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陶行知的体育思想与现实意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4692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和陶行知的体育思想与现实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鲁迅和陶行知的体育思想与现实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鲁迅和陶行知的体育思想与现实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鲁迅和陶行知的体育思想与现实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鲁迅和陶行知的体育思想与现实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迅和陶行知的体育思想与现实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和陶行知的体育思想与现实意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和陶行知的体育思想与现实意义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鲁迅、教育家陶行知都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健康不仅是没有生理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都能保持完美的状态。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为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和探讨鲁迅、陶行知的体育思想,对我们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学校体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体育思想 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2、思想家,鲁迅对体育极为关注。他认为,全民族人民的身心健康是立国立民的根本。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得很深,又学到了不少西方文化,所以他对中国人思想中的惰性是比较了解的,研究体育精神必须从改善人的思想开始,把握对那个时代人的精神的重新塑造技巧,将其融合到文学作品中,利用全新的概念,将自己的体育精神见解激发出来,找到相关的建设效果,为社会的整体进步有较好的帮助。1吸收西方先进的体育思想,倡导“立人”鲁迅在体育上提倡“洋为中用”,主张“与国际接轨”,强调人的精神的意义。我们讲人的生命,不仅是指生理上的生命,更是指精神上的生命。鲁迅讲的精神自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指独立思想和人格。二是人的自觉精神、主

3、观能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提出的“立人”是要将人的发展状态建立在更好的状态上来,不要为原有的封建思想所迷惑,树立新的观念,在精神思想上得到较好的进步,树立更高的人格,不能被封建社会的思想所吓倒,要学习更多更好的体育精神文明,鲁迅从现实出发,在文学作品中反映了现实状况,提出了更好的发展意识。2突破束缚,重树民族精神由于受到封建思想束缚太久,当时的国人个体生命意识淡漠,精神上显得懦弱而消沉,鲁迅则提倡“兽性”,呼唤国民的自我意识觉醒与顽强的斗争精神。争先创优的体育精神也是他所倡导的,将体育精神融入到文化运动中来,从国家内部树立发展信心,并且积极地带动中国新文化的提升。同时对于发展全社会的体育思想强化

4、有了新的要求,他提出民族的发展进步是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行改善的,不能固步不前,更不能用邪门歪道来做出调整,要用新的视角来看待民族体育的发展战略,带动整体的民族精神提高。3强调个性生命意识鲁迅从中国的现状出发,既对民众的惰性进行了披露,也给读者讲述了怎样才能形成较强的体魄,使民众在今后的发展中获得了更多的启示。当然,西方哲学思想是以个人的发展为主的,但是将这种思想融合到中国的哲学中来,对人的精神面貌的进步有较好的帮助。因而缺乏对生命个体的意义和价值的爱护和尊重。所以,鲁迅强调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主张平等对待每一个人,要有自我意识,提升生命价值,在生活中应该张扬生命,具备抗争精神和进取精神。二鲁

5、迅体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1“立人”体育思想的树立鲁迅体育观的核心是“立人”,这是他一生思考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他的人生探求的出发点和归宿。鲁迅的“立人”思想遍及他所论述的各个方面,成为他观察和评论各种社会问题的焦点。鲁迅所提倡的体育精神不仅包含了积极、奋进的竞争精神,更是树立人格、完善人格的良好方法。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个性,都获得了健康与美好的发扬,都充分地实现了个性的解放,独立的人格和价值就必须受到应有的尊重,获得积极向上的表现,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提高和升华整个社会群体的思想与精神,既具有高度的道德情操,又掌握完整的法律意识,自然就成为一桩水到渠成般的事情了。2重视下一代体育锻炼与健康成长

6、鲁迅深知健康的身体对人生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事业,还能给下一代遗传优良基因,所以他在体育教育和儿童培养上具有前瞻性。他特别注重年轻一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始终认为:“运动原是很好的”。他身体力行地重视体格锻炼,任教岁月里热忱赞助学生体育,文学生涯中注重体育宣传,在重文轻武的社会环境中,大声疾呼文而兼武,恳请全社会都来关心民族体质的增强。在鲁迅强国健体的精神影响下,我国也加大了对体育的重视,开展体育教学、兴起体育活动等,在文学上也涌现了大量的体育文学著作,在众多文学作品中体现了这种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为近现代社会的体育文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3揭示体育文化发展方向鲁迅的生命意识中,秉承了西方对人

7、性的呼唤,对人的尊严的珍视,以及突显人的强大力量,彰显生命激昂、永不妥协的精神。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体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的作用是其它任何文化形态所不能取代的,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既是积极的继承和光大,又是重大的补充和修复。体育文化的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的身心的完美展开和全面现,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与统一。体育运动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人的肉体与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体育运动不仅作用于生物的人,而且也同时作用于精神的人和社会的人。体育运动的功能不仅表现于人有形的物质形态,对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行为也有相当影响。体育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其它人类

8、实践活动无法替代的。三陶行知体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体育思想是他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生活教育实践中,他倡导“健康第一”,深刻揭示了健康的重要性。研究和探讨他的体育思想,对我们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学校体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体育就是健康教育陶行知体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健康第一”,这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首要宗旨。在其毕业的教育实践活动中, “健康第一”的理念和思想贯穿其一生。1923 年,他在致程仲沂信中说:“体健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学问的一 个重要目的。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学以厚生则可,学以伤生则是断断乎不可的。”1925 年,他在给胡适的信中又 写道:“人生第一要事是康

