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7962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谷雨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谷雨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谷雨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谷雨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谷雨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谷雨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谷雨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谷雨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篇一:初一(下)语文练习二】 初一(下)语文练习二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 2.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母亲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b.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 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c.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可理喻的。 d.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曾被当作异想天开的无土栽培技术已经付诸实践了。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2、是(2分)( ) a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b .“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d .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60分) 7.古诗赏析(6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 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

3、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 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1).诗歌第一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请写出能点明时间、地点的词。(2分) (2)“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中“柳”含义丰富,请试作分析。(2分) (3).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 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 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可照明。 8.解释下列各组加

4、点的文言词(4分) (1)负笈从师( )(2)或依林木之下() (3)刻树汁为墨( ) (4)虽死犹存( ) 9.选出与“以记其事”中“以”的解释相同的一项(2分)( )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以丛草为林幼时记趣 以手拂之活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0.请用“/”画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夜 则 映 星 月 而 读,暗 则 缚 麻 蒿 自 照。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12.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3分) (三)说明文阅读(10分) 飞船一般为多舱体结构,舱体之间要能分离,可靠性安全性要

5、求极高。“神舟号”载人飞船为三舱 段复合结构。最前端的一个舱体称为轨道舱,它具备可独立运行卫星的一切功能,与飞船分离后可在太空 独立进行各种飞行试验;位于最后端的推进舱也称为设备舱(或资源舱),完成既定任务后,再入大气层自 毁。居中的返回舱完成任务后,承载着航天员安全返回预定的着陆场。“神舟号”飞船从发射升空至返回 地面,要成功地进行9次分离操作。 与俄罗斯正在使用的“联盟tm”飞船相比,“神舟号”比“联盟tm”尺寸大、重量重,航天员的活动空间大,携带有效载荷的能力强。“神舟号”还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其设计方案在某些方面优于国外 的第二代载人飞船,“神舟号”飞船载人发射成功后,其技术水平将达到

6、或优于前苏联第二代载人飞船的 水平。 13. “神舟号”载人飞船的舱体自前往后依次是 舱、 舱和 舱。(3分) 14.第段画线句子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15第段首句中的“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四)议论文阅读(10分) 美的断想 线,有曲线和直线之分。曲线很复杂,而直线却是最简明、最理想化的。因此,我曾一度向往直线, 希望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一直前行”。渐渐地,我发现生活中的直线几乎是没有的,而曲线却是无所不在。 后来,我终于明白:曲线比直线更富有魅力。那一条条的曲线,有弯曲,有转折,能引导你的视线作变化 无穷的追逐,能引起你无限的遐思 曲线是美的,而美的东

7、西往往又是由曲线构成的。 曲线的美,在于自然。 那皎洁的明月,是由曲线构成的;雄伟的山峰,是由曲线构成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由曲线构成 的。大自然一切的一切,几乎都是由曲线构成的。大自然是美丽的,曲线是美丽的。 曲线的美,在于人生。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多数人的人生路是崎岖不平的。而正是由于这崎岖不平的人 生风景线,才使得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 当一个人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蓦然回首时,他定会为自己留下的曲折坚实的脚印而欣慰。人生的 曲线,给人希望,催人奋进,它展示了人类奋斗的力量和奋斗的美。 古往今来,有许多成功的人,他们的人生路都是铺满荆棘的。司马迁受宫刑,在痛苦的煎熬中,他

8、凭着坚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失聪,预示着一个音乐家音乐生命的结束,而贝多芬却在失 聪的情况下完成了命运交响曲这部不朽的乐章。张海迪,高位截瘫,但她却靠自学掌握了四门外语, 成了著名作家。他们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但这种曲折又恰恰显示出了他们在逆境中的强大生命力!这生 命力的本身也是一种美。 美,是生活中的曲折,是挫折时的意志,是逆境中的抗争,是山重水复中的求索,是柳暗花明时的 欣喜!谁能说曲线不美呢? 16写出本文的论点。(3分) _ _ 17第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8读了此文,你一定对“美”有了新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五)散文阅读(19分) 美 哉 陶 公

9、 庐山脚下,栗里小村,几栋茅屋,烟云舒展,竹篱密密,杨柳依依。陶渊明就居于斯。 每日,他或耕地、种园,或读书、饮酒。陶公“性乐酒德”,端起酒杯,就远离了凡尘,就仿佛置 身先于他100多年的“竹林七贤”弹奏的韶乐之中。在那激扬的生命乐曲里,他相识了以酒以诗为命的“七 贤”之一刘伶。常于醉眼朦胧中,恍惚看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随从带一铁锹,说: “死便埋我。” 陶 公竟拍案叫绝,引为知己。 一次,陶公的好友颜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过浔阳,临别前留了两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 稍就取酒”。有时陶渊明做东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陶渊明慧性别具。一张无弦琴,伴他终生。和朋友

