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限时规范训练4-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2650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限时规范训练4-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限时规范训练4-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限时规范训练4-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限时规范训练4-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限时规范训练4-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限时规范训练4-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限时规范训练4-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读图,完成12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解析第1题,该图反映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第2题,图中的P环节是气候对土壤的影响。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因此有机质分解得较快、积累得较少,从而形成了较

2、贫瘠的红壤。答案1.A2.C右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 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 BC D4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 B C D解析第3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第4题,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答案3.A4.B(2013南京学情调研)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

3、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6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长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解析不同的自然条件反映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答案5.A6.C(2013扬州市期中检测)下图中虚线表示某次汽车拉力赛线路,读图完成78题。7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

4、荒漠、热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8盖勒敏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其主要原因是()。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寒流影响B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暖流影响C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空中冷凝D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将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解析第7题,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特点,可以看出是欧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西北部地区,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景观。第8题,盖勒敏终年降水稀少,是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而大雾主要是沿岸寒流降温,空气遇冷凝结成雾形成的。答案7.C8.A(2013江苏无锡市期中)读图,回答910题。9以下最适合图的图名是()。A区域差异性示意图

5、B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C区域整体性示意图D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10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生长期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A B C D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区域整体性。第10题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日照时间长生长期长,气温日较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利于糖分的积累造成的。答案9.C10.C“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7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读图,完成1112题。11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地下河,因断层面被侵蚀而成B和两个小地貌均为

6、侵蚀作用而成C和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侵蚀而成D和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12下列与“喀斯特”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 B C D解析第11题,由岩石状态可知,该处并没有断层发生,A、D两项错。为峰林、为溶洞,由流水侵蚀形成;为钟乳石、为石柱,为流水淀积作用形成。第12题,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二氧化碳的含量,而且与水中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浓度有关,而水中酸性物质含量与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答案11.C12.C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1

7、314题。1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14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阶段类似的是()。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D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解析第13题,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阶段当地为平地,植被为森林;阶段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第14题,马达加斯加岛东侧迎风坡多雨,西侧背风坡少雨;天山山脉北侧为迎风坡,南侧为背风坡;斯堪

8、的纳维亚山脉东侧没有形成荒漠;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迎风坡,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侧为背风坡,形成巴塔哥尼亚沙漠。答案13.B14.D(2013江西八校联考)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这就是树木的年轮。长在自然状态下的树木,其年轮记录了他们生长时的环境状况信息,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一旦我们能够确定树轮的确切年份,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读下图回答1516题。15若上图中甲乙两树木分别为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的年轮,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A18601890年间该地区气温较1860年之前有明显下降B甲树木生长的年代与乙树木约45年重合C通过甲、乙两图的对比,可以分析该

9、地区前后约40年的气候情况D乙图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停止生长16关于树木的年轮说法正确的是()。A在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年轮的宽窄主要受热量状况的影响B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与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气候区相比表现得更加匀称C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窄D厄尔尼诺现象来袭时,致使美国西南部冬季更加湿润,从而形成更宽的年轮解析第15题,树木的年轮能反映当地的气候信息,甲乙两图能反映的年代约从1837年至1911年,共约75年,故C项错误。树木年轮越宽,说明气候条件越好,树木生长越快;图中显示1860年前树木年轮较宽、18601890年间树木年轮较窄,则A选项正确。第16题

10、,气候湿润的年份,利于树木生长,而形成更宽的年轮,故D选项正确。我国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主要是水分条件影响树木的生长,故A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降水年际变化大,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小,所以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匀称,故B错误;干旱地区,山地迎风坡降水量明显要多于背风坡,所以迎风坡树木生长快而年轮更宽,故C错误。答案15.C16.D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013江苏省镇江市模拟)林线是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山地林线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温度10的等值线相吻合。下表是我国境内不同

11、区域山地林线的分布位置。完成1718题。山地地理位置纬度30N38N47N41N25N28N经度90E90E90E125E118E106E林线位置海拔高度(米)4 3003 4002 4002 3003 4003 60017.我国境内山地林线海拔高度分布规律是()。A自南向北递增 B自西向东递减 C自南向北递减 D自西向东递增18我国境内不同地区山地林线海拔高度及原因描述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林线高下垫面热量充足 B青藏高原林线高距下垫面热源近C东北山地林线低迎风坡降水丰富 D西北山地林线低降水少光照充足解析第17题,根据经纬度和林线高度的海拔情况分析,低纬度高,高纬度低,东部较低,西部较高

12、,再结合所给选项得出答案。第18题,江南丘陵林线高是因为气温高,青藏高原林线高是因为海拔高,东北山地林线低是因为气温低,西北山地林线应该高,因为低处降水少而高处降水多。答案17.BC18.AB(2013淮安市第四次调研)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920题。19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被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B导致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水分及其组合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且有凌汛现象D可能位于陕西省南部或其以南地区20该地的主要农作物可能是()。A水稻 B大豆C甜菜 D油菜解析根据图示信息等高线分布,不同高度出现不同的植被特征,依次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显示垂直

13、地带性现象,山下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地区,由此可以判断正确选项。答案19.BD20.AD三、综合题(共40分)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对应的自然带是_带。(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是在_和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自然带是_带。(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6)自然带近年来遭受人类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_,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是_。解析本题以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为材料考查自然带的形成原因与对应植被和气候类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只要掌握其内在关系,即可顺利解答问题。答案(1)整体(2)西风带西南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