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教案2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2510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芙蕖》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芙蕖》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芙蕖》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芙蕖》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芙蕖》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芙蕖》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芙蕖》教案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芙蕖教案课前预习:1、写出阅读时遇到的生字词并注音。(写在书上)2、芙蕖作者_,字_,_(朝代)著名文学家,著有_,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3、芙蕖的别名还有哪些?请写出来并分别写出含有该别名的诗句。课程标准:了解课文涉及的作家作品知识。 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语。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分析思路,学习本文总分总的写作方法。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特点。4、探求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评价任务:1、掌握文中文言词语的意思。2、对照注释准确地翻译课文,流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观点。3、体会作者对荷花的赞美、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古往今来,莲花常常被人们所亲睐推崇,那端坐莲花宝座的佛祖成了参禅悟道之人心中至善至美的化身,而寻常百姓将“鱼戏莲叶间”的画面赋予了“连年有余”的美好愿望,文人雅士对莲更是爱得痴狂,周敦颐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杨万里爱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明艳,清朝戏曲理论家李渔酷爱莲花,竟然以此为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李渔的芙蕖。二、明确目标(展示课件)1、积累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分析思路,学习本文总分总的写作方法。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特点。4、

3、探求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三、文本研读1、初读课文,感知文本(1)、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字音、注意节奏(2)、学生自读课文,巩固字音、节奏。2、再读课文,理解文本。要求(1)、结合注释,同位合作,翻译课文,圈出难以理解的字词。(2)、师生共同解决重点字词。诸、岁、性、得、倚、故、袭、备令、秋、日高日上、妍、迨、徂、资、结实、馥、逐芬堪、备、经适、五谷之实、塞责、病、怠、菅3、三读课文,解读文本(1)、划出中心句,理解结构。、读课文,划出中心句,思考A、找出总起全文的一句,并回答全文抓住了这一句中的哪两个字来写?(可人)B、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芙蕖的可人的?(可目、可鼻、可人、可用)C、本文

4、中哪一段话总结了上文?这一自然段的句子各照应了自然段哪些方面?A中心语句依次是: “芙蕖之可人,不一而足”“可目”“可鼻”“可口”“备经年裹物之用”(可简化为“可用”)“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可改为“种植之利莫大于此”)“四命之中,此命为最”。B开头说“予夏季倚此为命”,结尾说“四命之中,此命为最”,突出了作者对芙蕖的酷爱,前后照应紧密。开头“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为总领句,引出下文“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然后以“种植之利”作结,是文中的主体部分。据此可见,全文的结构是:总说(“可人”)分说(“可目”、“可鼻”、“可口”、“可用”)总收(此命为最)结尾的特点是抒发感慨,以“自嘲

5、”的方式表达了对芙蕖酷爱,也显示了作者淡泊的心境。C分析:第6段用议论总结荷的优点,“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照应第2段从荷钱出水到莲蓬和翠叶并擎的全过程。“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照应第4、5段的“可口”、“可用”。“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以五谷对比,照应“可口”段。“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再一次以百花对比,照应“可目”“可鼻”两段。“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则照应1至5段。这一段,两句话,五个分句,没有一句不照应到前面的说明,结构严密到滴水不漏的地步。、研析第二段A、读第二自然段,问“可目”一段中写了芙蕖生长的哪几个阶段?把描写芙蕖各生长阶段丰姿的词语找出来。把这段中具有领起作用的虚词找

6、出来(如果学生素质较差,可教师读一句,学生找一个)。去掉这些虚词感觉如何?明确:描写荷花各生长阶段丰姿的语言有:“荷钱出水”时的“点缀绿波”、“茎叶既生”时的“飘摇之态”、“袅娜之姿”,“菡萏成花”时的“娇姿欲滴”,“花之既谢”后的“亭亭独立”,“与翠叶并擎”。这些词语形象生动,美感较足,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芙蕖的酷爱与推崇,具有领起作用的虚词一共有个,其中“自”、“及”、“迨至”、“及”领起了芙蕖从初生到衰败的各个阶段,“便”“则又”、“此则”、“乃复”领起了各阶段芙蕖的可人。B、在细心体会虚词作用的同时,找出本段所用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明确:本段中所用修辞手法主要有反衬、顶真、对偶、拟人

