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3中-周璇《夜雨寄北》课堂实录.doc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66775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3中-周璇《夜雨寄北》课堂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3中-周璇《夜雨寄北》课堂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3中-周璇《夜雨寄北》课堂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3中-周璇《夜雨寄北》课堂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3中-周璇《夜雨寄北》课堂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3中-周璇《夜雨寄北》课堂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3中-周璇《夜雨寄北》课堂实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雨寄北教学实录周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理解诗歌,掌握阅读诗歌的一些方法并能赏析诗歌。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诗歌表现手法。能运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小诗。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相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方式,借助学习资料,通过合作交流、资料共享和研究讨论等方法学习本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用心感受天地万物,大千世界,且歌且行,对生活热爱与欣赏。爱上诗人李商隐,爱读古典诗歌,爱写小诗。教学重点:1.从诗歌翻译、炼字赏析、画面描写和写法赏析几个方面,对夜雨寄北进行深入地理解。2.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

2、诗歌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能运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小诗。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释疑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作业,让大家自主学习umu中有关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的资料,我看了大家的提问,归纳起来有这么几个:1. 寄北2. 君3. 却话4. 何当5. 未有期其中何当和却话的意思同学已经回复回答了,何当就是什么时候的意思,却话是 再来说说的意思。谁还能就其他问题为大家课堂解答一下?(未有同学举手回答)教师明确: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关于这个“北”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寄友人,一种是寄妻子。但唐代诗人有这样的习惯,凡寄友人的诗总是指名道姓,或称其字、号与官衔,对至亲

3、密友尤其如此。(教师补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但此诗没有提出姓名,就诗歌内容来看,说此信寄给妻子更贴切。 况且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今天我们就以之作为寄妻子的作品来分析鉴赏。 那么君指的就是李商隐的妻子。为什么是未有期?是诗人不想归吗? 当然不是,这个问题涉及到诗歌的背景知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资料包里的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师:通过短片我们知道李商隐是陷入了党争,被排挤出朝廷的,因此他“徘徊江汉,往来巴蜀”,有家而不能回。二、我们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谁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1同学朗读师:你读得很好,你是怎么读得呀?生:我将“未有期”中的未

4、和 何当 重读,并且延长读,我觉得这样可以将诗人想回家而不能回家的忧伤、难过之情更好地表现出来。师:很好,还有谁再给大家朗读一下。2.同学朗读师:(表情)你是怎么读得呢?生:我将“涨”重读了,因为我认为长字有一种动态感,我在读诗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不仅是秋雨涨满池水,更感受到诗人的一种愁绪也在随着池水往上涨。师:你说得很好,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都有些自己的理解,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根据我们提前学习的umu中的相关资料,1、2、3、4小组分别从诗歌翻译、炼字赏析、画面描写和写法赏析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地理解)三、合作赏析诗歌师:就讨论到这里,下面请小组代表到前面进行展示。第一组:诗歌翻译组长组织全

5、组起立,共同朗读诗歌。1.生: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2.生:我觉得诗歌翻译要做到美译。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师:刘美邑的翻译不仅句式更加整齐,而且还押韵了。不错。3.生:我觉得诗歌翻译应该要有情感。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师:的确,

6、更注重了感情。古诗歌的翻译,应该做到音美,字美,形美。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才能翻译得更好,对诗人的情感理解也是这样。根据翻译情况,同学们都读懂了。 第二组:炼字赏析1.生:(朗读第一句,赏析)“君”直呼对方,点明了诗人现在对话的对象,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君问”问什么呢?问 归 期 !对方最最需要知道和最最关心的就是诗人何时得归,妻子在家日日盼夜夜相盼之情跃然纸上,妻子很想念他,这一问,我读出了诗人和妻子的深厚感情。2.生:“未有期”,是指两个人的相聚遥遥无期。接到家书是喜,而未有期是悲,那个最牵挂自己的人正殷殷盼望着呢,可是我连一 个 归 期 都 无 法 保 证,

7、一种愧疚、遗憾、无奈之情油然而生。3.生:(朗读第二句,赏析)“秋雨”、“夜”读出了诗人分外孤独、悲凉,更衬托他对妻子的思念。“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思念之苦。4.生:(朗读第三句,赏析)“何当”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它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从这个词语中,我读出了作者期盼与妻子团聚的心情。 “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5. 生:(朗读第四句,赏析)“却话”是再说说的意思,说什么,说说我一个人在遥远的巴山,秋雨绵绵的夜晚,我孤独的给你写信的情景。师:涨字解析的很精彩,涨字将无形的情感化作了有形的夜雨和池水。同学们的鉴赏让我感到全

8、诗字字珠玑,含义隽永,意境深远,感人至深。第三组:画面描写1.生:(朗读第一句,画面展开)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归期是何日,那么,我只能无奈地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2. 生:(朗读第二句,画面展开)本欲回信, 无奈自己也不知道何日方归,只好环顾左右而言它。巴山,秋夜,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3. 生:(朗读第三、四句,画面展开)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

