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十大名-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2902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琴十大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钢琴十大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钢琴十大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钢琴十大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钢琴十大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琴十大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琴十大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春之歌乐曲简介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作品第62号),A大调,4/4拍。该曲为门德尔松创作的所有“无词歌”中最为著名的曲子,不仅用于钢琴独奏,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乐器的独奏曲而广为流传,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作者简介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德国犹太裔作曲家。为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无词歌”亦称“无言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小型器乐体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简单的伴

2、奏所组成。这种方法为的是使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无遗。而且,无词歌的旋律不一定非得象歌曲一般,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内,而可以稍稍宽广一些。门德尔松一生总共创作了四十九首无词歌,大约创作于1830至1845年间,分为八集出版。 音乐赏析 春之歌这首被冠以春之歌标题的无词歌具有流水般轻 柔的浪漫旋律,使听众沉醉于快乐的气氛中。曲式虽单纯,但十分巧妙地应用了装饰音,从而利用钢琴创造了漂亮效果,由此我们不得不对门德尔松的天才发出赞叹。在伴奏与踏板的关系中,也显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钢琴音乐特色。2、即兴幻想曲乐曲简介肖邦一共写了四首即兴曲,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作品66号,遗作,当时还没有名称,曲名是

3、后人所命名)最为著名。它在演奏方面难度极大,内容深奥且富于幻想。这是肖邦二十四岁时(1834年)的作品,却直到他去世之后,才在乐谱夹内被后人发现,于1855年出版。标题幻想则为出版时所取。据说作者认为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与法国作曲家莫舍列斯的一首即兴曲的主题有些相似,因此作者为了免遭非议而拒绝在生前出版。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丰富得多,结构也严谨得多。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方面的严谨态度。作者简介肖邦 (18101849)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

4、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它优美度旋律,以及极大的个人创作空间,所以曾在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被一位盲人钢琴家弹奏过。构成形式乐曲的构成为三段体式: 第一段为升c小调,右手与左手以不同的节奏型急速地交合,使人产生一种幻觉(片段1);中段为降D大

5、调,有优美如歌的旋律,把听众带入一个幻想中的美丽世界(片段2);然后回到第一段。尾声为中段的旋律在低音部反复,仿佛幻想中的世界还在 时隐时现第一段的速度较快,练习时要多注意升降,避免有错音,另外,声音要清晰,踏板要换得彻底,特别是在转调的时候。左右手的三对四要配合严谨,左手要轻而有节奏,不能混过去,否则会使整体的效果显得喧闹。右手要注意声音渐变,以及需要突出的音符。音乐赏析: 特别喜欢肖邦的幻想即兴曲,第1次听我就立刻被这激腾飞越的曲调所征服。奔放激荡的曲调,溢满绚丽斑斓的色彩,深深触动我的灵魂,心像是打着旋飞荡,高歌,狂舞,如有一双洁白翅膀,我想展开双翅,在碧蓝的天空自由自在飞翔。爱,沐浴在

6、这样感人的音调中,如炽热的火焰更加缤纷绚烂,光彩照人,宁愿在辉煌中粉身碎骨,随风而去。颗粒状的音符飞溅,如天使在跳舞。喷涌般的激情,恰似,汹涌澎湃的大海,一泻千里的江水,气势磅礴的瀑布。心有多深,溶的下这样荡气回肠起伏跌宕的天籁之音和燃烧的热情,心太小,盛不下,唯有思绪翻滚,跳荡,沸腾。梦中,这辉宏的曲调也早已将魂魄吞没。肖邦,性格敏感细腻,忧郁多情,瘦弱的身体中,却蕴藏如此浩浩荡荡的能量与气魄。中间部分是如歌的行板,抒情、明朗、流畅的迷人旋律,在清澈如流水般的音型伴奏下,自然酣畅的倾泻,轻灵缥缈而悠远,像风中翻飞的白色纱帘,与前后热情的幻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梦幻般的意境。轻柔的琴声,深情的