7、,其反衬突出了芙蕖的优点,拟人赋予芙蕖情感,读起来亲切、可爱,顶真使前后句联系紧密、气势通畅,对偶则形式整齐,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方便。(学生回答有可能会把反衬当对比,可让学生明确两者区别。反衬一主一宾,以宾衬主,对比一个事物相对相反的两个不同方面,无主次之分)。拟人:“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赋予芙蕖以人的感情,读来亲切可爱)。对偶:“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语言形式整齐,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顶真:“蒂下生蓬,蓬中结实”。(更好地反映了蓬和实的关系,上下句联系紧密,气势通畅。)反问:“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加强了语气)衬托:“

8、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以“群葩”衬托芙蕖,使其优点更加突出、鲜明。)C、教师小结如下:这一段作者抓住了芙蕖生长的四个阶段的特点,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芙蕖有稚嫩无暇的美,有成年娇姿的美,还有老残而犹有风韵之美,美不胜收,各尽情致。这些美感都是通过作者流畅而自然的语言透射出来。我们从作者对芙蕖的描述中,看到了作者对芙蕖由衷的喜爱。、将生动说明改为平实说明。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教师示例,将第2段改为:群葩当令,只在花开之数日。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便为点缀绿波;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迨至菡萏成花,自夏徂秋,后先相继。及花

9、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其可目者也。第二步:学生讨论第3、4、5段的改写。示例:第3段改为:“可鼻,原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第4段改为:“可口者,则莲实与藕也”。第5段改为:“其霜中败叶,又可备经年裹物之用”。、研析第七段,思考作者认为芙蕖是他“四命之中,此命为最”,哪些语言明白地表示了作者对荷花的深厚感情?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分析:“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盛赞芙蕖可人之处很多,自己对它知之甚深,如数家珍。“便为(人或大自然)点缀绿波”荷花似通人意。“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赞叹备至。“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花与

10、人情感交流。“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直写荷花心情,反映人对花喜爱之情。最后一句直抒酷爱之情,但由于没有条件好好养护,怀着深深的歉疚之情,歉疚愈深,爱之愈切,字字深情,句句厚意,令人动容。 四、总结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补全词语。(1)芙q( )之可人 (2)群p( )当令时(3)自夏c( )秋 (4)与翠叶并qng ( )(5)荷花之异f( )(6)互芬齿ji( )(7)di( )至hndn( )成花2辨析下列多义词的含义。(1)事(2)备A其事不一而足 A请备述之B在花为分内之事 B又备经年裹物之用(3)实(4)秋A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A后先相继,自夏徂秋B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B

11、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5)可A芙蕖之可人B学不可以已 3下面每个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1)先享无穷逸致矣。( )A先享受无穷的闲适情趣了。B先享受无穷无尽的情趣了。C先享受没有穷尽的情趣了。(2)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A丸这之前之后都属于无人观赏的了。B花开之前和花开之后都无人过问了。C在这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过问的时候了。 4把下面一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5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 (2

1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3)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4)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 ) 二、语段精读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1引用原文概括这段文字的

13、说明中心。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请列出表明说明顺序的短语。3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的说明方法。试说明之。 三、延伸训练阅读爱莲说,回答后面的问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本文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2本文和芙蕖在文体及主题上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补全词语。答:(1)芙蕖(qu)之可人(2)群葩(pa

14、)当令时(3)自夏徂(cu)秋(4)与翠叶并擎(qing)(5)荷花之异馥(fu)(6)互芬齿颊(jia)(7)迨(dai)至菡萏(handan)成花2、辨析下列多义词的含义答:(1)事A.其事(情形)不一而足B.在花为分内之事(事情) (2)备A.请备(详细)述之B.又备(预备)经年裹物之用(3)实A.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果实)B.又五谷之实(实效)而不有其名(4)秋A.先后相继,自夏徂秋(秋季)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秋(秋季)矣(5)可A芙蕖之可(适合)人B学不可(能够)以已3下面每个句子都有三种译文,请选出最合适的一种。(1)先享无穷逸致矣。( A )A先享受无穷的闲适情趣了。B先享受无穷无尽的情趣了。C先享受没有穷尽的情趣了。(2)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C )A在这之前之后都属于无人观赏的了。B花开之前和花开之后都无人过问了。C在这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过问的时候了。4把下面一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答: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