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精讲义: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6讲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9770849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精讲义: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6讲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精讲义: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6讲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精讲义: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6讲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精讲义: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6讲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精讲义: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6讲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精讲义: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6讲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精讲义: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6讲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6讲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考试要求:(1)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太学的创建(b);科举制的文化影响(c)。(2)宋明理学: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b);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c)。一、汉代儒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1)背景政治上: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文化上: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2)措施政治上:重用儒生。汉武帝初年,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思想上: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天人感应”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教育上:设置太学,培养政治人才,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3)影响消

2、极: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积极: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疑难问答问:董仲舒“罢黜百家”是禁绝百家吗?“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仅仅意味着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2.董仲舒的主张(1)提出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理论;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三纲五常”。(2)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3.太学的创建(b)(1)创建时间:汉武帝时期。(2)影响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

3、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微点拨太学兴办,将读书与做官相结合,国家掌握了统一的意识形态,也提高了儒学的影响力。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c)(1)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2)科举制的含义:隋唐时代开始的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的选官制度。(3)影响: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也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归纳总结教育逐渐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得到广泛

4、传播,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二、宋明理学1.理学的创立(b)(1)背景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2)创立:北宋时期,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学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种新儒学体系理学。“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并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易错提醒“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2.理学的成熟(1)标

5、志: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2)表现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但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强调“仁”和仁者境界。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3)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特别提示正确理解“理学”和“理”的含义(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3.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

6、展(1)概况代表主张影响陆九渊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主张“发明本心”剥落和扫除“物欲”和“意见”心学的开创者,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王守仁致良知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心学的集大成者(2)地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考点一汉代儒学1.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

7、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2.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董仲舒新儒学先秦儒学重点讨论神学问题讨论现实问题功能为现实政治服务是对“真理”的追求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地位官方化,是封建正统思想只是诸子百家之一3.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

8、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201610月浙江选考)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答案A解析太学是两汉时期官办中央最高学府,由此可排除B、D项,官立学校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由此可排

9、除C项,故选A。考点二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比较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求理方法天理外求“格物致知”天理内求内心反省、发明本心;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教育方法强调外部教化强调内心觉悟社会地位南宋成为官方哲学,影响海内外明朝中后期广泛传播,但不及程朱理学相同点哲学范畴都是唯心主义哲学(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核心思想都以天理或“理”为思想核心思想实质都认为封建道德是天理,要以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根本目的都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天人对立“性本善”,但私欲蒙蔽了善性,所以要“存天

10、理,灭人欲”2.客观评价宋明理学(1)积极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消极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科学技术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封建伦理观念,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扼杀思想进步。3.理学的糟粕和精华糟粕精华态度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义轻利观念重礼轻法观念和谐意识利于和平发展忧患意识利于奋发进取崇尚道德促进文明进

11、步强调力行利于自强务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201811月浙江选考)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抓题眼对“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含义准确理解是得分关键。析错因“慎思明辨”指辩证思考,探求真谛,识别是非,判定真伪,“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D项最符合题意。答案D3.(20184月浙江选考,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重建儒

12、学信仰人人都有良知无私则无心道德自我完善A. B. C. D.抓题眼“王守仁是心学家”“人天生就具有是非心,追求道德完善”是史料隐含的关键信息,由此可知符合题眼立意。找错点“重建儒学信仰”“无私则无心”均与史料主旨无关,排除,可知答案为D。答案D4.(201610月浙江选考)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答案D解析由“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可知王阳明强调的是“知行合一”,故选D。5.(2017江苏高考)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

13、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D解析A、B项表述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基本理学思想完全相背离,故为错误选项。说朱熹的解释“完全曲解孔子本意”不恰当,故C项错误;D项表述比较准确,两者有相通之处,但不完全一致。观点1三教并行冲击了儒学的地位材料佛教以儒释佛,渐趋中国本土化,提出“戒杀为仁,戒盗为义”。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尊道”,提出“忠孝仁信”为本,“无为”为用。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儒家以道教的“自然”“无为”来辨释纲常伦理,认为“名教即自然”,尊卑等级符合自然,生

14、而固有。儒道结合,产生玄学。玄学产生于魏晋时期,“以无为本”,以老庄道学来解释儒家的纲常伦理,是披着道家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外道内儒”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问题:魏晋时期三教并行对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一方面冲击了儒学作为官方唯一价值观的地位,另一方面又推动了儒学内涵的丰富发展。观点2古代中国法律受儒家化影响材料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从总体而言,就是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使儒家思想成为刑事的、民事的、婚姻家庭的、行政的、诉讼的等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原则和灵魂,也就是说儒家伦理道德获得法律上的效力和权威。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问题:材料体现了古代中国怎样的法治特点?答案礼法合流;德礼并用;德主刑辅等强化了儒学的社会影响力。观点3祭孔礼仪体现了儒家的正统地位材料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