7、倾诉,恬静的沉思,飘摇的思绪,清丽婉转,妩媚动人。小溪轻幽的拨动琴弦,紫罗兰在岸边娇柔的绽放,露珠玲珑的挂在叶尖,云雀婉转歌唱。情侣们,手牵手,双眸星辰点点,蜂蜜般香甜的阳光下,编织着玫瑰色爱情的花环。华丽而富有诗意的曲调,演绎了人生最美妙的幻想与爱情,像是一场美丽的梦。在幻想中迷离,徬徨,沉醉。梦幻中,亦点燃希望与光明的火种,憧憬美好灿烂的未来3、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乐曲简介 肖邦作于1831年,是一首高技巧、华丽、辉煌而热烈的音乐会圆舞曲,舒曼说本曲是肖邦“身心都在跳动的圆舞曲”。乐曲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急板,一开始是4小节用同音反复的引子,节奏性很强,宛如号角齐鸣,带有辉煌的色彩。紧接着

8、出现的圆舞曲主题热情奔放,充满了生命活力。第二部分运用大跳的音程和导音式的半音上行等表现手法,旋律舒展畅达,表现了华丽明朗的色彩。第三部分有大量休止符,使活泼的旋律带有灵巧细腻的特点。第四部分半音进行得音调甜美舒畅,温柔抒情。第五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重现各主题片段,音乐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音乐赏析 这首作者生前发表的第一首圆舞曲是最为轻快华丽的一首,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韦伯繁荣,把人们带进欢快的舞会场面.乐曲除了引子和尾奏,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降E大调为主,第二和第三部分以将D大调为主,第四部分在降G大调上,第五部分回到降E大调. 4、六月船歌创作背景1875年冬,三十五岁的柴科夫

9、斯基正值创作的盛年。他的作品博得音乐爱好者的一致赞誉。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Nouvelliste)主编M贝纳德从俄罗斯诗人的诗中选出十二首内容与每个月的节令相关并富于俄罗斯特色的诗歌,准备在1876年新创刊的音乐副刊上,每期刊登一首,于此同时,还要刊登一首与诗歌内容相吻合的钢琴曲。于是他向柴科夫斯基约稿,并将准备选登的诗寄给柴科夫斯基,请他每月按节令写一首钢琴曲,与诗同时发表。柴科夫斯基嘱咐他的男仆,到了每月的某日提醒他做这件事。每逢应该写这样的一首钢琴曲的那一天,他就坐下来创作,写完就寄给贝纳德。他一共写了十首这样的小曲,只有六月和十一月不能激起他的创作灵感。其中他用船歌作为六月的一曲,

10、六月,俄罗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气候宜人,大地一片葱绿,野花散发着芬芳。这一时期,柴科夫斯基的心境较好,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眼望着醉人的美景,动人的旋律油然而生。柴科夫斯基根据诗歌中描写的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意境,采用“船歌”体裁,并以之命名。这只曲现成为十二曲中最为脍灸人口的曲子之一。艺术特征四季的十二首作品,旋律优美,织体多样,和声丰富,色彩绚丽,每一首乐曲都是一幅五彩缤纷的风俗画,生动地反映出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侧面。有些是描写人民生活的画面(二月狂欢节,八月收获,九月狩猎,十二月圣诞节),有些是描述还在劳动的俄罗斯农民(七月割草者之歌,十一月雪撬),有些是对大自然景色的抒写(三月云雀之歌,四

11、月松雪草,五月白夜),也有的是纯粹的抒情小曲(一月壁炉旁,六月船歌,十月秋之歌)。在这些总的讲有些忧郁伤感的作品里(当然,也有欢快明朗的段落),作曲家根据时令的特点,在几幅诗意的图画里,把对逝去的青春和消磨的生命的惋惜,哲理性地表现出来。其中以盛夏六月船歌为代表,抒发了柴科夫斯基的充满明朗乐观、肯定生活的思想感情。船歌在最初时是指意大利水域威尼斯贡杜拉(一种黑色平底、首尾微翘的单桨狭长木船,称“贡杜拉”)船夫的歌曲,贡杜拉船夫所唱的歌曲以及模仿这种歌曲的声乐曲和器乐曲,称为“巴卡罗尔”,意译为“船歌”。最初的船歌音调悠长、优美、抒情,节拍为6/8拍,调式则为小调式,伴奏节奏型模仿船身均匀摇摆和

