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节日探源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74802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节日探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节日探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节日探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节日探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节日探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节日探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节日探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日探源,学习目标: 1、了解家乡,关注家乡、欣赏家乡,热爱家乡。 2、通过活动,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材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建议。,一、课前热身,听歌曲,猜节日,写节日名称,二、小组展示,1、主持人展示传统节日之首“春节”,说说春节的时间、来历、有关故事、习俗和诗文。,2、分组展示(按上台人数计分,每人1分,全组上台,共计6分),先讨论再展示。,三、节日探源,中国传统七大节日,你知道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端午节、七夕节、 中秋节、重阳节,春节:,风俗习惯:春节,我国城乡张灯结彩,常举行一系列喜庆

2、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舞龙、舞狮、吃年糕等。年初一早晨人们相见,总要以“恭贺新禧”、 “祝君如意“等来互相祝福。,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庆祝岁首的风俗。春节的命名始于1913年。当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先生向袁世凯提出一个定四时节假呈,“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这一制度一直沿用下来。,春节的起源:,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踩高跷,舞狮子等。,元宵节:(农历 )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由来,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吕后

3、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四月5日左右。,风俗习惯:拜祭祖先,清明节:,相传春秋时,帮助晋文公复国的大臣介子推功成身退,隐居绵山。为迫使他出山做官,晋文公于清明前夕焚山烧林,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也不愿从命。文公伤心之至,决定把绵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规定每到介子推被烧那天,禁火3天,不吃烟火食。

4、从此,清明前夕便有了“寒食节“,寒食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明日。,清明节起源:,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民俗:吃粽子,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挂香袋,吃粽子,插菖蒲,端午节起源: 战国时期, 屈原为楚国忧愤跳江而亡,楚人为纪念屈原之死,把这一天作为节日。,鹊桥仙 秦观,农历:七月初七 节日来源: 牛郎织女 鹊桥相会,中秋节,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吃月饼 赏月,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 、 赏月,民俗习惯: 重阳节秋高气爽,风 清月洁,故有出游登高、 赏菊赋诗、插茱萸、饮菊 花酒、吃重阳糕

5、等习俗。,农历:九月初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望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恒景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有位仙长收留了恒景,除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重阳节的由来,恒景回到家乡,到了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刺死瘟魔

6、。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四、知识竞答,传统节日知多少,五、感悟收获,每组推荐代表发言,传承民族精神 弘扬华夏文明,六、课堂总结,课后延伸,评出优秀学习小组,洛阳牡丹有国色 西湖桂子有天香 中华传统有七节 七节源远更流长 正月伊始是春节 烟花换着春花放 火红春联除夕贴 守岁接福庆吉祥 正月十五是元宵 火树银花耀大唐,又吃汤圆又观灯 情人幽会到天光 三月之初清明节 细雨纷纷野茫茫 后人追远去扫墓 翻山越岭感恩忙 五月初五端午节 屈原万古有牌坊 处处汩罗龙舟渡 艾香棕香满城乡,中国传统节日歌,七月初七乞巧节 鹊桥织女会牛郎 谁拈针线齐乞巧 人间姐妹拜月娘 八月十五中秋节 明月清辉照四方 月圆饼圆人思圆 两岸何时共一堂 九月初九重阳节 冲天香阵菊花黄 头插茱萸登高去 寿星放歌霸王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