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09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35561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09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09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09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09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09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0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2能力: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2. 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

2、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讲述法、重点分析法、图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展示材料:(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提出问题:这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归纳:说明到了南朝,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到了宋代,南方经济已相当发

3、达,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南方。这实质上就意味着我国古代经济的重心已从北方移到了南方。提出设想:假如你是一位农民企业家, 你将要投资1000万人民币进行农业生产,你会选哪一个地区?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部地区导入新课: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图片展示:经济中心南移的过程:秦岭淮河这道天然界线,大致把我国领土分成南北两半。历史上,南方经济的发展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远远落后于北方,但后来随着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南方经济不但赶上而且还大大超过了北方。这种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大体上经过三个阶段才得以最后完成。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晋。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北方的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

4、南方,政治和经济的重心相一致,都在北方。直至三国时期,虽然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孙吴地区的农业得到开发,巴蜀地区也由于没有大的战争而维持了繁荣局面,但曹魏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超过吴和蜀,这是日后西晋统一全国的基础。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上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移,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大量被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之区。隋唐统一,南北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封建经济地域至少扩大了一倍。但到安史之乱前,北方经济总的来说仍占一定优势。从五代起,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第

5、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一个阶段,经济重心已不可逆转地移到了南方,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南宋时期,因为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因此宋王朝的财赋主要仰给于南方,故把南方作为立国之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请同学们看“南方农业的发展”一目下的内容。从中先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学生回答。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把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概括为: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自然条件的优越。下面来看一下,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2.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下面还是请同学们看书,从课本上找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学生回答。幻灯片显示:耕获图同学们,请仔

6、细观察这幅耕获图,想一想,图中的农民都进行了哪些劳作?这张图里有牛耕、插秧、收获等场面。反映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这幅耕获图藏于故宫博物院,描绘的是宋代农民从耕作到收获的情景。整个画面是一个地主庄园,许多短衣赤膊的人正紧张地劳作着。他们有人播种、插秧,有人收割、打场、舂米、入仓,还有人用龙骨车浇地和堆积稻草,都画得清清楚楚。画面上还有宽衣袖、不劳而获的地主,静等着分享劳动果实。地主的仆人指手画脚地监视着、叱喝着人们。这幅图把不同时期的农业劳动都画在了一起,也把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阶级关系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是很难得,很少见的作品,同时也展现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新发展、新气象。从上面的回答

7、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方面表现有三点:品种增多,引进占城稻。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宋代南方的手工业也非常的繁荣。下面我们主要从纺织业、陶瓷业和造船业三个方面来了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概况。二、手工业的发展请同学们从课本的叙述中,找出相关的有效信息。学生回答。宋朝的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官营丝织业的规模很大,苏州、杭州、成都三个官营织锦院,各有织机数百台,工匠数千人。民营丝织业遍布江南城乡,两浙地区出现了不少专以织作为生的“织家”或“机户”,南宋政府通过赋税征收的丝织品明显超过北宋。麻织品的生产也有

8、较大增长,麻纺工具有了改进,江西出现了并列30多个竖立纱锭的大纺车。棉织业在纺织业中的比重上升,这是南宋的一项成就。人们使用铁铤、弹弓、纺车、织机等工具加工棉花,纺出带有细字、小花卉的花布。出示幻灯片:宋代的瓷器。同学们在投影中看到的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展品,高8.8厘米,口径11.9厘米,足径9.2厘米,为宋代哥窑的代表作鱼耳瓷炉。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于窑址至今尚未发现,对哥窑的认识仅限于传世实物。哥窑的瓷器有两大特点:一是“开片”,即冰裂纹。釉面裂纹是由于瓷器冷却时胎釉收缩率不同造成的,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第二个特点是“紫口铁足”。紫口是由于釉面流淌后在器物口部形成脱釉,露出胎色。铁足

9、是在瓷器底部施一种酱色釉。紫口铁足上下辉映,金丝铁线布满器身,形成哥窑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看到的瓷炉造型古朴典雅,瓷身釉面布满大小开片,大开片裂纹处色深,小开片色浅。口沿微敞,腹底稍宽,鱼形双耳对称,是哥窑制作的精品之一。南宋的制瓷业,在规模和技术上比北宋有进一步发展。景德镇已成为制瓷中心,窑区绵延数十里,有瓷窑300座。作坊内部分工很细,“秩然规制,各不相紊”。各类产品数量很大,远销各地,以龙泉窑为主的两浙青瓷誉满海内外,福建和广东的瓷窑也应海外对瓷器的需求而迅速地增加。除了纺织业和制瓷业以外,宋代的造船业也十分发达。展示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52页的插图“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同

10、学们,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海港泥中挖出。船体甲板以上荡然无存,仅残留底部。船身残长24.2米,宽9.15米,平面近于椭圆形,尖底。船侧板以三层木板叠合,底板则以二层板叠合。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的木隔板,厚1012厘米,隔板与船壳用扁铁紧紧相连,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这种舱在造船工艺上叫水密舱。据考证,该船系南宋晚期福建造的中型远洋货船,航行于东南亚一带。参考宋代船舶文献记载与造船传统经验复原,该船的长度应为34米,宽11米,深四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海船出土时,舱内有香料、药材、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此船可说明南宋造船事业的成就及海外交通、贸易的发达。

1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繁荣。宋代的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下面我们来学习具体内容。三、商业的发展1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找出上个也繁荣的表现: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由此看来,宋代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出现了大都市:开封、临安(最大);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 ;纸币交子的出现:四川地区、北宋前期。幻灯片演示:清明上河图屏幕中打出的是中国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今天我们以这幅图为代表,来了解一下宋代商业的发展状况。下面请看详细内容。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作者张择端。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

12、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思考: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相比有什么不同?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商业区(市)是分开的,店铺营业时间有限制。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有何表现?原因:(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表现: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范围广;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13、(广州、泉州);设置市舶司;宋朝的外贸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般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古到西晋末年,是北方强盛时代,我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从东汉末年的社会大动乱到东晋政权南渡,有一次大规模的持续的人口南迁运动,为第二阶段南方经济

14、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劳动力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因素。第二阶段是从东晋南渡至唐安史之乱,主要特点是南方综合实力上升,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南北均各自形成中心,但尽管号称平衡发展,毕竟北方还是占有明显优势。假如你是国家的主席,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重视发展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重视对外贸易。【本课小结】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五代辽宋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北方战乱频繁和大量人口的南移,导致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