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若干思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6398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若干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堂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若干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堂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若干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堂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若干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堂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若干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若干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若干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若干思考 浙江电大桐乡分校 吕志江 受组织派遣,笔者于年上半年赴四川省苍溪县支教,进行教育调研和教师培训。有感于东西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明显差距,结合自己多年来中学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的体会,就课堂教学如何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作如下五方面思考。 一、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一个观念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这个基础指什么?指人的素质,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基础。中小学教育实质上就是为青少年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科学家钱学森几年前就指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建立在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我们要推进中国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不放弃陈旧的观念,再不认识

2、到人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就要犯大错误了。为少犯最好不犯错误,学校当刻不容缓地承担起素质教育重任! 实施素质教育,仅仅靠校长和德育部门的努力,仅仅靠多组织课外活动,多加强音体美劳教学,是十分肤浅的,也是不全面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寻找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众所周知,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学科教学,按目前中国学科教学所拥有的时空看,课堂教学仍是其主要形式,因此,毫无疑问,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学,主阵地是课堂教学,主力军是全体任课老师。 确立上述“三主”观念并不难,难的是学科老师在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其思想内涵和学科要求怎么把握。十多年来,专家们对此众说纷纭,中学老师也各有各的理解,我们还是先

3、看看官方的表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不想对这一经典表述展开全面分析,仅就素质教育的“一个宗旨”、“二个重点”,联系学科教学谈谈管见。 这里的“创新精神”,是人们发挥创新潜能进行创新活动的动力。一个人的创造力能否得到开发,能否获得创新成就、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关键取决于他有没有创新精神。有一个事实令人深思:从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到1998年全世界共有455人获得诺贝

4、奖,其中美国199人,连巴基斯坦也有人登上了诺贝尔科学奖的领奖台,而拥有地球近14人口的中国却得了个零鸭蛋,这不能不令我们反思犹如在生产流水线上加工标准化产品、只求标准划一不求创新变异的中国基础教育!99年一项联合调查发现,只有5的中国青少年具有初步的创造性人格特征,而受思维定势影响,过于严谨和尊重权威的竟占被测人数的781。由此看来,从小培养创新精神多么重要和紧迫!当然,中学培养创新精神,主要的不是抛弃各科教学来专事创造发明,更多的恐怕在于通过学科教育,帮助学生感受新的学习理念,探求新的学习方法,萌发新的学习情趣,发现新的学习问题,构建新的学习模式,获得新的学习能力等,从而积淀起一种敢于创新

5、求新的思维品质和思想意念以及学习习惯,为其今后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里的“实践能力”不是象文革期间那种极端的“开门办学”“学工学农”所导向的单一体力实践能力。就课堂教学而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向学习这一精神生活和科学思维领域,比如,如何把握学习方向的能力,展开理性思维的能力,全身心参与学习的能力,结合现实联系实际的能力,开拓学习领域的能力,自行组织学习的能力,协调学习关系的能力,融合做学合一的能力。这些学习范畴内的实践能力就是一种素质,一种为今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和走上社会参与社会生产实践后能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综合能力素质。 二、教学目标上,认真促使学生做到二个学会 眼下办学的宣

6、传语中,学会、学会一长串,笔者觉得最最重要的是二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学会生存”的支柱点也无非是学会做人和学会学习,否则就不能生存! 1、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就是培养学生在价值观念多元化和多种道德标准可供选择的情况下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对于我们学科教师来说,有三个问题必须清醒:一是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学生学会做人并非目标的全部,多数学科甚至还不是主要目标,但任何学科都应有这一项目标要求;二是教学生学会做人,不可能是空洞说教和机械灌输,必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情形,恰当地安排适当的德育内容;三是学科教师千万别忘了课堂教学过

7、程中自己的以身示范,如课堂教学态度的显现,课堂人际关系的处置,教学言行的规范等等,这也是在教学生学会做人呀,只是潜移默化罢了,但此时无时胜有声! 2、学会学习这一观点最重要也最通俗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是,知识无限,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现代社会不再是一个一次性学习就完事的社会。面对知识爆炸、信息倍增的时代,怎么办?根本办法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学科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去开发学生的“会学”潜能。那么,能不能被开发呢?生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大脑潜能是一个无穷尽的宝藏,大脑每天可记载8600万比特信息,一生能容纳5亿本书的信息,相当于美国图书馆藏量的50倍!正常人的学习潜能、天赋相差不大,正

8、如马克思所说“搬运夫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与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学生潜能的无限性,昭示我们完全可以本着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为其一生的生命辉煌与潜能拓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支撑点。因此,任课老师要研究的是,如何让学生“会学”,这是一篇大文章。在此我想说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有的老师认为,促使学生“学会”,理论上是对的,但我们要面对现实应试。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也许是一种经济的教学成本核算思若。但有二个问题要澄清:一个问题是,应试教育模式仅从应试角度看,是最合算的;但从学生和学校今后长期内可持续发展看,无疑又是不可饶恕的,这是课堂教学的严重异化,因为叶圣陶先生

