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27457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法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金融法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金融法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金融法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金融法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法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法教案(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金融法教案教师姓名:徐江萍授课年级:法学2007级授课总学时:36学时教材名称:金融法教程(第二版) 作者:朱崇实/主编 出版社:法律教育出版分社 授课时间:2009年-2010年第1学期第19周教学进度表章序内容周次课时1金融法总论122金融机构法律制度(上)1-263金融机构法律制度(下)3-484信贷法律制度5-7125结算法律制度846货币法律制度94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金融法学的基本原理、金融法的基本制度和相关的业务基础知识;熟悉我国主要金融法律的内容,了解相关领域国外立法状况。 2、提高运用所学的金融法的知识,解决金融法律问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 金融法的概念

2、金融法基本原则的内容2. 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货币政策、金融监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职责3. 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职能、设立、终止、接管 政策性银行的职能4. 贷款的经营原则 贷款程序 储蓄存款的原则5. 结算原则 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信用卡、信用证的范围6.人民币的法律地位 外汇管理(二)难点:1. 金融法的调整对象2. 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 银行业监督管理措施3. 商业银行的职能、商业银行的终止、接管 4. 贷款主体规则 贷款管理制度 储蓄存款的原则、管理规定5. 申请开立银行账户的资格、条件 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信用卡、信用证的结算程序6. 人民币的发行规定 现金

3、管理 教学方法:1、通过向学生讲授原理、阐释法规与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金融法相关理论知识和各类金融法律制度。2、贯彻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大纲的基本要求范围内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表现所讲授内容。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资料利用效率与教学活动效果;变口头式为网络式,提高资料共享与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式为考试。平时教学中任课老师应注意考勤,学生缺课达规定的旷课量以上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按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来评定。教学过程设计:授课时间:周次第 1 课次,总 18 课次授课内容:第一

4、章 金融法总论 第一节 金融法的概念、调整对象 第二节 金融法的基本原则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实验( );研讨( );法律诊所( );上机( )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手段: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金融的概念, 金融法基本原则的概念2、掌握金融法的概念,金融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3、明确金融法的调整对象, 重点:金融法的概念 金融法基本原则的内容难点:金融法的调整对象教学基本内容纲要第一章 金融法总论 第一节 金融法的概念、调整对象一、金融法的概念(一)金融1.狭义金融是指各种经济主体(企业、个人、政府)为了相互融通资金,以货币为对象进行的信用交易活动。2.广义金融是货币资金的筹集、

5、分配、融通、运用以及管理活动的总称。(二)金融法金融法是调整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与各开户单位以及公民之间在各项金融业务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调整对象金融关系(一)概念金融关系是金融机构与各开户单位以及公民之间在资金融通和金融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1.主体特定性2.内容广泛(二)内容1.资金融通关系资金融通关系指金融机构与开户单位以及个人在存款、贷款、同业拆借、银行结算、证券买卖、金融租赁、外汇买卖等金融业务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2.金融管理关系金融管理关系指国家金融管理机关对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主体以及金融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实施监管而形成的社会关系。课堂讨论

6、:1.资金融通关系的特点 金融管理关系的特点。2.金融法的作用课堂提问:1、我国的金融机构有哪些?2、金融业务有哪些?第二节 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一、概念金融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金融立法、金融执法和金融司法全过程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是金融法本质的具体表现。二、 内容(一)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发展原则(二)维护金融业稳健的原则(三)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原则(四)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原则课堂讨论:1.货币发行的一般规律。2.金融法的作用有哪些?课堂提问:1、我国的金融机构有哪些?2、金融业务有哪些?教学过程设计: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说明金融法的特点和调整对象。 作业布置:1. 什么是金融法?金融法的调整对象

7、包括哪些?2. 金融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课后小结: 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金融法的一些基本知识。第一章 习题单项选择题。1我国金融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内的金融交易关系和( )A融资关系B金融管理法律关系C融资法律关系D金融管理关系2在我国,对银行业负有监管职责的机构是( )A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B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C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D财政部和国家国资委授课时间:周次第 2 课次,总 18 课次授课内容:第二章 金融机构法律制度(上)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法律制度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实验( );研讨( );法律诊所( );上机( )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手段: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教学目的

8、要求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重点:中央银行的职能难点: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教学基本内容纲要第二章 金融机构法律制度(上)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法律制度一、概述(一)概念中央银行是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依法实施金融监管的国家机关。它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二)职能1.发行的银行2.政府的银行3.银行的银行4.金融调控职能5.金融监管职能(三)体制1.单一中央银行制 (1) 一元中央银行制 (2)二元中央银行制2.复合中央银行制3.区域性国际中央银行制4.准中央银行制二、 中国人民银行法(一)性质1.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2.在国务院领

9、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二)法律地位1.中国人民银行直属于国务院,必须接受其指导和监督。(1) 中国人民银行的全部资本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2) 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对于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中国人民银行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3) 行政首长由总理提名,人大或者常委会决定,主席任免。2.具有相对独立性。(1)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活动不受各级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2)中国人民银行在财政上独立于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3)中国人民银行的

10、各级分支机构是总行的派出机构,接受总行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课堂讨论:1.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2. 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课堂提问:1. 中国人民银行是不是国家机构?2. 中国人民银行的各级分支机构是不是法人?教学过程设计: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法律地位。作业布置:1.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2. 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课后小结: 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法律地位。授课时间:周次 第 3 课次,总 18 课次 授课内容:第二章 金融机构法律制度(上)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法律制度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实验( );研讨( );法律诊所

11、( );上机( ) 教学时数:2 授课方法手段:案例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组织机构2.理解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3.掌握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金融监管措施重点: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难点: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教学基本内容纲要第二章 金融机构法律制度(上)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法律制度(三)职责 (13项)1.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2.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3.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4.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5.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6.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7.持有、管理、

12、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8.经理国库; 9.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10.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11.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12.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1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四)组织机构1.行长负责制2.咨询议事机构货币政策委员会(1)职责(2)组成(3)工作程序3.内设机构4.分支机构(五) 货币政策1.目的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活动,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发展。2.货币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金(2)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政策(3)再贴现政策(4)再贷款政策(5)公

13、开市场业务(6)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六) 金融监管1.目的(1)保证金融业的合法与稳健经营;(2)保护投资者(包括存款人)的合法权益;(3)维护金融体系的公平竞争。2.原则(1)依法监管(2)不干涉内部经营管理(3)以预防为主(4)加强国际合作3.内容(1)建议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执行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可以建议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建议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回复。(2)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 当银行业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可能引发金融风险时,为了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

14、行经国务院批准,有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必要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其他财务会计、统计报表和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信息共享机制。(3)对金融业务进行监管 执行有关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与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有关的行为; 执行有关人民币管理规定的行为; 执行有关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 执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 执行有关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代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行为; 执行有关清算管理规定的行为; 执行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 (4)对金融市场进行检查监督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监测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对金融市场实施宏观调控,促进其协调发展。教学过程设计 1、举实例说明中国人民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