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三课3.2.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93242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三课3.2.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三课3.2.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三课3.2.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三课3.2.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三课3.2.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三课3.2.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三课3.2.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三课3.2.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重点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难点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特殊矛盾,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问题。 素质要求 知识方面: 识记: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理解: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运用: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分析和思考学校生活和个人成长中遇到的一些矛盾。 能力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因为本框所运用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把矛盾特殊性的整体分为三个方面去加以认识的过程,就是分析的方法;而把对矛盾的特殊性各个方面的认识联结起来、综合起来

2、,形成对矛盾特殊性要领的整体认识的过程,就是综合的方法。 觉悟方面:结合本框所涉及的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的特殊性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根据对高中阶段青年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克服思想上、行动上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重点解决办法】1、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我们学习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应用,而最基本的应用就是学会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课程标准在理解层次要求 “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对具体问题要进行

3、具体分析。这里有三点要注意:一是以玉反实例为基础;二是有一定的理论说明;三是讲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必要性。顺便说说,对高中学生进行哲学教育不能不以基本事实为基础,但了解基本事实本身不是认识的任务。教学的任务仍是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结论。凡在 理解层次作出的规定,都包含着某种程度的理论说明。我们在教学申应按照教材的叙述,把握理论说明的程度。教材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要性的说明,可概括为“二总两分”、一正一反。一总是指出它是 重要原则、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两分是指 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一正是指讲述正面道理,分析正面事例;一反是指批评错误认识,

4、吸取反面事例的教训。教学要注意这些思路,力求把这个问题讲得深刻一些,使学生能够取得较大的收获。分析时要切中要害,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举例时要详略得当,有轻有重。对于这一重点问题的教学,应充分利用课本上的两个 小栏目第95页想一想和第96页试一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与思维,引举蕴含 “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 f篇律地对待矛盾。含有哲学道理的成语、俗语,也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引起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复习提问: 据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问他的宰相魏征;“为人君怎样才能明智?怎样就会昏聩?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

5、则暗。还说:尧舜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秦二世、梁武帝、隋扬帝由于偏听偏信于宠臣,所以遭到了失败。李世民赞赏地说:好!魏征死后,李世民大哭,对侍臣说;人用铜做镜子,可以正衣冠;用历史做镜子,可以见兴替;用人做镜子,可以知得失。魏征没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由来,那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个成语故事中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哲理呢? (设计这个题的目的,是复习已学过的旧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矛盾普遍性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教师归纳,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这个故事包含了矛盾普遍性原理,这个原理要求我们看待问题或处理事情,都要用全面的观点,即

6、两点论的观点,切忌片面性。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正面的,又听反面的既所顺耳的,又听逆耳的,才能避免片面性。如果偏听偏信,并以这种方式处理问题,就会出现错误。 通过我们对矛盾普遍性这一知识的复习和回忆,我们了解到,这一原理为我们分析事物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但仅仅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不够的,因为物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种矛盾也是千差万别的,比如我们教材上所讲的传说中的哲学故事和现代指纹技术,说明世界上的树叶千千万万,但没有两片相同的;人手的指纹千千万万,但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指纹,这说明世界上的事物虽然都有矛盾,但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却又各不相同。为什么世界上的事物会千差万别,事物之间会有相异性、差别

7、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知识点。 第二节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板书) 一、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板书)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会千差万别,事物之间会有相异性、差别性,从哲学上说,就是因为事物的矛盾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即特殊性。具体来说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什么呢?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板书) 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板书) 那么如何理解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呢?具体说它表现在三方面:投影显示: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板书) (l)不

8、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板书)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矛盾。比如无机自然界、生物界和社会的矛盾就各不相同。无机自然界包含的是吸引和排斥的矛盾,生物界包含的是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的矛盾,社会包含的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由此构成了三者质的区别。 拿我们学习的不同学科来说,它们就是因为各自的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才彼此区分开的。下面我们请各科的课代表试着分析一下你所代表的那个学科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是什么,可以吗?(各学科课代表发言,其它同学补充。) 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同一班级的同学,是不是也各有特点呢?答案是肯定的,正因为我们各自有特点,才能彼此区别开,

