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82375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 【教学时间】_ 【教者】 【教学目标】1 观察物体上浮、下沉与悬浮的现象,能够根据物质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判定体上浮、悬浮与下沉或漂浮;2知道浮力的应用即轮船、潜水艇、气艇、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和具体方法;3通过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培养获得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个人复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学:二、目标定学:三、预习探学:三种测量浮力的方法:(1)称重法 ;(2)阿基米德原理法 ;(3)浮体法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一)物体的浮沉与浮力的应用1. 交流“预习探学”。2根据物体密度物液体密度液大小关系,判断物体的浮与

2、沉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1)若物液 ,物体 ,最终将 ,此时G= + ;(3)若物=液 ,物体 ,最终将 ,此时G F;讨论交流:当物液,物=液时物体在液体中静止后应该分别是什么状态?这两种状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浮力的应用:(1)轮船(空心)是通过 来增大浮力的;轮船漂浮时浮力 ;(2)潜水艇是通过改变 来实现浮沉的;潜水艇下潜时浮力 ;(3)气艇(或气球)是通过 来实现上升的;气球上升时浮力 ;(4)密度计:用来测量 的仪器,同一支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 。 (密度计原理可参考教材P98“综合实践活动”)个人复备(二)典型例题例1. 近日,走在“西瓜之乡”榕江县车江大坝上,看到西

3、瓜大棚里面到处都是瓜农们采摘西瓜忙碌的身影某瓜农手中的西瓜重5.82kg,体积为6dm3,西瓜的密度约为 kg/m3;把西瓜放进水池中,静止后处于 (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例2. 普通潜水艇从海面下潜但未全部没入海水的过程中,它所受的浮力逐渐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潜水艇悬浮在海水中,当用压缩空气把水舱中的海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将 (选填“上浮”或“下沉”);在露出海面之前,潜水艇所受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例3. 如图所示,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若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A大块沉入杯

4、底,小块飘在水面上B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C大块、小块都飘在水面上D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例4. 质量相等的实心铁球、木球和铜球,分别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水足够多),三个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是()A铁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铜球受到的浮力最大C木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D三个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例5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kg)求:(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例6 目前在长江上有很多艘游览长江三峡的豪华游轮(如图所示),已知某游轮满载时的排

5、水量是4860 t,吃水深度(指水面到船底的深度)是2.7 m (g取10 N/kg) (1)计算满载时游轮的总重是多少牛?游轮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大? (2)当该游轮从长江开到海里时,吃水深度是变大还是变小?请说明理由个人复备【总结提学】1.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1)若物液 ,物体 ,最终将 ;(3)若物=液 ,物体 ,最终将 。状态相同点不同点漂浮1. 都处于 状态2. F浮 G物静止在 上V物 V排物 液悬浮可以静止在液体中 深度处。V物 V排物 液2. 比较漂浮与悬浮的异同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 五、达标检学:【教后反思】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