9、早就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另一个问题是,教学生“会学”与提高应试成绩,在方向上,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两者并不矛盾。只要一直致力于有益的探索和正确的实践,促使学生“会学”的教学模式,在升学考试中也肯定会显示出成效来,甚至显示出比应试教学模式更大更佳的成效来。当然,其必要前提是,学校和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坚决摒弃短期的功利主义评价奖惩机制和随意多变的班级师生配置机制;教师们也确有一种为学生未来发展着想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与学生“会学”相对应的“会教”的能力。说句老实话,实施素质教育远比应付应试教育难得多!三、教学任务上,力求突出三项重点 1、引导学生广泛积累。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具备较全面的知识结构,较雄厚

10、的知识功底。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实现知识的迁移、扩散、创造;同时,这一积累过程本身,就蕴含着极度大的思维锤炼价值和能力演化价值。而且,现代社会科学知识的综合交融趋势,也要求学生拥有广博的知识面。因此,学科教师切忌不可将目光教学目光局限在本学科,更不可局限在考试知识点上,而必须善于捕捉知识的连结点、引发点、扩散点、创新点,从而促使学生课内课外博览群书。可惜,我们仍有不少的老师唯考点知识是授。 2、组织学生积极训练思维。如果说广泛积累知识是素质培养的基础环节,那么,积极训练思维,打造优良的思维品性,便是素质培养的核心环节,因为优良的思维品性是创新能力孕育的必要条件,是人才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所以,

11、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自然是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交流,发问设疑,有意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及其各个立面,造就其思维的多样性、立体性、动态性和创造性。 3、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这是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载体,广泛积累知识和积极训练思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并在其中得到深化和升华,进而才有可能有所创新。当然,鼓励其主动参与实践,从学科来讲,更多的侧重于鼓励其主动参与学习生活层面的实践,如综合练习、课堂阅读、讨论争议、社会调查、科技实验、模拟社会活动等等。事实告诉我们,凡参与学习生活实践热情大胆、积极主动的学生,走出校门大多会很快成为社会实践的活跃分子,其中不乏创新创业人才。四、教学方式上,努力实现四大

12、转变1、灌输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情趣为主。 灌输知识的背后实际上把学生看成一个呆板机械的知识容器,这是一个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虽然学生有可能接收到相当量的知识,但这些知识不容易转化为学生基本素质,更难成为发展其他素质的基点,时间一长,连已接收的知识也可能忘得精光。此类十分典型的课很少,但从本人所听的几百节课看,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是重点,要考,请划出,当堂背出”。其间学生兴趣何在?厌学情绪岂能不生?所以,以学生为本,诱发学生乐学情趣十分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当然,激发兴趣主要的不是指说笑调侃,而是要求教师修练导课断课艺术,教学语言亲切生动幽默,不停地鼓励肯定。特别要善于利用知识

13、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层层探析,使学生产生轻松、愉悦、成功、跃跃欲试等类的情绪体验。 2、调教接受能力为主转变为开发学生会学潜能为主。 诚然,调教学生如何记笔记、如何记忆之类的接受能力是必需的,但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高层次应当是“会学”能力。一个人的能力结构,仅靠调教是远远不够的,最多只是教师能力的复制,但时代在前进,新东西层出不穷,老师也不得不继续学习,何况学生呢。因此,千方百计挖掘学生“会学”潜能为之上策。比如:增强学习信念和学习动机,规范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诱发学习情趣和学习爱好,磨砺学习意志和学习毅力,探求学习策略和学习技巧,借鉴学习工具和学习技术只有如此,学生离开了老师也会更

14、多更快地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衍生出新的学习能力。这方面,教育实践家魏书生是行家里手。 3、给予问题、结论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得结论为主。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出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思考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思考:这里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结论如何?然而我国传统教育,为了确保高分,总是采用“直奔真理”的教学方法,老师课堂上搬出预定的一些问题(实际上更属“题目”),并给予答案,让学生抄下记住,即便有所讨论,也总是设法让学生的回答符合老师自定的答案上来,一旦有所脱离,有所新见,不予鼓励,反被指责,久而久之,学

15、生养成了一种习惯尽量琢磨(真实,用“猜”更确切)老师所需要的“标准答案”,从而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创造型“天才”被扼杀了。所以初中语言部编教材有一篇发问的精神,真该请所有任课老师们首先来好好学学!老师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善于“发问”,并由学生们自己共同着解决问题,自得结论,这种教学模式颇具价值意义。特别是其中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符合素质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4、要求学生坐着听课为主转变为鼓励学生自我实践为主。学习的革命一书主张,改革目前的教学方式就是让教室活起来,“使教室少一些宁静,分享以及相互交流是一种轻松气氛的关键部分”,甚至走出教室,把大自然和整个社会当作教学资源来使用,“让学生在超级营地学习”。走出教室,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学习实践活动,或多或少会受到外部条件和教学内容的制约,但尝试着“让教室少一些宁静”则是各科教师在自己的课堂内完全应该且可以做到的。多动嘴多阅读、多交流乃至多争议;多动手多操练、多演示、多活动,别怕学生的多动嘴、多动手会影响你的安排,会干扰你的进度,因为你的安排、你的进度首先应以学生为中心。这种“实践活动教学法”无疑是促使学生融“思维的大脑、感受的大脑、运动的大脑于实践之中”的素质教育之举!五、教学实践中,时刻强化五种意识。 、主体意识 顾名思义,学校学校是学的地方,学习的主体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