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和-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48207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思和-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陈思和-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陈思和-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陈思和-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陈思和-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思和-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思和-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思和 当代文学史1、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

2、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 伤痕文学: 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 4.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

3、,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5朦胧派: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文革”后朦

4、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 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二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是促进文艺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文艺理论与批评十分活跃,尽管受到各种干扰,在一年左右时间里,文艺创作的主流还是健康的,可惜,文艺界的这种现象,很快被反右斗争扩大化化掉了,直到粉碎“四人帮”后,“双百”方针才被写进“宪法”。 7. 先锋派:当代的“先锋派”虽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流派,但最低限度的意义是指马原以后出现的那些具有明确创新意识,并且初步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的年轻作者。他们主要有:马

5、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孙甘露、北村、叶曙明等人,此外还有一些正在崭露头角且颇有潜力的新秀。 8.九月寓言:对田园乡村文明的向往与挽歌。1、乡村愚昧与落后的故事。如第六章首领之家,写村长赖牙在乡村的无限权威或淫威。同赖牙老婆大脚肥肩虐待儿子、媳妇的惨剧大脚肥肩虚待儿媳三兰子致死;金友虐待妻子小豆。全村生活的极端贫困,所吃或赖以活命的食物,就是地瓜糊。2、小村的浪漫与传奇故事。如流浪汉露筋与瞎眼女闪婆浪漫野合的故事,农民金祥千里买鏊子改变了小村的食物方式的故事,独眼义士三十年寻妻的传奇,庆余要饭被金祥收留。对乡村那种自由、充溢生命力、执着的生命形态的张扬。3、小村产生

6、、发展以至消亡的故事。而当小村边煤矿的开发后,小村便不存在了。体现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所谓乡村文明的挽歌。 9、写实文学:写实文学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有相应的真实性,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艺术抽象和艺术反映,溶新闻性与哲理性于一体,是新时期文学的一大贡献。刘亚洲的黄植诚少校、郑义的冰河刘心武的5.19长镜头等均是写实文学的优秀作品。 10、“七月”派:“七月”派诗人曾卓、牛汉、绿原等人这一时期的创作,则强化了生命意识,在其名诗悬崖边的树、半棵树、重读圣经等作品中,他们超越了自己40年代的作品中的强烈的社会功利意识,而思考在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曾卓的悬崖边的树与牛汉的半棵树

7、显示出处于逆境中的生命的不屈的意志。 11、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12、先锋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可以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到90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

8、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大。 13、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

9、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14、百花文学: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 15女性文学:女性文学研究本是一种西方的文学批评观念,它产生于80年代末的欧美。以美国的格蕾格林和英国的科拉卡普兰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企图“改写所有由男性文化体系衍

10、生出来的种种规范、典律”,“揭开久经压抑、掩藏的躯体、无意识以及文化、语言中的深层欲望”;其分析方法则“结合了语言学结构主义理论、马克斯主义、心理分析和解构论”。我国的女性文学始于上世纪80年代,指的是关注女性生存状态与主体思想的文学作品,其作者不一定是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源于英美,带有女权主义色彩,代表人物如波夫瓦以女性关心话题为主题、面向女性读者的文学。 16、无名:所谓无名,是指当时代进入比较稳定、开放、多元的社会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变得丰富,那种重大而统一的时代主题往往拢不住民族的精神走向,于是出现了价值多元、共生共存的状态。 17、“寻根小说”:80年代中期由一部分青年作家有意识地

11、发起和自觉推动的一股创作潮流,其直接的动因是因为前一阶段以反映改革为主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由于在艺术上面临着诸多难以处理的现实问题和改革本身的发展艰难曲折、复杂多变,迫使作家由现实问题转向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希望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寻找现实问题的答案、吸取现实变革的精神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寻根”作家的影响极为深远。因此,以“寻根”为宗旨的小说创作,就意味着当代文学开始了一个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重新发现和重新铸造的艺术追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寻根为宗旨的小说创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小说长期以来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观照现实的艺术视角,使追求小说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此以后成了小说创

12、作主要的艺术旨趣。这种追求同时也扩大了当代小说艺术表现的空间,对小说艺术革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8、写实文学: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有相应的真实性,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艺术抽象和艺术反映,溶新闻性与哲理性于一体,是新时期文学的一大贡献。刘亚洲的黄植诚少校、郑义的冰河刘心武的5.19长镜头等均是写实文学的优秀作品。 19、望星空:作于1959年,该诗通过宇宙的“浩大无比”,“没有涯际”来对比人间与人生的有限和不足,从而潜在地表达了诗人对被主观狂热所左右着的现实的忧思,并且以倾斜与平衡,错位与和谐,躁动与平静的对立统一传达出一种启人深思的艺术张力。 20、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

13、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21、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

14、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22、茹志鹃:生卒年为(19251998),生于上海。两岁时丧母失父,随祖母撰于上海、杭州。祖母死后曾一度入孤儿院,40年代初随兄参加。长期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1957年从南京转业到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刊编辑,有短篇小说集高高的白杨、静静的产院、百合花等。最早以百合花的“清新、俊逸”风格受到茅盾的称赞。进入新时期,茹志鹃有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她从那条路上来的作品大约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如愿、春暖时节、静静的产

15、院为代表、等作品。剪辑错了的故事对于“大跃进”有所反思,在写法上引入了现代小说的某些技巧,一度引起文坛的关注。 23、“新生代”诗人:80年代中期,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发生了新的转移,加上“朦胧诗”的讨论和新潮诗歌长时间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一些“归来”诗人的创作渐趋沉寂。与此同时,推动新潮诗歌的一批青年诗人的后期创作,也更加热衷于艺术实验,迷恋抽象观念,因而也愈来愈远离现实生活和读者的感性经验。加上其中的一些骨干力量先后脱离国内诗坛,或转向其他体裁的文学写作,“朦胧诗”的创作和讨论的浪潮也开始消歇。在这期间,从新潮诗歌内部孕育生成的一股新的更年轻的创作力量,开始登上诗坛。他们被称之为“新生代”诗人。 24. 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25.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根本上阐述了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即文艺的方向)和“如何为”(即实现文艺方向的途径)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