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菱形矩形正方形复习课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6362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菱形矩形正方形复习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菱形矩形正方形复习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菱形矩形正方形复习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菱形矩形正方形复习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菱形矩形正方形复习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菱形矩形正方形复习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菱形矩形正方形复习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复习课课型复习课教法讲练结合教学目标1. 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 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的判定方法;3. 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够证明与菱形、矩形、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用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证明一些重要结论;4.能够灵活运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证明及相关计算;5.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及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及其运用教学过程学习目标: 1. 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

2、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 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的判定方法;3. 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够证明与菱形、矩形、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用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证明一些重要结论;4.能够灵活运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证明及相关计算;5.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重点: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及性质的应用难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及其运用知识结构:包含关系:一.【知识梳理】 1.菱形:(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

3、分一组对角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菱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3)判定: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性质及简单应用举例:如图1,在菱形ABCD中, AB= = = ; AC ;图1 S= AC =2SADC = 4 SADC= = = 若ABC=60,AB=a则AC= ;BD= ;SABC = ; S菱形ABCD = ;2.矩形:(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由此得到的重要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

4、半.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3)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图2-1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或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矩形性质及简单应用举例:如图2-1, 在矩形ABCD中, A=B= = =90图2-2AC= ;OA=OB=OC=OD; 在RTABC中,OB =AC; 在RTADC中,OD= ; 在RTBAD中,OA= ;若AOB=60,AB=a,则ACB = ;AC= ;S矩形ABCD = ;如图2-2,过点A作AHBD, 垂足为H,若AB=3,AD=4,则AH = .3.正方形:(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

5、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2)性质: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也是中心对称图形.(3)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正方形性质及简单应用举例:如图3, 若AB=a则AC=BD= ; S正方形ABCD = ; SABC = ; SAOD = . 在AB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PEOA,PFOB,则PE+PF的值为 . 图34.判定举例:中点四边

6、形问题(1)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2)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4)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5)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规律:顺次连接各类特殊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主要取决于两条对角线的关系.巩固练习: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则下列各图中四边形EFGH的形状依次分别是 ; ; ; ; 若所得四边形EFGH为矩形,则ACBD;若所得四边形EFGH为菱形,则 ;规律:顺次连接各

7、类特殊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主要取决于 .二 .【常见模型及综合应用举例】1如图(1),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D作DPOC,且 DP=OC,连结CP. (1)试判断四边形CODP的形状;(2)如果题目中的矩形ABCD变为菱形(图(2)),(1)中结论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图(1)图(2)图(3)(3)如果题目中的矩形变为正方形(图(3))呢?请说明理由.学生板演示范(1) (2)引导学生进行规律小结:2(备用)如图,点B在MN上,过AB的中点O作MN的平行线,分别交ABM的平分线和ABN的平分线于点C,D.(1)试判断四边形ACB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8、2)当AB绕点B旋转到何种位置时(与MN的夹角是多少时),四边形将变为正方形?请说明理由.解:(1) 四边形ACBD的形状是矩形.理由如下:CDMNOCB=CBMBC平分角ABMOBC=CBMOCB=OBCOC=OB同理可证:OB=OD OA=OB=OC=OD AB=CD四边形ACBD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2) 当AB绕点B旋转到ABMN时四边形将变为正方形.理由如下:CDMN ABMN ABCD由(1)得OA=OB=OC=OD AB=CD此时四边形ADBC是正方形.小结:因为已知条件有点O是AB的中点,又有角做条件去证明O也是CD的中点,故得对角线互相平分,再通过一个直角即可证

9、得.第二问是开放题,我们的目标是要得到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需要具备ABMN这个条件.三 .【巩固练习】1.下列四个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B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C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第2题图书12.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已知CED=60,则AED的大小是( ) A60 B50 C75 D553.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a,则它的对角线的交点到各边的距离为( )第4题图书1 A B. C. D. 4. 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正方形ABCO与正方形ABC

10、D的边长相等.那么正方形ABCO绕点O在旋转的过程中,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0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以4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D边以1cm/s的速度运动,点P和点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动点的运动时间为ts,则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是矩形?四.【中考链接】(2016德州第23题)我们给出如下定义:顺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中点四边形EFGH是平行

11、四边形;(2)如图2,点P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满足PA=PB,PC=PD,APB=CPD,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猜想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猜想;(3)若改变(2)中的条件,使APB=CPD=90,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不必证明) 引导学生进行规律小结。五.【课堂检测】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四个角都是直角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2.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4cm和8cm,它的边长是( )A5 B C20 D 23. 如果菱形的边长是a,一个内角是60,那么菱形较短

12、的对角线长等于( ) A a Ba Ca Da4. 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1)重合部分是什么图形?试说明理由。(2)若AB=3,BC=4,求AF的长。六.【拓展延伸】如图,在一张矩形纸片ABCD中,AB=4,BC=8,点E,F分别在AD,BC上,将纸片ABCD沿直线EF折叠,点C落在AD上的一点H处,点D落在点G处,有以下四个结论: 四边形CFHE是菱形; EC平分DCH; 线段BF的取值范围为3BF4; 当点H与点A重合时,EF= 以上结论中,你认为正确的有()个 A1 B2 C3 D4七【课后小结】1. 基本知识点的回顾;2. 常见模型及综合应用举例;3. 考点训练及方法规律小结;4中考链接与拓展延伸.课后作业:分层做章节复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