12、摇桨的动作,富于律动。而柴科夫斯基则按照俄罗斯民族风格,重新处理了船歌体裁,这首船歌没有采用6/8拍子,而是用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平稳的4/4拍子的节奏,来表现俄罗斯自己的平底船均匀划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意境。悠长而甜美的旋律就像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着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生活在辽阔国土上的俄罗斯人民的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笔者下文以此为例,谈谈钢琴套曲钢琴曲六月的演奏要点和练习方法。5、少女的祈祷关于作者: 苔克拉芭达捷芙丝卡 (Tekla Badarzewska,18341861),波兰女作曲家、钢琴家。主要作品为三十五首钢琴小品,风格单纯而清丽,但她的大部分作品默默无闻,只有

13、少女的祈祷(作于1859年)是世界名曲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钢琴小品之一。创作背景: 作曲家里,女性很少,情况确实是这样的,而钢琴小曲少女的祈祷的作者是我们所知道为数不多的女作曲家中的一位,而且这位女作曲家如作品名字一样,是位名副其实的少女,她就是芭达捷芙斯卡,一位优秀的波兰青年钢琴作曲家。她于1834年生在华沙,1861 年就逝世了,才活了二十七岁,她的青春是短暂的,但她留下的这首钢琴小品,却是一支永开不凋的鲜花,永远绽放在世界音乐的百花园里,时时萦绕在每个后人的耳边,散发着清澈的淡淡的幽香。 少女的祈祷这首钢琴小曲,这首作品作于1859年,最初刊登在法国巴黎一家音乐杂志的副刊上,但很快就不胫而走

14、,成为畅销一时的名曲,此后相继以八十余种不同版本风行全球。让我们再次记住这位少女天才的名字吧,她就是芭达捷芙斯卡,波兰的天才女钢琴家。芭达捷芙斯卡并未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她只是一位业余的青年作曲家,曾创作过一些钢琴作品,例如小茅屋的回忆、甜蜜的梦、友谊的回忆等,其中少女的祈祷这支曲子使她一举成名。 6、托卡塔曲简介 托卡塔来自意大利文,直译,原意就是触碰的意思,它是一种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用一连串的分解和弦以快速的音阶交替构成,所以托卡塔曲也叫触技曲。托卡塔 toccata 大多速度较快、节奏紧促,并对乐器演奏技术有所发挥。十六至十八世纪流行于意大利,通常由几个对比性的乐段构成。十八世纪

15、在德国有进一步发展,自由奔放的特点更为突出。有时也用于赋格之前,相互形成对比,如巴赫的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十九世纪后大多以快速节奏贯穿全曲。特点托卡塔是一种比较自由接近即兴创作的体裁, 它的技巧性比较高,特别是脚键的运用。经常出现的手法有各种模进和模仿对位,偶尔也有短小的主调和声段落。它一般包括若干段落,在慢速与快速之间交替,常以慢速的狂想曲式的段落开始,与随后的比较严格的赋格式段落形成对比。托卡塔曲是一种由键盘乐器所演奏的乐曲。它是一种快速而节奏清晰的乐曲。这种音乐形式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北部。1590年代,已经有一批托卡塔曲问世。之后,作曲家将这种音乐形式带到了德国。在那里,托卡塔曲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其标志为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作品。巴赫的托卡塔曲是这种音乐形式中的经典之作。这些风琴(Organ)作品都是即兴作品,通常伴随着一段独立的赋格。在这种情况下,托卡塔曲代替了一般的固定的序曲。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