教材的特点(1)难度较大。揽雀尾在整个太极拳中属于较难的动作,身体重心的变化和动作方向的改变都很频繁,学生学起来很难。(2)运动负荷中,且强度小。太极拳运动的运动负荷不大,但是对专项能力的要求较高。2.

4、 教材的作用(1)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呼吸机能。(2)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进行传承传统文化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捧.捋.挤.按是构成揽雀尾动作的要素,四个动作的组合与巧妙的运用是防守与进攻对方的关键;捧.捋.挤.按动作之间的连贯与身体重心的移动和动作方向变化是揽雀尾动作最不容易完成的动作环节。故此,将本课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以下:1教学重点:揽雀尾。即:捧.捋.挤.按四个动作。2教学难点:各动作之间的衔接.身体重心的移动和动作方向变化。四.教学目标(一)确定目标的依据1.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通过达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5、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而实现学校体育的总目标为依据。(解释略)2.以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太极拳的教学进度为依据。(解释略)3.以上述教学对象的学习风气.动作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为依据。(解释略)4.以教学环境和场地.器材和季节为依据。(解释略)(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与掌握太极拳(揽雀尾)的基本功能和特点,初步确立练习本动作的实用意义及健身价值。2.技能目标:改进第一组(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动作.第二组(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动作,并领会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做到路线清楚,手形.步形正确到位,能够完全独立完成动作。在教师下口令的情况下独立完成

6、动作;初步掌握第三组动作(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整连贯地完成第一组.第二组动作与揽雀尾动作的连接。3.身体技能与素质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和腿部的力量耐力素质。4.情感社会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五.教学程序设计根据人体机能运动变化规律本课分为三大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以下是教学环节安排与时间分配及其依据。工作阶段相对稳定阶段下降阶段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一)教学过程A.准备部分:(15)为了明确内容和目标,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

7、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做好准备。使学生精神饱满地开始一节课的学习,安排一下内容与活动。1.课堂常规活动(2)2.热身.一般性准备活动(8)3.专项准备活动(5)单腿支撑练习.太极步法练习B.基本部分:(65)为了有效地学习揽雀尾动作,改进第一组(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动作.第二组(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动作及其相关知识.学生发展身体和培养武德与崇尚精神,安排一下内容与活动。为保证教学质量,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进行改进(旧教材)第一组.第二组动作的教学活动,后进行(新教材)揽雀尾动作的教学活动。1.复习部分(20)教师讲解示范。完整连贯地讲解并示范第一组.第二组动作。组

8、织形式:四列横队体操队形。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口令指示下练习。学生自由组合,体验动作。组织形式:学生2人一组自由结合组成学习小组。 汇报表演。组织形式:四列横队体操队形。以每列队为小组,按顺序逐组依次进行。2.新授部分(45):教师讲解示范。讲解并示范揽雀尾(捧.捋.挤.按)的动作名称和要领。组织形式:半扇形队形。要求学生边观看边听讲解边模仿老师的动作。学生自由组合,体验动作。组织形式:学生2人一组自由结合组成学习小组。教师巡视指导。完整连贯地完成第一组.第二组动作与揽雀尾动作的连接。组织形式:四列横队体操队形。C.结束部分:(10)为了有组织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心理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

9、小结本课情况和布置课后作业及预告下节课内容的内容,安排一下内容与活动。1.放松运动(6) 意念放松法:组织形式:散点队形2.总结本课情况。(2)组织形式:成四列横队3.布置作业,预告下节课内容(130)4.师生“抱拳礼”道别(30) (二)运动负荷预计及其依据。A.整个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呈现双峰型,第一个峰型略高于第二个峰型。准备部分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B.平均心率预计为130次/分左右。C.最高心率为150次/分左右,每个高峰保持68 分钟。D.课后恢复心率为90次/分70次/分左右。 (三)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A.可能遇到的问题:由于本课目标是让学生将过去所学动作与本次课揽雀尾动作完整

10、连贯的连接,因揽雀尾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且动作越来越多,少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的现象。B. 对策:教师发现后,及时对其有效地指导并采取“一帮一”结伴练习。六.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一)教法 根据太极拳运动具有复杂和不断地变换动作方向的特点,在合理地采用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和纠正错误动作法的前提下,更要注重灵活地采用讲解示范法。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以调动与发挥学生的视听感官并使之相结合。2.依动作的方向和学生观看、模仿的需要,及时变换示范(结合讲解)的位置和方向。3.依学生的队形和学生观看、模仿的需要,及时采用“伸缩”、“移动”“转动”示范来调整示范(结合讲解)的距离和角度,以达及示范(结合

11、讲解)为学生观看、模仿需要的最佳状态。(二)学法 由于太极拳运动的整套练习具有较复杂、移动距离及范围相对较小的特点,故整个教学过程以四列横队体操队形为主要学习形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还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对比学习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学生尝试学习内容的练习基础上,学生自结成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体会,互相纠正、改进动作错误,建立正确动作。2. 对比(表演)学习法: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基础上,经教师集体总结、进一步的指导学习后,组织学生各个列队间,学习小组间,小组生生间的探究式的对比、评价的交流活动。七.教学效果的预计(一)技术技能效果的预计:90%以上的学生能够较熟练掌握第一组动作

12、(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领会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基本掌握第二组动作(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在教师下口令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动作。85%的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第三组动作(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动作。(二)发展身体技能与素质效果的预计:90%以上的学生在完成动作时能够达到动作幅度到位,上下肢配合有序节奏明显,身体重心高度符合动作要求。(三)情感社会目标效果的预计:90%以上的学生在教学全过程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尝试、自结成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对比、评价的交流活动中积极探究和谐共同进步。(四)课运动负荷与密度效果的预计:保证达到上述运动负荷预计的指标;课的一般密度为98%;练习密度为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