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基础知识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977079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基础知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教育基础知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教育基础知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教育基础知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基础知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基础知识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的任用方式一般有三种,它们是派用制、聘用制和()A.代用制B.自用制C.长用制D.暂用制2、未成年人因不满()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A.十二B.十四C.十六D.十八3、斯坦伯格认为在智力成分中,起核心作用的是()A.元成分B.操作成分C.知识获得成分D.认知成分4、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高智商者其创造力也高B.高创造力者不一定有高智商C.创造力与智力既相互独立,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D.低创造力者其智商低5、心理现象主要包括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

2、方面是()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人格心理和认识过程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6、艾里克森指出,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其人格发展的培养( )的时期A.羞耻感B.内疚感C.勤奋感D.孤独感7、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津贴。A.特殊岗位补助B.生活补助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D.特殊奉献补助8、观察是在()下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A.自然条件B.人为控制条件C.实验操作条件D.设计好的条件9、()提出了“平行教育原则”,即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A.

3、马卡连柯B.赞科夫C.杜威D.赫尔巴特10、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因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其教师资格将()A.给予撤销B.宣告作废C.永久丧失D.公告无效11、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说明人格具有()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12、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学校的()A.规章制度B.网络资源C.校园环境D.物质文化13、 “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制度进入()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B.制度化教育阶段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D.学校教育萌芽阶段14、 “忠君、尊孔

4、、尚公、尚武、尚实”是()规定的教育目的。A.壬寅学制B.壬子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1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A.教育方针B.教材C.课程标准D.课程二、名词解释16、 前摄抑制答: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17、 情绪和情感答: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如满意、愉快、高兴、痛苦、忧愁、厌恶、恐惧、憎恨;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两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18、 角色期待答: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别人应

5、表现 出什么样的行为或应成为什么样的角色的想法和期待。19、 负诱因答: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三、简答题20、简述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方式及其对学生的影响。答: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 专制型:这种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会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接受一切命令,很少会对学生给予表扬,不相信学生能够自觉学习。因此会导致学生易激怒,不愿意与其他同学及老师合作、推卸责任也是常有的事,而且会表现为教师一旦离开课堂,学习就明显松垮。2. 放任型:这种领导方式的班主任在和学生打交道中几乎没有信心,认为学生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对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对

6、学生活动不鼓励也不反对,不参加学生活动也不提供帮助。因此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体现为道德水平不高,学习成绩也不好,更没有合作精神。3. 民主型:在这种领导方式的指引下,班主任与班集体共同制定计划和做出决定,乐于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鼓励集体活动,会对学生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因此在这种氛围下的学生会乐于学习,有合作精神,会相互鼓励,不论教师在不在课堂,学生的努力程度都会较好。21、简述智育的基本任务。答:智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智力。22、简述动机产生的条件。答:1.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需要紧密联系,但

7、它又不同于需要。只有当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推动或阻止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2.外在条件是诱因: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凡是使个体趋向或接受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称为正诱因;凡是使个体逃离或躲避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称为负诱因。23、 简述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答:1、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2、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3、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发展4、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四、论述题24、 试述提高教学实施效率的策略。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要

8、提高教学实施效率,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的课堂教学效率观。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实施渗透和综合的开放性教学。它包括多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验的开放性,课外活动的开放性。前几个方面是为最后一个问题做基础的。通过与实践的结合,课内知识进一步深化,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动手及创新等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以及团结协作精神。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只要增强了效率观念,强化了效率意识,就能克服教和学不讲效率的做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二、 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9、趣和热情。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当人们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会象磁石一样吸引他,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的引起他的注意和思考,甚至会使他忘记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以百倍的勤奋、百折不挠的毅力去研究它,以达到清楚的理解。而激发学生的重要前提的课堂教学内容与丰富的大自然的优化组合,因此,教师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如挂图、实物、实验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实物投影、幻灯片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课堂教学内容也应有一定的梯度。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课本基本理论知识条理性强,并且仅课

10、内知识是有限的,而全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不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各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分析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尤其是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相差程度及各自的冗余度的大小,以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更经济合理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因材施教,力求所有学生都达到最佳的受益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来控制和掌握。三、 促进教和学的相互适应,提高教和学的“转化率”。 教师主导的教学效率意识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只要教师教育得当,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各种认知本领,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创造出业绩。学生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远远好

11、于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大讲特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讲、自练,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为完成知识的传授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发展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去要要求学生。四、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方法,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学生的认知风格存在着个体与群体的差异,教师要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选择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方法。诸如讲授法、实验法、情境法、陶冶法等各类教学方法,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老师必须综合考虑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等因素,适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五、

12、材料分析题25、“都是你害的!”“害人精!”说者是群情激愤,被说者是一脸无奈。这是一次迎面接力游戏,游戏中A组学生输了,原因是A组中的一名组员是全班中跑得最慢的。于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接力比赛中影响获胜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参加了A组的讨论。讨论中A组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组里有个“超级跑得慢的人”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将其换掉就能获胜;有的则不然,认为失败是因为组里的同学不团结,配合不默契。教师对待这一观点的同学给予了肯定,同时还给同学们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游戏重新开始,结果出乎意料:拥有全班“超级跑得慢的人”的A组居然获得了第一名。这令其他组的同学百思不得其解。

13、教师在总结讲评中揭示了其中的答案:首先引导各组观察A组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这组的排队顺序和一开始不同了。然后,教师请A组的组员介绍为什么这样组合,当学生讲到“田忌赛马”的故事时,大家惊呼:“哎呀,我们怎么没想到!”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在集体中要相信自己的同伴,相信同伴和你一样会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全力以赴去奋斗的。结合材料,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该材料中教师的成功之处。【答案要点】1. 教师引导学生对活动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A组学生抱怨“都是你害的”“害人精”,是因为他们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稳定的、不可控的能力因素,认为是全班

14、跑得最慢的同学能力不足,拖了后腿。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小组竞赛中获胜的关键因素是团结与互信,将A组的失败归因转变为可控的内在因素:努力程度和团结一致。这样会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努力程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2.抓住机会,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认知。教师通过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提示学生进行重新组合来挖掘小组的合力,帮助小组最终取得胜利。在失败时尽量避免稳定归因,这样才有利于个体保持积极的行为动力,如果总是将失败归因于一时较难改变的能力因素,个体可能就不会努力去尝试解决类似的问题了。所以,当学生在学习上受到挫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归因。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地指导学生正确归因,让学生对学习中的成败作出恰当的分析,使他们提高认识水平,乐观地接受失败的考验,积极寻找成功的方法,从而维持和增强其学习“韧劲”。答案1. 选择:A C A C D C C A A C D D A C D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