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多角度立意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97223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多角度立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多角度立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多角度立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多角度立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多角度立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多角度立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的多角度立意啦井中学 杨红仙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能自由写作、自主写作、自能写作。 (3)通过学习,学生能有感而发、有感即发、有感会发。 (4)运用联想与想象,训练多角度思维能力,学习“化物为意、化题为意” 的立意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训练中,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多角度思维,完成从物”到“意”的内化使“客观外物”内化为“主观情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文要立足生活、开阔思路、勇于创新。 教学重点: (1)学生掌握多角度立意的理论知识; (2)学生在把握理论的基

2、础上学会多角度立意。 教学难点: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能多角度立意进行写作。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宋朝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导入主题。板书(作文多角度立意)二、题解: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文章没有主题,就没有了灵魂,就没有了生命。友情提示立意的新颖、深刻是提升作文档次的关键。立意忌同一主题 (千人一面,同唱一首歌)拿到题目如何打开思路,就成了一个问题。展示课件(放飞思想 名家指路)写作时要抱住这个题目四面地想,不拘大小,不问问题,想到一点用三五字的小标题写在纸上,一直把当时想到的意思全

3、部记下来为止。(朱光潜)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三个立意的妙招:三、方法指导多角度立意三招:(一)纵横联想法运用发散思维,通过联想、想象从更广阔、更新颖的角度构思立意。横向联想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纵向深入 人生的路标例如:七嘴八舌话“窗” 以“窗”为话题,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想法。(让学生2分钟思考后回答)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评价后小结: 课件展示:窗内的生活百态窗外的故事有形的窗 苏州园林的窗 闽南土楼的窗 英国古堡的窗 清真寺的窗 人的眼睛是心灵之窗 无形的窗 电视、报纸是世界之窗 一张照片是记忆之窗 天安门是中国之窗 细胞、DNA是生命之窗还有很多:四季之窗 建筑之窗 艺术之窗 科技之

4、窗 经济之窗(股市) 世界上有多少房屋就有多少种不同形状的窗,世上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不同形状的窗。练习:牛刀小试 这是围棋中黑白两枚棋子,面对这两枚棋子,或许会勾起你许多的联想,引发你诸多的感慨,以此为话题,你会想到什么?课件展示(分小组练习)分组练习回答后老师小结:棋盘上的故事 师生情与友情棋的规则 人生的规则技法 弘扬国粹棋道 人道 (人生必须走好每一步,初三是人生关键的一步)棋品 人品(2) 反弹琵琶法 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从对立的角度去思考。例如:欣赏从反向立意的成语和俗语 异想天开 没有异想,哪有天开。没有大胆的想象,哪有创造发明。 对牛弹琴 科学养牛,给牛听助长音乐。 良药苦口

5、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药为什么不是甜的,忠言为什么不 能如春风细雨让人心悦诚服?从新的角度为成语名言立意:班门弄斧 弄斧到班门,才能够发现问题。好高骛远 做人就要好高骛远,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固执己见,我行我素。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以下列事物为话题进行正反立意:泪水 正 悲伤地泪水 反 幸福的泪水 激动的泪水春蚕 正 春蚕到死丝方尽 反 作茧自缚真愚蠢(3) 添枝加叶法例如:以“怀念”为话题,补充以下五个因素:谁(什么)何时何地何种方式怀念谁(什么)谁(什么)我(过去的我、现在的我)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身边的人)鲁迅、安徒生怀念书中的人花草树木、江河、草原(静物)小狗、小鸟、狮子、老虎(动物)何时过去、现在、将来、某天、某一特定时间何地 家中、学校、月球、火星、某一特定地点何种方式 痛苦的方式 日记的方式谁(什么)人(身边的人、书中的人、一面之交的人)物(动物、植物、其他事物)事(童年的往事)四、总结:作文的多角度立意口诀:纵横交错,视野开阔。逆向思维,由彼及此。添枝加叶,五个因素。立意创新,稳中求深。五、作业展才能写意图:请选一个最佳的角度,构思立意写一篇小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