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题多变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3720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题多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题多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题多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题多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题多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题多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题多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一题多变”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辜刚从初中数学现状来看,“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仍是常见现象,尤其是新老师本身对数学的知识体系还不熟悉这一点表现更加明显。基本上是“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狂轰乱炸”的“题海”战术“淹没”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过程,这种“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变的狭窄,学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这些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而反复进行的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有效方法。一、“一题多变”的作用: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一

2、题多变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1、新课中,实施一题多变,以简单题入手由浅入深,可使大部分学生对当堂课内容产生兴趣。2、习题课中,把较难题改成多变题目,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对难题也产生兴趣。3、学生自己能够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知识进行重组,自己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进行改变,对已学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不就题论题,能多思多变。在完成一个数学题的解答时,有必要对该题的内容、形式、条件、结论,做进一步的探讨,以真正掌握该题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如果能对一个普通的数学题进行一题多变,从变中总结解题方法;从变中发现解题规律,从变中发现“不变”

3、,必将使人受益匪浅。二、“一题多变”的常用方法有: 1、变换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2、几何题通过旋转翻折改变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3、深化或者减弱条件,保留结论; 4、改变条件的描述方式,加强结论;(这几年特别喜欢以材料题的方式来描述题目的条件,从而改变学生对题目的认知) 5、探讨命题的推广; 6、考查命题的特例; 7、生根伸枝,在原有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无用的“边”、“角”之类的; 8、接力赛,一变再变等等。三、一题多变的本质:一题多变的题目不管怎么变,它的条件本质不会变,比如两个等边三角形绕一点旋转,它的本质就是一定有两个等边三角形;截长补短的题目一定会有平行角平分线之类的固定条件,在多个直角的

4、题目中一定会用到同角的余角相等来证明全等或者垂直。每一类的题目都有自己的明显特征,我们只需要先教会学生一些基本题型的练习,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拓展,我个人觉得我们应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来对题目进行变化,再证明;长期的有目的的锻炼学生在“一题多变”这方面的思维拓展能力。学生只有学会了这样的思维,能够将难题简化,然后才能更有效的学好数学。四、一题多变,挖掘习题涵量:1、变换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即通过对习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变换,而对同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这种训练可以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的品质。例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AB+CD,E是A

5、D 中点。求证:BEC=90变换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AB+CD,E是AD中点。求证:CEBE 变换2: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CEBE, E是AD中点求证: BC=AB+CD变换3: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AB+CD, CEBE判断E是AD中点吗?为什么?变换4: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AB+CD,CEBE求证:AE=ED本题一共有六组基本条件:ABCD,BC=AB+CD,E是AD中点,BEC=90,BE平分ABC,CE平分BCD,任取其中三组作为条件,都可以证明其余三组结论。因为“BC=AB+CD”条件的出现,我们称这类题为“

6、截长补短”,这个题通过条件的选择,图形的旋转、翻折,以及基本条件的一些特殊化情况,可以变换出上千个类型题,而这一类题我们都要做“截长”或者“补短”这样的辅助线。这个提还可以有很多不一样的变换比如:1、如图,ADDC,BCDC:,E是DC上一点,AE平分DAB (1)如果BE平分ABC,求证:点E是DC的中点; (2)如果E是DC的中点,求证:BE平分ABC2、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且DB=DC求证:BE=CF3如图,已知ABCD,PEAB,PFBD,PGCD,垂足分别为E、F、G,且PF=PG=PE,则BPD= 4如图,已知ABCD,0为CAB、ACD的平分线

7、的交点OEAC,且OE=2,则两平行线AB、CD间的距离等于 这类题目还有很多的变换,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的讨论来拓展,学生很多时候能想到很多我们所不能想到的东西,跟他们一起分析也更有助于他们的思维拓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变换题型即将原题重新包装成新的题型,改变单调的习题模式,从而训练学生解各种题型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例2:如图,已知ADE中,DAE=120,B、C分别是DE上两点,且ABC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C2 = BDCE。分析:本题为证明题,具有探索性,可引导学生从结论出发找到需证明ABDECA,从而使问题变得容易解决。变换一:

8、改为填空题,如图,已知ADE中,DAE=120,B、C分别是DE上两点,且ABC是等边三角形, 则线段BC、BD、CE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本题表面上虽是对原题的简单形式变换,但实质上有探究的思想,即需要将BC分别代换为AB、AC,从而归结为找ABD与ECA的关系问题。变换二:改为选择题,如图,已知ADE中,DAE=120,B、C分别是DE上两点,且ABC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ADB= EAC BAD2 = DEBD CBC2 = BDCE DAE2 = DEBD本题名为选择题,实为要探究得出图中共有三对相似三角形,从而得知A、B、C选项均正确,选D。变换三:改为计算题, 如

9、图,已知ADE中,DAE=120,B、C分别是DE上两点,且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且BD=2,求CE的长。仍然要探究出线段BC、BD、CE满足的数量关系,从而转化为知二求一的问题。变换四:改为开放题,如图,已知ADE中,DAE=120,B、C分别是DE上两点,且ABC是等边三角形, 则图中有哪些线段是另外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结论的开放,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锻炼了学生开放型思维的能力。由上述四种题型的变换,把同样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不同的题型中,既锻炼了学生适应不同题型的能力,又加深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运用,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看似浪费了时间,实质触及到思维的灵魂

10、,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寻找共性,克服困难的信心,将知识网路化、系统化。一题多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相关知识点迁移能力,还可以大大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经常做这种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面对难题的良好的从容心态。新课程标准中提倡“通过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数学教学离不开例题习题,而教学中如何选择例题习题,从而挖掘教材潜在的智能价值,充分展示教学功能,并使课本知识有效地浓缩。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使一题多变,从而揭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使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使知识系统化,克服某些思维定势,发散

11、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变的能力。神话中的“孙悟空”能战胜取经途中的众多妖魔。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圣”有高超的武艺,会72变。由此想到,对一个普通的数学题目的“变化”,以总结、发现题与题中的联系,体会出“数学美”。初一阶段的几何典型一题多变类型题还有很多,下面每一个题目都能进行一系列的变换:1.如图为某公司的产品标志图案,图中A+B+C+D+E+F+G=()2. (截长补短)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的位置时,求证:DE=AD+BE(2)当直线MN

12、绕点C旋转到图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3. (倍长中线)已知,AD为ABC的中线求证:ABAC2AD 4.(倍长中线拓展)已知: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F,交AC的平行线BG于点G,DEGF,并交AB于点E,连结EG(1)求证BG=CF;(2)试猜想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5.(旋转法)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AD,BD90(1)如果BEDFEF,求证:EAF45;FA平分DFE6. .已知:如图,中,ABAC,ACB90,

13、D是AC上一点,AE垂直BD的延长线于E,。 求证:BD平分ABC7.(构造全等三角形) 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且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行线CF于点F,求证:AE=EF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易证,所以(1) 请你写出说明ABCECF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2)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

14、明理由;ADFCGEB图1ADFCGEB图2ADFCGEB图3(第2题图) (3)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8.已知,问如图1,若点是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求证:;如图2 ,若点是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求证。如图,若点是外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求证:。像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一起共同的努力,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和总结,教会孩子们观察、分享、总结、拓展的题目的思维方式,让孩子们远离题海战术,在快乐中学习!最后因为个人能力有限,对初中的知识并不是全面熟悉,所以只在这一小部分的知识当中提出了这个想法,对于整个初中是否实用也并不知道,作为新人,需要的就是多学习多总结,希望我的这一点点想法能触动大家说出更多的数学方法,我是来向大家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