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专)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22738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专)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4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专)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4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专)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4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专)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4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专)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专)(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384学前心理学 (专)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2、二)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三)学前儿童心理学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2、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

3、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

4、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它更多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展,即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也可以分别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除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外,还研究人类心理种系发展,即从动物进化到人类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主要研究原始人类的心理。学前心理学是

5、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2、普通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有何关系?答: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的、成熟了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学前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学前心理学,不仅利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反过来,其研究资料和成果,又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3、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学前儿童是在成人教育下成长的,他们的心理发展,离不开教育。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同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又可以且应该为学前教育学提供理论和实际资料的

6、依据。4、儿童解剖生理学它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规律。心理是脑的机能。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更是需要以儿童神经系统和高级神经活动发展的知识为依据。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揭示自然、社会、思维现象的最普通的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一定哲学思想的指导。科学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同时,学前儿童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节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论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二、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四、有助于形成

7、科学的世界观第三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一、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1、抓住学科特点,包括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明确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弄清心理学和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掌握儿童心理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原因。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幼儿教师有条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来学习,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过程中,要对儿童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状况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对学前儿童的心理进行客观的研究,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对研究对象的表现

8、要避免主观性。2、活动性原则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并且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因此,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从他们的活动中进行分析。3、发展性原则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概念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儿童生理年龄特征: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

9、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为什么要强调年龄特征?答:(1)谈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2)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

10、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简述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答:(一)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1、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2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3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二)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

11、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的必要性何复杂性。答:(一)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性儿童心理的发展客观上呈现一定的阶段性。1、理论上,有必要对客观存在的各个发展阶段有清晰的认识,并做明确标志,即儿童心理学上所谓的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2实践中,对在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及有关儿童工作者,据划分标准,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其他有关工作。(二)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复杂性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明显存在,但划分复杂。1、儿童心理发展是渐变式的、连续性的,各阶段间无明显界限;2儿童心理发展受生理发展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阶段有

12、一定可变性,这给科学地掌握划分阶段的标准带来困难。(三)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婴儿期(01岁),又称乳儿期,包括新生儿期(01月)、婴儿早期(16月)、婴儿晚期(612月);先学前期(13岁),又称幼儿早期;学前期(36岁),又称幼儿期,包括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7岁);学龄期(6、718岁)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一)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1、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曩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2、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

13、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3、转折期与危机期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和危机期有所区别,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却非必然出现,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儿童心理的发展,。危机“会化解;危机期一般出现在转折期。(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1、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或发展某种能力的时期,称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三)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1、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2、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答:(1)与生理发展的加

14、速期有关;(2)与儿童心理发展本身的状态有关;(3)与儿童心理的整体发展有关。(四)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1、概念: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2、特点: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也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在儿童心理发展每一时刻都存在,同时又时刻都在变化,因人而异。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一、人生第一年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因心理变化发展迅速又分3个阶段:(一)新生儿期(01月)1、心理发生的基础:

15、惊人的本能。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缩反射。这些都是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条件反射的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制,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其出现是心理的发生。新生儿期就在各种生活活动中学习,发展各种心理能力。因此,从孩子出生就要注意对他的教育。3、认识世界的开始。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视听觉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注意的出现,是选择性反映,是人们心理能动性反映客观世界的原始表现。4、人际交往的开端。通过情绪和表情表现出交往的需要。(二)婴儿早期(16月)这段时间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半岁内的婴儿认识周围事物主要靠视听觉,因动作刚刚开始发展,能直接用手、身体接触到的事物很有限。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意义:婴儿用手的动作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