9、念,只有寄托在将来。到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师:通过你们的画面展开,让我感觉到身临其境。描绘的很好,看来课下了不少功夫,提出表扬。第四组:写法赏析1.照应(生朗读第一句,赏析)“何当”二字,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2.视角独特 首句,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3.情景交融(生朗读第二句,赏析)诗歌第二句运用了环境描写。写了巴山、夜雨、秋池等景

10、物。“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3虚实结合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当前景,第二次是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很准确,这也是我这节课想强调的重点。(板书)师点拨:当归未归就已形成忧郁苦闷;想归而难归,更将坐立不安;催归而不能归,又怎能不忧心如焚呢?第二句诗笔锋一转,落在眼前景物上:“巴山夜雨涨秋池”。它告诉

11、我们:写信的地点是?巴山,刘禹锡曾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可见巴山穷山恶水之地。时间是?“夜”,言黑暗笼罩,实见心中阴霾浓厚。“雨”字一出,令人顿感凄凉,再点“秋”字,又厚增一层哀愁。巴山夜雨、秋池之间著一“涨”字描绘出水涨池塘的动态,由浅到深,到秋水四溢,也形象化出诗人的愁苦,由稀到稠,到浓,浓到难以解脱。诗人的愁苦本是无形,通过客观景物的形象,化成有形可感的秋水,情景交融。诗人无奈之下,只能将思念之情寄托于无尽的想象。夜深人静,自己与妻邻窗而坐,共同将烛芯剪短,使烛火更加明亮,再谈谈自己被大雨滞留在大巴山的那个夜晚,我对你深深的思念吧.这种想象是一种虚写。幻想中的温馨写出现实

12、的凄苦,表对妻子深切的思念,虚实结合,使诗歌更加震撼人心。四、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资料包里关于“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表现手法的微课视频。五、Umu两道选择题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让我们试试看。打开umu,做目录里的测试题。1下面那句诗歌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C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D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E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下面哪句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A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B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D寒雨连

13、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生做完后将答案提交。师在打屏幕展示答题结果。四组同学全部正确。师:第一题比较容易判断,有景物描写又有情感的就是A和E。第二题哪句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我想问问同学是怎样选出来的?生:何时和何当意思差不多,是对未来的想象。如相问的“如”也是对未来的想象。所以是虚的。六、写作 同学们,让我们小试牛刀,运用我们刚刚学习的诗歌表现手法来写一首小诗来表达你的思念之情或是其他也可以。学生写诗歌。师:小组交流,将本组最好的拍照上传。展示作品。1. 无题今夜雨色凄清,小鸟无欢,怅别情深,待今夜月上松林,我创一个完全的梦境,荡一支会飞的小舟,飞向

14、家中。生读诗歌。生:我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师:哪里是实,哪里是虚?生:“今夜雨色凄清,小鸟无欢”,是实,“待今夜月上松林,我创一个完全的梦境”是虚。师:很好,尤其是“荡”字用得非常好,让我感受到一种摇曳之感,而且这个小周还会飞呢,想象力真丰富!2 如梦令午后沉睡日西,纳凉漫步林里,阿宝随其后,郁郁葱葱鸟趣。爽意爽意天暮不知归去。学生读诗。师:运用的是什么手法?生:情景交融。师:嗯,写得很好,我有一个小疑问,阿宝是谁呢?生:是我家狗狗。师:我仿佛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听到了悦耳的鸟鸣声,感受到你和狗狗散步的闲适之情。3.垂钓 垂钓溪边 看河面心事浸透寄情于长线盼鱼儿上钩守浮标颤动看柳絮河畔思绪的

15、涟漪震颤何时提上鱼儿把你看生读诗歌。师:这首诗歌写得真好,及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又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我看出来了,你写了柳絮河畔的景,又想象了自己提上鱼儿的喜悦心情。我想问你,你提上鱼儿想把谁看呐?生:送给乡下的奶奶,想看到她的笑容。师: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4思念 当春天来时我对你的思念便被反复吟唱那滨海路上的灰沙炎日那北京街前的、那清晨园中摘下的清香那在风里翻飞的裙裳亲爱的朋友啊为什么思念总伴着忧伤生读诗歌。师:你运用的表现手法是?生:情景交融。师:什么景,表达什么情?生:景物是灰沙炎日、一地月光、翻飞的裙裳,表达了我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七、结语同学们,一个个诗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仿佛等待已久的宝藏,给我们无尽的回味,感受诗歌魅力,学习诗歌写法,让我们爱上古典诗歌,也成为一个小诗人吧! 八、作业:请阅读李商隐其他诗歌,选择两首你喜欢的背下来。九、板书: 夜雨寄北 情景交融 凄苦虚实结合 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