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2373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0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0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0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0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一、课前预习,独立寻疑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二、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教学培养的能力是“认读能力

2、、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就是培养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和阅读能力,其中二者相交部分是形成学生能力的重中之重。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地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产生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教学活动中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感受。讲读课文时我只引导孩子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体会含义。阅读课文时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互议,再做适当

3、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主体地位。首先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以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营造情感交融的氛围,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以情促认知,以情增认知,使认知与情感交融。其次,把学习的主体权还给学生。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树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参与全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全部感官的参与,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

4、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五、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随着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对一些问题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不同于他人的思维角度、思维形式。当他们看到、听到不同于自己的做法、观点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的强烈要求。这是主体意识转化为主体能力的最关键之处,教师要敏锐地发现这一点,给所有学生创设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和环境。学生在这种表现自己、表达自己见解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主体能力。学生形成了主体能力,这时的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师生共同的天下,才能产生师生互动的效应,才能使师生双方共同体验到教与学的快乐,才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发展

5、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才能使师生共同提高,教学相长。这是课题组研究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六、注重阅读情感教学 1抓住题眼,调动情感。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往往包孕其中。抓住“题眼”研读课文,有利于尽快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促使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课文。 2扣词研读,体悟情感。 古人有“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说法,可见不起眼的字词有时是极具表现力的。因此,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读、体味关键字词,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还要悟出其传达的神韵和情韵,更好地提高教学层次。 3反复诵读,熏陶情感。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宗旨。阅读教学应立足

6、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迁移运用、熏陶情感。 4融情想象,凸显情感。 所谓“情动而辞发”,当学生的身心被情感浸润时,课堂便会焕发如痴如醉的人性化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巧妙抓住文本中的细节语言,进行想象、揣摩、品味,使师生对话的语言不再是干巴巴的符号,而是心灵的倾诉、生命的宣泄。 5拓展阅读,丰富情感。 语文教材有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开掘文本的情感内容,增强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教师应捕捉情感信息,运用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独特的生活体验净化心灵,潜移

7、默化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实现情感的回归。 七、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言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性,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师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用意很明确,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逐步养成习惯。很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 由于考前忙于复习,基本不会花时间了解有关信息,等高考结束后,又不知如何了解到有效信息。所以,无论考前还是考后,家长在报考学校这一环节付出精力较多,也愿意出资获取信息帮助孩子多了解高校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