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45445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11,与朱元思书 吴均,复习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疑难及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学会句子的翻译和文意的把握,进而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 2、学会在阅读中把握文章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训练,掌握对比阅读的技巧。,了解“书”、“记”两种文体,书:即书信,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用于叙事和陈情。我们学过的还有答谢中书书,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件事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的记下来,都可以称“记”。“记”可以全是记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如岳阳楼记。,在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还有哪些以一个字代表一种文体的?,“说”马说爱

2、莲说 “序”送东阳马生序 “传”五柳先生传 “表” 出师表 “铭”陋室铭 “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顾作者,1、与朱元思书作者是 ,_朝文学家。 2、小石潭记作者 ,字子厚,世称_,_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_之一,本文选自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吴均,南,柳宗元,柳河东,唐代,唐宋八大家,柳河东集,永州八记,自主复习,对照资料和书本下面的注释自主复习,并理解、识记资料中的重点字词句。,一、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一处)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其岸势犬牙差互。 二、解释下列变色的词。 1、 窥谷忘反 2、 蝉则千转不穷 3、乃记之而去 4、不可久居 5、潭中鱼可百许头 6、遂许先帝以驱驰 7、潭中鱼可百许头 8、明灭可见 9、猛浪若奔 10、斗折蛇行 11、凄神寒骨 12、心乐之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考点一:断句,1、蝉/ 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无绝。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其岸势/犬牙差互,方法指导:文言文的停顿,

4、一般按意义来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可先将句子翻译出确切的意思,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需要停顿。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要停顿。如:潭中鱼/可百许头。 衔/远山,吞/长江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句首发语词如“夫、盖、若夫、至若”等后要停顿。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如:今/齐地/方千里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如:然则/ 何时而乐耶? 5、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节奏。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考点二:文言实词,文言文

5、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主要方法有: 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最常用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如:“不可知其源”中的“源”可解释为“源头”。 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进行集中整理,记录在册,然后结合句子理解记忆。 如:“窥谷忘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反”通“返”,返回。 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的随意猜测。如去年的中考题“故三

6、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中“夺”可组词“夺取”,但讲不通,可结合语境意译为“挫伤”“动摇”。,考点三:文言句子翻译,方法指导: 一、基本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逐字逐句地落实。 2、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等 可以不译。 4、删,即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句首的一些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均可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即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在翻

7、译时就要把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它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考点四:内容理解与概括,1、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内容却是一篇写景小品。文章以“ ”八个字总领全文,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感慨,这个句子是“ ”,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寄情山水,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着力渲染了 的气氛。文章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抒发了作者被贬后 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对世俗官场生活的厌恶,幽静冷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孤寂悲苦,考查内容: 一、概括选文内容; 二、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 三、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问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方法指导: 一、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 二、理解文旨; 三、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语句再进行翻译。,考点五:比较探究,比较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的异同。 提示:可从内容、主题、写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做到“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1、写景中都有对山、水、树的描绘,且语言优美,如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2、都融情于景,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感情。 3、语言形式多采用四字句,骈散结合,读来很有节奏感。,同中求异,1、主旨不同。 与

9、朱元思书描绘了富春江神奇秀丽的山水,表现了作者 之情 小石潭记描写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静冷寂的景色和气氛,表达了作者被贬后 的心境。 2、写法不同。 与朱元思书从大处着眼,先 写,再 写,并融入感情,富有哲理。小石潭记先 ,再 ,以景写情,重在主观感受。 3、细微处的不同。 例如:都写水的清澈 ,可是写法不同。 与朱元思书采用 相结合的手法,通过“ ”正面描写和“ ”的侧面描写来表现水的清澈。 小石潭记则通过写潭中的游鱼从 衬托水的清澈。,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孤寂悲凉,总,分,移步换景,特写游鱼,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小结:怎样比较阅读呢

10、?,内容 主旨 写法(衬托、对比、托物言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等) 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当堂检测,【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

11、,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2)凄神寒骨 (3)负势竞上 (4)百叫无绝,因为,使凄凉,凭借,消失,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划出甲、乙两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想一想它们分别突出了水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水的特点:【甲】清澈;【乙】清澈、湍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12、【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与朱元思书全文,1. 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是

13、/欲界之仙都 B. 蝉/则千转不穷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水/皆缥碧,C,解析:C项句子的意思是“从富阳到桐庐大约有一百来里”,根据句意断句应为“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或“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2. 对下列句中标色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返回),B,3. 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5.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_ 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_ ”即可看出。,大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