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四首 语文版必修4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77327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四首 语文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四首 语文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四首 语文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四首 语文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四首 语文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四首 语文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四首 语文版必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四) 诗经四首(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文言基础专练(1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来即我谋谋:商量(婚事)B王于兴师 兴:发动C不稼不穑 稼:耕种D鼓瑟吹笙 鼓:敲鼓解析:选DD项,鼓:弹奏。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女之耽兮,不可说也B河水清且涟猗C脩我矛戟,与子偕作D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解析:选BA项,“说”通“脱”;C项,“脩”通“修”;D项,“视”通“示”,“恌”通“佻”。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两项是(3分)()A夙兴夜寐B不素餐兮C与子同泽D士贰其行解析:选BCA项,夙,名词作状语,在早上;B项,餐

2、,名词作动词,吃饭;C项,泽,名词作动词,穿衬衣;D项,贰,数词用作动词,有二心,不专一。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氓中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2)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日夜操劳,勤苦不已的诗句是“,”。(3)氓结尾“,”两句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负心丈夫不再存幻想,对婚姻作了果断了结的刚强性格。答案:(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3)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二、阅读理解专练(33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11分)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脩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脩我

3、甲兵,与子偕行。(选自诗经秦风)5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B第一、二节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C第三节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情感与前两节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D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E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解析:选CDC项,与前两节情感相同,都是表达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

4、;D项,表现了百姓宁可“同袍”“同泽”“同裳”也要奔赴战场,共同杀敌,誓死卫国的精神。6诗经主要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首诗中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种手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答: 参考答案: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11分)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选自诗经国风)注夭夭:形容草木茂盛。归:出嫁。(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蓁蓁(zhn):草木茂盛的样子。7下

5、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夸张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B“有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C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发展、加深,但也有重复单调之感。D全诗三章,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E此诗反复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解析:选ACA项,

6、“以丰富缤纷的夸张意蕴开篇”错,是“以丰富缤纷的比喻意蕴开篇”;C项,“有重复单调之感”错,重章叠句是诗经的常用手法,有着韵律美和节奏感。8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 参考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11分)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选自诗经郑风)注子

7、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嗣(y)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挑(to)兮达(t)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9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B“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比喻修辞技巧,其含意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C全诗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

8、,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D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E这首诗采用比兴的表现手法,层层渲染,将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解析:选BEB项,“运用比喻修辞技巧”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E项,没有采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采用“赋”的表现手法。10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6分)答: 参考答案:(特点)前两章句型重复,字面大体相同,只是在关键处变换了几个词语“子衿”和“子佩”,“我心”和“我思”,“不嗣音”和“不来”。(作用)内容上,“我心”和“我思”的变换显示了

9、女主人公思念情感的不断深入,“不嗣音”和“不来”的变换写出了恋人既全无音讯,又不见踪影。情感上,女主人公反复咏唱,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之假设与“子宁”之反问对举,情感在回旋中渐次加强,可以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三、语言表达专练(12分)11对下面一段话中的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以“儒家学者”为主要陈述对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语序可变动。(3分)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答: 参考答案:儒家学者

10、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1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示例:最美的水在诗经,因为水畔那轻盈的女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答: 参考答案:最美的山在九歌,因为山边那绰约的仙子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最美的酒在唐诗中,因为案边那静美的女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我们在欣赏古代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比如,我们读杜甫的蜀相时,除了对作品中所写诸葛亮的功绩有所了解外,还要对杜甫一生遭际、政治理想,以及杜甫写作这首诗时的心境作全面、深入的探究,才能充分理解杜甫作此诗的用意。但是,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所以,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参考答案:把握诗人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不变的表现出的思想感情也不同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