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议论文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4507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议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议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议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议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议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议论文复习教案本节课复习目标: 1、找准或归纳文章的论点 2、找出或归纳文章的论据 3、指出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复习重难点:找准或归纳文章的论点;找出或归纳文章的论据;指出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复习过程: 一导入 二明确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考查内容 三出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四中考真题示例:议论文阅读科学不怕挑战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

2、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

3、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3、说说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五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答题表述示例:此句运用了_论证方法,列举_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_的观点,有现实意义(针对性)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

4、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答题表述示例:此句运用了_论证方法,充分有力地论证了_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答题表述示例:此句运用了_论证方法,把_比作_,形象生动的论证了_的观点。 对比论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使论证得到突出和强调。答题表述示例:此句运用了_论证方法,将_和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_的观点。六实 战 演 练 阅读(一) 永远的追寻 古往今来,大凡深入知识殿堂,在知识的宝库里孜孜不倦地刻苦求索的人,都是与骄傲自满绝缘,而与谦虚好学为伍的。 自然科学的泰斗牛顿说:“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待我,我只像是一个

5、在沙滩上玩耍的男孩,一会儿找到一颗特别光滑的卵石,一会儿发现一只异常美丽的贝壳,就这样使自己娱乐消遣;而与此同时,真理的大海在我眼前未被认识,未被发现。” 社会科学领域的哲人马克思说:“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越是深刻地感到不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科学的奥妙是无穷的。” 这些科学巨匠何以这样虚怀若谷呢? 首先,因为他们深深的感到,知识是一片浩瀚的汪洋大海,不管他们的学识如何丰富,不管他们的成就如何巨大,但比起广阔的未知世界来,他们所拥有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来不得半点骄傲自满。即便是所知道的稍多一点吧,也同样没有值得骄傲的理由。有关这个道理,古希腊哲学家艾诺就以一个生动的比喻

6、作了透彻的阐发。他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比作大圆圈,他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比作小圆圈,说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知识似乎多一点。但是因为大圆圈的圆周长,那么,它与外界的空白(代表为掌握的知识)的接触也比小圆多。因此,便更要感到知识的不足,更加需要学习。 其次,因为他们透彻地了解到,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也就是说,真理永远不会终极,需要人们不断地去求索。求知之道,就好比登山之路那样逶迤绵延,我们登上了又高又险的一座山,还有更高更险的那一座岭在等着我们。谁要仅仅满足于眼前的美景,那就绝不可能真正享受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欢乐。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

7、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它这首诗形象深刻地道出了我们在学习上必须虚心好学,不懈追求的道理。 求知的道路曲折又漫长,我们还远没有像知识的巨匠们那样成为攀越的好手,成为弄潮的健儿,而只是一跌一倒,步履不稳的幼稚学步者。在学步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也许会偶尔发现几朵鲜花,瞥见几只贝壳,综合固然令我们激动,令我们欣喜,但也无须急于采摘,无须止步不前,而要至始至终将目光盯着远方。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的那样:“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我们所真正要发现的绝不是沿途的花朵,而是那耸入云端的峰顶;我们所真正要追寻的绝不是沙滩上的贝壳,而是那五光十色的知识大海。山路漫漫,知识的峰顶奇丽迷人却又遥远难及,我们只有不遗余力地做不懈的攀登,日后才能如愿以偿;海水茫茫,知识的大海魅力无穷却又浩渺无垠,我们只有义无反顾地永远追寻,最终才能满载而归。 1、归纳总结选文的中心论点。 2、找出文中的一例道理论据,并谈谈它在文中的作用。 3、第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生动形象的论证了_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