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村居》习题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37387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平乐 村居》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清平乐 村居》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清平乐 村居》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平乐 村居》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平乐 村居》习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平乐村居习题1给下列加粗字的注音 。 茅檐( ) 相媚好( ) 媪( ) 莲蓬( )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茅檐_ 相媚好_ 翁媪_ 无赖 _3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溪上/青青草。 B醉里吴音/相媚好, C大儿/锄豆/溪东, 4按要求填空。 (1)辛弃疾,字_,号_,我国_时期著名的_词人,他的许多词都抒发了他_、_的宏伟志愿, 如_ 。 (2)本文中描写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的诗句是_,描写一家人活动的具体诗句是_。 5“最喜小儿无赖”,你从哪个词上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小儿”的顽皮? 6本文描绘的是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它又是如何传达出诗人的爱国情怀的?这种宁静的田园生活还出

2、现在他的哪一首词当中? 7写出二句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句来?(课内外都可)8阅读练习。_竹子是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l)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竹子是伟大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 它和松 梅被人类誉为 岁寒三友 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塑,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mng)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秋去冬来,迎

3、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这篇短文的题目:_(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在原文中能找到的就写原文中的。)平凡( ) 品格( ) 不畏( )(3)在文中的四个空白处里加上标点符号。(4)“岁寒三友”是指_、_、_(5)文中把竹笋比做_,目的是为了突出竹笋_。(6)“历四时而常茂”,“四时”指_、_、_、_。(7)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息息相关”的“息”意思是( ) “自强不息”

4、的“息”意思是( )呼吸时,进出的气 消息 停止 休息 利息(8)作者为了说明竹子全身是宝,他分别写了_、_、_、_ 的妙用。(9)“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这种精神”指的是_。(10)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 _。作者写竹子的目的是为了借歌颂竹子的品格,歌颂_ 。(11)用“ ”画出本文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陈述句: 参考答案1Yn mi o png2茅屋 ;相互说喜爱要好的话;老妇人;顽皮3D 4(1)幼安 稼轩 南宋 爱国 抗金报国 收复中原 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大儿锄豆溪东

5、中儿正织鸡笼 (小儿)溪头卧剥莲蓬。 5卧剥6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可以反衬出词人心中的不平静,同时也可以折射出诗人不仅希望“醉里吴音相媚好”,更希望异邦统治下的中原人民也能享受这种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 7示例: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8(1)这篇短文的题目:竹子赞(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在原文中能找到的就写原文中的。) 平凡(伟大) 品格(品质) 不畏(不惧)(3)“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4)文中把竹笋比做一把利剑,目的是为了突出竹笋顽强不屈的精神。(5)“历四时而常茂”,“四时”指春天、夏天、秋天、冬天。(6)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息息相关”的“息”意思是() “自强不息”的“息”意思是()呼吸时,进出的气 消息 停止 休息 利息(7)作者为了说明竹子全身是宝,他分别写了竹竿、竹皮、竹沥、竹笋的妙用。(8)“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这种精神”指的是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9)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用途、品格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品格。作者写竹子的目的是为了借歌颂竹子的品格,歌颂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