9、那么你能不能说一说你的特点是什么呢?相貌、身体、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任何一方面都可以。(教师组织学生发言,可任选1至2行的同学,并对学生发言加以引导,以使大家的发言把所列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 所以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在于: 任何事物具有不同的特殊矛盾。(板书)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或个性,那么走出我们这个班级,同样作为中学生,我们和高一、高三甚至和初中的小同学也同样具有不同的特点。 所以,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

10、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也各有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板书) 回到刚才的问题,走出我们的班级,我们和高一、高三甚至和初中的小同学也有不同的特点吗?就以你自己的发展为例,你能具体分析一下自己的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吗? (选用教材上的议一议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议论,并请几个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讲解。) 通过同学们的议论和发言,我们了解到,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无论在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尤其在心理方面,可能“出少年英雄”;也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除此以外,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呈现出阶段性,具有不同时

11、期的特点,比如在辩证思维发展方面,其中的辩证判断上,就有明显的差异。同学们可能看过法国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或电影,其中有一个面貌丑陋但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如何用美与丑的标准评价这个人,各年级的学生便显示出了他们的差异,从所做的研究材料分析来看,初一学生主要用“个别性判断”来对事物个别性格作出判断,他们一般认为“卡西莫多这个人很好,因为一个人只要心灵美就行了。” 初三学生在“个别性判断”的基础上发展到“特殊性判断”的水平,即反映客观对象特殊性格的判断,他们一般认为“卡西莫多这样的人,如从外表看是丑的,但从他的行为和心灵看是美的。” 高二学生的辩证判断形式已占优势,他们的判断发展到以“普遍性

12、判断”为主要形式,即反映客观对象的普遍性格的判断。他们一般认为“卡西莫多这个人从外表上看是丑的,但他有一颗美的心灵,心灵美比外貌美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有美丽的外表,但灵魂却是肮脏的,那他是丑恶的。” 这个例子反映出认识三个不同层次的发展差异,由个别性经特殊性达到普遍性。更多地了解些高中阶段自身的身体、心理、思维等发展的特点,成长过程中就会多一些主动性、自觉性、针对性;少一些片面性、盲目性,从而更好地成长、进步。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深刻总结历史和当前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中国基本国情,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

13、特殊矛盾所作出的科学论断。这次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对我国现阶段特殊矛盾进行实事求是分析的结果,下面我们共同来做一下具体分析: 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我国人口多,底予薄、基础差,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根据1994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字,如果按人均产值计算,中国只能排在132个国家和地区的第15位。人员的生活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和明显改善,但总的来看还只是处于从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并且全国农村还有5860万贫困人

14、口,其中一半左右人均纯收入低于3元,在城镇还有2000万左右的人生活水平很低。 我国人口已经超过12亿,今后每年还要以1300万的速度增加。 我国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淡水、耕地、森林、草地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1、323、143和323,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口膨胀,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的破坏。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素质和经济效益还不高,原材料的消耗强度比美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普遍高5一10倍,最高的达到百倍。 我国的科技水平在多数领域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产品增加值的科技含量还很低。我国的教育还很落后,仍有 l亿多人

15、的文盲,文盲和半文盲人数占了全世界文盲、半文盲人数的将近 l4。我国的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70以上,仍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还占很大比重,商品化、市场化程度还很低。 封建残余、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还有广泛影响。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建议把以上有关我国特殊矛盾具体表现的9个方面制成投影片,教师可边讲边投出相应内容让学生看。) 因此,正如十五大报告指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以下内容略,可参看十五大报告。建议教师把这部分内容,课前钱成阅读材料,发给学生。) 所以,只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才能避免犯“左”和右的错误,主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 (3)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板书) 关于矛盾的特殊性,还必须进一步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不同方面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其总体上,在其相互联结上去把握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