10、饮酒之后,或独对明月的静夜,常常抚弄这张无 弦之琴。他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把一顶小小的乌纱,换成了一件宽大的布衣。陶公隐居的日子,一个个朝廷在变更。在他的一生,三个朝代,十个皇帝,都如镜花水月一瞬即逝。滚滚红尘的阵阵厮杀,在他看来,不过是窗前一阵风,一串雨罢了。 做个无忧无虑、心地善良的田园诗人,做个智慧而快乐的老人。在陶公的诗文里,无处不流露着这 种酷爱人生的情感。 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灿烂阳光。陶公能这样。 在古代高人韵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的人生。 陶渊明的好朋友颜延之称他为“幽居者”,稍后的沈约把他请进宋书 隐逸传,跟着钟嵘又封给 他“古代隐逸诗人之

11、宗”的桂冠。于是陶先生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 可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看破红尘、心如止水的“隐士”,他的隐逸,不是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 理解,他要逃避的是无可奈何的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曾这样歌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公心界空灵、幽美。他像一个纯真的孩童,唱着无邪的的歌。他以精进的人生态度获得了他所特 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也是这种生之和谐,丰富了汉文学伟大的诗歌和散文。 在栗里那栋茅舍里,陶渊明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一个黎明

12、,他心里的菩提树繁花绽放啦,于是,诞生了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为人们描绘了 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家给人足、和平安乐的社会图景,通常称世外桃源)。 19. 阅读第段,说说陶渊明为什么将“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引为知己?(4分) 20. (1)请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灿烂阳光。陶公能这样。 (2)请结合语境写出文中第(5)段划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3分)滚滚红尘的阵阵厮杀,在他看来,不过是窗前一阵风,一串雨罢了。 22. 有人说“隐逸”是消极遁世,是对人生的逃避。联系本文,说说你对陶渊明隐居的看法。(6分) 三、美文赏析 饮茶与读书 一缕茶香,

13、一瓣书香,文人夫复何求? 茶,清香扑鼻,给你提神醒脑;书,墨香轻飘,让你明理益智。坐在书案前,左手摩一壶,右手捧一书,神思随茶香书香升腾,就有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忘我之境。 我之所以将茶与书放在一起,不只是人们喜欢读书时饮茶,饮茶时爱读书,实际上这两者脾性相同,神韵相通。 当你将茶叶放到茶具里,冲上开水时,茶叶犹蜷,茶汁尚苦,茶水微浊,喝一口不得其中真味。当冲上第二杯水时,茶叶浮浮沉沉,逐渐舒展,茶汁微浓,轻啜一口,满腹生香。当冲上第三杯水时,茶形完全展开,叶脉一目了然。此时茶水碧绿,如初春枝头嫩芽;茶色清澈,像一块透明翠玉;茶香袅袅,似有若无,似无若有,微闭双目,细啜慢品,妙不可言。故

14、坊间有一说:头道叶子二道茶,三道喝得痒巴巴。到这个时候,你欲罢不能,不来个几杯,不足以解心头之痒。 读书何尝不是如此。 刚刚读书时,如蜷之茶,不得要领,不明其理,迷迷惘惘的,感觉很苦。到再读时,慢慢有些明白,如茶叶缓缓舒展,书中之事,书中之情也能了解个七八分,也同时有了“布衣暖,菜根香,书中滋味长”的感觉。可读书要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地步,就如饮三道茶,似佛家仙人。 反过来,读书也如饮茶。读书之始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如茶一境;再次诵读略知其义,嚼头十足如茶二境;反复品读彻悟其理,訇然中开如茶三境。 即使是对茶的选择和对书的选择也有相通的地方。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清明茶太早,立夏茶又

15、迟,只有谷雨茶其时适中。给我的感觉,清明茶如蒙学读物,浅显而少味;立夏茶如甲骨鼎文,艰深而晦涩。只有谷雨前后的茶叶,脱尽幼年之稚气,没有老年之迂腐,有的是谦谦君子之风,翩翩少年之态。读一本好书,与饮一杯好茶,都是一件让人心旷神怡的事情。 张源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其实书也是一样,其蕴含的道理,就是书的“元神”,其字词句篇不过是书中精髓的载体,也即“元体”。品茶与读书都是从“元体”入手,而发掘“元神”的。 饮茶与读书的方式也有相似之处。饮茶时大口倾倒谓之牛饮,读书时粗枝大叶谓之吞枣;饮茶时慢斟细酌是品茶,读书时细嚼慢咽是品书;饮茶时讲究程序讲究茶器讲究水质是艺茶,读书时讲究环境讲究心境讲究圈点是研书。饮茶饮得全身通泰飘然如仙是茶道,读书读得全心舒畅视界澄明是书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