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对边疆的经营》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20796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朝对边疆的经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清朝对边疆的经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清朝对边疆的经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朝对边疆的经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朝对边疆的经营》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 清明对边疆的经营【课标要求】了解清朝对西藏、蒙古、新疆等边疆地区的经营,认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1、了解清朝平定准葛尔部叛乱、设置驻藏大臣、册封达赖、班禅、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部回 归祖国基本史实。 2、 设置几个具体问题,使同学们了解清政府根据各民族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民族政策,有 效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二、能力与方法1、 梳理自秦汉以来,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的线索,认识到清朝是最终形成和巩固时期。 2、 可借用下一课的清朝疆域图,以说明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重大事件,有条件的话,可在屏幕 上展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重点难点】重点:清朝对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巩固和管理。难点:清朝对西藏的管理、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意义。【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明清强化专制统治之际,世界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势力相继来到东方,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在台湾登陆,相对落后的沙俄也将手伸到黑龙江流域。东方的日本,因国内的分裂和内乱,一

3、批亡命海上的武士出没于中国的东南沿海进行掠夺和骚扰。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严峻形势,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军抗击沙俄的入侵,体现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从而导入新课。学习新课:1戚继光抗倭 (1)倭患的形成 (2)戚继光的志向 “身先士卒,临敌忘身”,“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他立志扫灭倭寇的决心和不计名利的崇高品格。 (3)戚继光业绩 抗倭胜利的原因:戚家军纪律严明;戚家军战斗力强;军官身先士卒。抗倭作战路线:山东浙江福建广东 (4)戚继光评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的斗争,因此戚继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区别于岳飞和文天祥的关键在于:戚

4、继光抗倭斗争是抗击外国侵略,岳飞和文天祥抗金、抗元属于国内民族间的战争。 2、郑成功收复台湾 (1)先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经学生回忆、讨论,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此导入。教师: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一些国家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政策。在此背景下,葡、荷等西方国家相继东来,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2)郑成功的生平 (3)郑成功的业绩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

5、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4)郑成功评价 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打击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气焰,在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纪念的民族英雄。 讲述清军进入台湾时,教师应指出:当时清朝已经统一大陆,国内的民族矛盾已日趋缓和,台湾郑氏政权的存在,妨碍了全国的统一。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是大势所趋。 4、雅克萨之战 (1)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课堂小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军民抗击沙俄的两次雅克萨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压迫,都有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的光荣传统。各族人民都曾为捍卫国家主权、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过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