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归斯寺文物申报材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74309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格里拉归斯寺文物申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香格里拉归斯寺文物申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香格里拉归斯寺文物申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香格里拉归斯寺文物申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香格里拉归斯寺文物申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香格里拉归斯寺文物申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格里拉归斯寺文物申报材料(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物保护单位申请表 申请单位 归斯寺民主管理委员会 名 称 归斯寺 时 代 明末清初 类 别 寺院建筑 2016年5月10日目 录一、 概况31.寺院基本情况32.寺院所在地历史变迁43.寺院所在地历代格鲁派高僧大德5二、申报原因91.建寺年代久远。92.研究价值高且急需抢救保护。103.僧人及信教群众呼吁强烈。104.利于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11三、归斯寺历史变迁、高僧大德传说121.兴建到初具规模122.发展时期153.兴盛时期到遭遇浩劫194.恢复重建到过渡时期24四、寺庙现状251.寺内供奉的主要菩萨及内藏经典262.寺庙主要宗教节日和法事活动263.寺庙学经修行制度274.显、密宗

2、及辨经考试制度275.基础设施建设27作业人员在生产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穿符合生产作业要求的工作服,袖口与腰带必须牢牢扎紧,不得穿破损工作服,以免在机器运行或设备旋转时受到伤害1关于归斯寺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请 示(整理人:格桑顿珠)1、 概况 1.寺院基本情况归斯寺“”位于迪庆州香格里拉市东旺乡胜利村贡松村民小组境内,坐落于东旺西部贡松神山脚下,海拔3600米,起初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始建年代不详),明崇贞十四年(1641年)改宗格鲁派。整个寺院坐北朝南,背靠雄伟的贡松神山俯视深沟,两面环水,四周林海茫茫、松涛阵阵、雪山环绕,现万佛朝宗之态。寺院占地面积594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扎仓大殿、护法殿、

3、僧舍和转经堂。现作为护法殿的经堂为原先的寺院大殿,始建于公元1646年,是归斯寺保存最古老的建筑,距今370年,文革时期,被生产队用作牛场,主要建筑没有受到破坏,为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寺院僧尼及广大信教群众强烈要求上级相关部门将归斯寺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寺院所在地历史变迁归斯寺所在地“东旺乡”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旺”系藏语“”的语间异变,意为地下宝库,因境内高山林立,沟壑纵横,农田、村舍淹没其间,故名。根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东旺乡新联村委会比虾村民小组等地发掘的石棺遗址考证,远在2000多年前,古老的氏恙人就已在东旺境内活动,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名。唐代,兴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

4、南下经略滇西北,同我市其他乡镇一样,被吐蕃民族所同化,形成藏族。元代,南征大理的蒙古军队经过东旺,胜利村委会花拉村民小组之地名“花拉”,新联村委会霍茸村民小组之地名“霍茸”、“花”、“霍”都系藏语“”的谐音,是藏族对蒙古人的称谓,这些地名都与当时蒙古人的行踪有关。明朝时期,世居滇西北丽江的纳西族地方势力木氏土司在明王朝的支持下北进康南藏区,鉴于东旺特殊的地理位置,木氏土司曾移民屯兵,着力经营东旺。明末清初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南下滇西北,东旺归属西藏地方政府下属的巴塘土司管辖,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划归建塘土司管辖,清雍正二年(1724年)归版设治后同整个迪庆藏区一道划归云南,属格咱境上千总管

5、辖,设八个行政村(俗称东旺八书)和上、中、下三个把总(相当于村长)。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赵尔丰经营川边藏区,将原属巴塘土司的东旺绒色葱、季里、巴拉划归云南中甸县。 3.寺院所在地历代格鲁派高僧大德 东旺是藏区有名的“四大绒()”之一,既“四大河谷部落”之一,其他三处分别是是“工布绒()”(现今西藏林芝地区工布江达一带)、“擦瓦绒()”(现今西藏昌都市左贡县一带)、“娘绒()”(现今甘孜州新龙县道孚县一带),“绒”是藏语“”的谐音,“河谷部落”的意思。历史上东旺绒人才辈出,格鲁派在东旺的传播壮大也有悠久的历史,从清朝中期以来,仅在宗教领域能够在整个藏区有一定影响力且有名可查的格鲁派高僧大

