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7488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一步,再走一步授课人:牛征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眩、嶙峋、训诫、啜泣”等重点字词。 2. 掌握记叙文六要素。过程与方法目标:3.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变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学习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联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激发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理解“我”爬悬崖时的心理变化,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激发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难点: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变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学习写作方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讲授法 合作探究法教学用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苏轼登庐山感悟到“不认

2、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个人登山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登山过程中又有什么感受呢?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训诫 (ji) 嶙峋(ln xn ) 凝视(nng) 啜(chu)泣 头晕目眩(xun ) 小心翼翼(y)2. 抢答问题,理清情节。(1)、(时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那是五十七年前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2)、(地点)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美国费城) (3)、(人物)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我、父亲和其他五个小伙伴) (4)、(原因)我们去爬山的原因是什么?(游戏玩厌,冒险登崖) (5)、(经过)“

3、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中途被弃,骑崖难下) (6)、(结果)我是怎样脱险的?(父亲指点,悬崖脱险)三变读课文,深层探究(一). 变角色认识人物(小组讨论:分别以我、父亲、杰利、四个小伙伴的角色理解这一故事,注意把握人物的性格心理。)“我”的角度。1、当我骑崖难下时,文章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我” 处于险境时的恐惧心理?明确:正面的人物描写和侧面环境烘托2、父亲是怎样引导我爬下悬崖脱险的?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明确:父亲引导:悬崖 走一步 再走一步 崖下心里变化:恐惧疲乏 萌生信心 信心大增 成就感3、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明确:我由体弱胆小变为自信、勇敢。“父亲”的角度。如果你是父亲,为什么不

4、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明确:没有爬上石架把儿子抱下来,而是让“我”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下山,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对孩子百依百顺,那只会让孩子更加娇气,永远都软弱无能。这位父亲是一位真正爱孩子,善于鼓励、教子有方的父亲。“杰利”的角度。如果你是杰利,你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杰利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明确:杰利虽曾中途抛下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最后帮我请来父亲帮助我脱险,他是个懂事、重友情的孩子, 是“我”真正的朋友。“四个小伙伴”如果你是这四个孩子之一,你觉得自己做得对吗?这四个孩子是怎样的人? 明确:当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难的时候,不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

5、而雪上加霜的嘲讽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险的石架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才对。他们是缺少同情心的人。(二).变标题理解主旨本文原标题是悬崖上的一课,现变标题为 “走一步,再走一步”,你觉得哪个更好?明确:走一步,再走一步能更好点明文章主旨,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和想象。 归纳主旨:作者通过写我童年一次冒险脱险的经历,得到怎样的人生感悟呢?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写法探究:本文为突出主题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本文通过写我童年一次冒险脱险的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的

6、写法。(三).变结局拓展延伸 请展开想象作出种种有可能的设想,为故事设计一个新的结局。例如:杰利找到的是“我”的母亲. 杰利没有找到我的任何亲人. 杰利在途中劝说伙伴们一起回来帮助“我”. 杰利被伙伴们恶作剧地拉走,不允许他去报告“我”的家人,也不允许他独自来 帮助“我”.四、教师寄语: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挫折再走一步或许还是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于是就没了下一步,于是就没了路路尽天绝处,不妨尝试再走一步。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五、归纳中心思想本文记叙“我”小时候走下悬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正如本文的题目一样,让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逐渐学会欣赏课文。因此,我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路让学生自己走,一步一步地走,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