9、健,第二要事是康健,第三要事是康健。”1926 年 11 月 2 日,在其我们的信条的演讲中,他更是明确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后来,他在育才学校 3 周年晚会上发表演讲,说及每天四问,其中在第一问中说到:“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第一。没有身体,一切都完了”。“一二九”运动后,晓庄师范的办学条件非常坚难,陶行知仍大力宣扬“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在学校里坚持开展跑、跳、投、游泳、跳绳等体育运动项目。今天我们重新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 思想,是对陶行知体育教育思想的回归和充分肯定。观念

10、是行动的先导。每一个体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都应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克服只注重教学内容,忽视学生个体发展;只注重身体素质,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以“健康第一”的理念来要求,并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关系,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和良好环境,从而真正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一切的体育教学改革,如果不能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健康水平得到提高,那终将是昙花一现。2体育就是自强教育1919 年 10 月,陶行知在其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的文章中指出:“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德育 注重自强。”这说明陶行知在其很早

11、的时期就确立了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1920 年,陶行知在任南京高等师范 教务主任时就认为:“身心两健,缺一不可。体育必须以养成坚强体魄,充实之精神为标准。”1929 年 12 月 8 日,在 其颁布的南京安徽公学办学皆趣中阐明:“我们不但是物质环境当中的人,并且是人中人。必经有独立的意志,独 立的思想,独立的生计和耐劳的筋骨,耐饿的体肤,耐困乏的身,去做那摇不动的基础。”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 培养这样的人。1925 年 12 月 1 日,陶行知在作学生的精神的演讲中说:“学生的精神,大约分为三点:1、学生求 学须具有科学的精神;2、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3、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

12、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陶行知注重体育的自强教育。他把学生现在的体育学习与学生将来的生存、创业、竞争、遭遇的困难和挫 折充分联系起来,明确在体育中注重自强教育是学生自身的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平日家长都很娇 惯,稍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等、靠、要”,缺乏自信,难以自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他们进行自强教育势在必行。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担心在体育活动中出现意外伤害事故,许多学校和体育教师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消极的逃 避策略,造成了许多正常的体育运动项目不能正常开展,特别是一些对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有较大作用,对抗性较强或有 一定难度的体育运动项目,如:田径中的投掷,耐力跑、武术、游

13、泳、攀爬、爬竿、足球,体操中的单、双杠,跳跃项目,甚至连后滚翻也不敢让学生做,害怕把学生脖子扭断了。这种因噎废食,消弱体育运动的现象,将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更厉害,意志更多薄弱。长此以往,我们怎样去培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又怎样去造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的好汉呢! 体育运动中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从哲学角度来看是必然的,就如公路上出现交通事故一样不可避免,难道也要禁止汽车 通行吗? 体育是有力量的运动,温文而雅的活动是代替不了体育的;体育是一种强力的冶炼,是一种坚强意志的培养,仅以安全为前提的运动是代替不了体育的。一个人长期缺乏冒险精神

14、的培养,意志坚强的锻炼,何以自强,何以去创新和 创造呢?3体育就是生活教育陶行知体育思想与其生活教育理论始终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1927 年 3 月,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初期,就明确提出:“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以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他确定学生的生活目标是:“1、康健的体力;2、劳动 的身手;3、科学的头脑;4、艺术的兴趣;5、团结自治的的精神。”从实践上看,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学校就始终把体 育运动贯穿于生活教育的整个过程,每天早上学生起床后,先通习拳术,然后根据各人的体质和兴趣,分别练习刀、枪、 剑、棍,跑步,徒手体操等活动,并经常举办学校运动会,进行跑山,举

15、石担,玩石锁,跳远,跳绳,掷球,提水竞走, 30 米赛跑等各项运动,正如他在萧场工学团一周年纪念联合运动会歌中所写到:“踢的是键子,打的是拳术,放的是风筝,砍的是斧头,挑的是粪桶,舞的是锄头,玩的是石担,攀的是山头。”这些体育活动内容充分体现了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精神。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重 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业,选择哪些适应时代要求,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为生活教育的体育,陶行知始终认为体育在体育课中,更在生活中,其锻炼作用应该是全面的,是贴近 生活的。他尤其反对那些片面的,脱离

16、生活的教学内容,称之为短命教育。1946 年 5 月 10 日,陶行知在教师生活 杂志上发表文章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在文中他指出:“教学方法要采用自己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 法, 教学做合一的方法, 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的教育以克服片面的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之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 ” 他的这些可贵的思想和主张与我们今天倡导的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的理念是何等的一致。 体育教学改革仿佛经过轮回,又回到了起点,其更多的原因则是教育逐渐打破了守旧的藩篱,回归于了人性,而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与陶行知、鲁迅的体育思想是如此贴近,这些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现实指导意义。陶行知、鲁迅等大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始终站在人性的高度上,用他们那爱满天下的博大情怀,紧紧抓住了教育的本质,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闸述了一个个教育的真谛。体育是健康的教育,离开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