6、德就有如下几人(见于光绪年间的中甸县志,民国中甸县资料等史记中): 鲁茸绕丹(1748-1828),追认为第一世崩主活佛,乾隆年间任色拉寺(格鲁派第二大寺庙)掌教,80余岁座化圆寂。 安悟曲增,十世达赖喇嘛楚称嘉措(1816-1837)的经师,圆寂后尊为活佛,允许转世。 一世邦龙.洛桑托吉活佛(1770-1837),曾任色拉寺麦扎仓掌教。西藏地方政府赐予邦龙地方的一座山庙“日春”供其修行,同时赐给维持“日春”开支的佃户。鲁茸当曲(?-1916,第一世克斯活佛),十三世达赖时期任色拉寺麦扎仓堪布。二世喀占活佛,入色拉寺学经,获得“拉然巴”格西学位,再入上密院修习密宗,显密皆通。 在近现代历史上,

7、东旺也出了很多有名的格鲁派活佛、格西,有的甚至享誉海内外,在国际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他们是(注:以下排名按照出生年龄先后):丹巴坚赞(1914-?),曾任印度色拉寺麦扎仓堪布,被称为“色拉寺之宝”,后期任拉达克东北部诸多寺院的堪布,被拉达克佛学院聘为名誉佛学教授。晚年应众人要求,著书中甸源流,记录了从五世达赖委派官员进中甸建立地方政权开始到1959年十四世达赖流亡印度为止,中甸在这300年间的历史、宗教史。江参释迦(1916-1999),曾担任色拉寺掌教17年,在藏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誉为近现代西藏地区四位最伟大的格鲁派上师之一(注:另外三位是:十一世班禅大师的经师大昭寺的波米仁波切,青海

8、玉树贡萨寺的寺主冈萨却吉仁波切,又称“甘珠尔”仁布切,甘肃拉卜楞寺座主贡唐仓仁布切)。西藏佛协曾邀请他担任代理噶丹赤巴(格鲁派总法台,教主),但遭婉拒。二世克斯.洛桑单曲初称活佛(1917-1989),1933年到色拉寺学经,获取格西学位。1982年开始主持重建松赞林寺,曾任中国佛协理事,云南省佛协常务理事。洛桑俄珠(1928-1999),21岁入色拉寺学经,精通大小五明,后来到印度,曾任印度色拉寺的“格苟”,并考取拉然巴格西学位,1976年任印度色拉寺堪布。五世邦龙.强巴洛桑活佛,生于1938年,9岁入色拉寺学经,18岁取得拉然巴格西学位,1960年应邀到德国的巴州科学院中亚研究委员会从事古

9、藏文字典的编撰计划。研究 期间,于1972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79年又获得博士学位。现正负责编撰一部15万余条的古代藏语字源字典。四世崩主.洛桑云丹赤勒坚赞活佛,1953年生,师从克斯活佛,1984年到色拉寺学经,1988年回松赞林寺继任主持活佛,之后当任迪庆州政协副主席,云南省政协委员,州佛教协会副会长。从1984年开始兼任归斯寺民管会主任至2010年。二世克斯堪追.洛桑确吉江才活佛,1970年出生,1989年进藏到色拉寺拜江参释迦大师为师,1994年学成后回松赞林寺,2002年担任松赞林寺堪布。之后任县政协副主席,市佛教协会会长,2010年开始兼任任归斯寺民管会主任。二、申报原

10、因 综上所述,东旺拥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宗教氛围,历代的格鲁派高僧大德更是层出不穷,这些高僧大德都与归斯寺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们给予了归斯寺许多帮助。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孕育出归斯寺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格鲁派寺庙并延续至今是必然的。广大僧俗群众迫切希望将归斯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具体原因如下。 1.建寺年代久远。归斯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即旧大殿,现作为护法殿)始建于归斯寺改宗格鲁派(1639年)后的第七年,即公元1646,年代久远,文革时期被生产队用作牛场而没有受到破坏,因此在迪庆州23座寺院中,归斯寺是现今唯一保留了370多年前藏传佛教寺院古老建筑风貌的寺院,甚至是迪庆州现存的最为古老和完整的古建筑之

11、一,这对相关部门研究滇西北藏区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和研究价值。 2.研究价值高且急需抢救保护。 归斯寺旧大殿墙壁上的壁画,历经沧桑至今光彩夺目,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因年代久远,多处已出现破损。寺内珍藏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巴塘土司次仁那吉所赠的海螺法器、寺院扩建者“阿热”前去巴塘化缘时所用的钵、花拉娘从格西从西藏带回的手钹以及他的塔葬遗址、克斯活佛及白玉娘中堪布的灵塔等。归斯寺旧大殿文革时期被生产队用作牛场而幸免于难,但寺院内的部分珍贵文物也因此散落民间,寺庙也正在积极的寻回,但因寺庙财力有限,还未被完全找回,若不及时抢救保护,几百年的历史文物将有可能就此消失。 3.僧人及信教群众呼吁

12、强烈。1918年,因部落斗争,康南乡城、稻城、巴塘宗咱以下地区武装大股人马报复、洗劫东旺,火烧民房,归斯寺因为是寺庙没有受到任何破坏,全村只有“通加斯从达”和“花拉崩巴达”两家的房屋幸存,现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我村麻绒吴数达老宅和比路达经堂也是在此之后重建的。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时,相关部门也曾来访过归斯寺,但之后也就不了了之,百年的民居被列为文物,但是几百年的寺庙却落榜,对此,全寺僧众及全部信教群众大惑不解。归斯寺地处高山深处,气候寒冷,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除了信教群众布施,僧人没有其他任何的经济收入来源,寺院经济实力薄弱,没有财力与物力对濒危的历史文物进行抢救和保护,全寺僧众殷切期盼相关部

13、门能把寺庙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寺院珍贵的历史文物。 4.利于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 归斯寺作为香格里拉市四座寺庙之一,在东旺拥有较多的信教群众,东旺70%的群众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是归斯寺的信教群众。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归斯寺僧人始终坚定不渝地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育和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爱国爱教,在群众面前做好典范、树好榜样,为地方的安定团结做出了贡献,将归斯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三、归斯寺历史变迁、高僧大德传说 1.兴建到初具规模崇祯十年(1637年),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统一了青海。崇祯十二年(1639年),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领兵进入康区在消灭白

14、利土司之后,其势力一直到达云南丽江。崇祯十四年(1641年),和硕特部统一了卫藏,结束了噶玛巴地方政权,固始汗略定西藏后,尊五世达赖为宗教领袖,下令以西藏地方赋税收入“供养”格鲁派,固始汗自己却牢牢地掌握着西藏地方的军政大权,直接任命行政官员,封赐世俗贵族,领导地方军队。五世达赖则建立起了一个以拉萨三大寺和后藏扎什伦布寺为中心,各地的小寺为分寺的层层隶属的格鲁派集团寺庙网。为发展和巩固格鲁派的政教事业,当时的三大寺纷纷扶持和鼓励本寺取得格西学位的僧人回各自家乡弘法,借此壮大格鲁派势力。而此时,胜利村”贡松布根”家的两名僧人(两兄弟)在色拉寺学经,两人勤奋好学,很快取得了格西学位,因当时的康南地

15、区盛行噶举派,两人也首当其冲的被寺庙作为“传教士”而重点培养。回乡的日子渐渐逼近,两人商议后,年龄稍大的格西留在拉萨继续修行,另一个格西就得肩负起使命,回乡弘法传教(注:因藏族人对高僧活佛忌讳直呼其名,称呼时则在“格西”、“活佛”的名号前加上户名以示尊敬,因贡松布根家的这位格西所生活的时代较远,乡人皆以“贡松布根格西”称呼,故不知其真实姓名)。“贡松布根格西”临行前向当时的色拉寺堪布请愿在自己的家乡建个寺庙,并献上了五个(分别写有不同的寺庙选址地点)纸团请堪布打卦,堪布听了甚是高兴,说他昨晚的梦里出现了这样一种情景,梦见自己在遥远的康区“崩布岗”腹地(注:藏族传统的地域划分中将“安多”和“康巴”地区称做“四水六岗”(),崩波岗()指的是现今甘孜州南部和云南西北部地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