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38637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敬畏自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速读文章,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3、体会反问加强语气的表达效果。过程与方法:学习在速读课文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精神。【教学重点】1、学会速读文章,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教学难点】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图片、资料,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预习课文。课时:

2、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中国有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勇气,但是,现在许多人提出要敬畏自然,到底哪个观点正确呢?今天我们学习敬畏自然,详细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速读文章,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3、体会反问加强语气的表达效果。4、培养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思想。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主学习成果吧!1、展示作者名片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

3、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其中大自然的智慧一文入选199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并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和高中语文课本及广西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读本。2、展示搜集资料如: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依存、开发、掠夺、和谐。第一个时期,在原始社会,人和自然是一种依存的关系,人依附于自然。第二时期,青铜器、铁器的使用及至农业、畜牧业出现后,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然,进入了开发阶段。第三时期,近现代大工业生产出现后,人类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夺,一方面对大自然造成破坏性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招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与惩罚。第四时期,当这种掠夺式的开发难以为继时,人

4、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展示重点词语读音,然后多种形式读写。蓬蒿 png ho 咫尺 zh 深邃su 混淆xio 鲲(kn)鹏 相形见绌ch 硕大无比(shu)4、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咫尺:比喻距离很近。美味佳肴:味道鲜美的食品 。混淆:将许多事物弄混。精巧绝伦:形容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不自量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速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同学们,这篇文章主要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现在请大家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本文谈论的

5、主要问题是什么?点拨:本文谈论的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2、在以前的时候,人们常常对待自然抱有怎样的态度?点拨: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3、对待自然,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点拨:敬畏自然。4、请你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每一部分内容概括出来。然后说一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要敬畏自然?点拨:第一部分(1自然段),点明人类错误的观点:要征服自然。第二部分(27自然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第三部分(810自然段),论述宇宙间的生命是与人类平等的弟兄。第四部分(11自然段),点明作者的观点,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作者从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宇宙间的生命是与人

6、类平等的弟兄,两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要敬畏自然。活动二:大声朗读,感受人类狂妄同学们,近现代大工业生产出现后,人类豪气壮志的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然而这种思想对吗?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1、“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点拨:这句话运用了类比手法,提出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说明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不同的普通的一部分,“殊不知”、“天真幼稚的孩童”包含一种讽刺、批评,表现出作者的冷静态度。2、“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

7、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滴水来代替大海。”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观点?点拨: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告诉读者人与大自然相比,何其渺小,表明了人要征服自然是自不量力的行为。活动三:仔细品读,感受大自然的智慧同学们,“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为什么呢?因为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我们仔细品读27自然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为什么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骄傲?点拨:通过概括每一段的意思进行分析。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没有理由过分自傲。

8、也许在后人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人类取得的成就可能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2、“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这句话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点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把大自然观看人类的智慧活动,生动形象的比作鲲鹏看待斥鴳一样,“巨大空间”与“咫尺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突出了人类的智慧活动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3、“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点拨:掉入

9、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4、“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这句话中的“不过尔尔”是什么意思?点拨:“不过尔尔”是不过这样罢了,有轻视人的意思。这句话运用类比的手法,写出了与宇宙中比我们的智慧高得多的生物相比,我们的智慧微不足道。5、为什么说“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点拨:这句话是中心句,我们分析下文即可。因为世界万物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

10、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6、如何理解“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点拨: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7、为什么说“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点拨:结合上文语句回答。作者认为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

11、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8、为什么说我们爱护自然就要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点拨:因为我们人类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们人类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爱护自然就要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活动四:认真默读,理解宇宙生命同学们,作者说“我们再也不应该

12、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为什么呢?大家认真默读810自然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为什么说“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拨:这句话说总结的语句,应该往前找原因。因为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宇宙的其他部分、其他生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是与人类亲密无间的。2、第8自然段有许多带“?”的语句,分析一下,它们分别是什么语句?它们想表达什

13、么意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拨:注意区别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注意区别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1、疑问句是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2、反问句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3、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就叫做设问句。讨论后明确: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个句子是疑问句。对别人质疑“宇宙有生命”提出反问。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这个句子是反问句,要表达的意思是: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这个反问句比陈述句语气强烈,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如果宇宙没

14、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句子是反问句,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宇宙没有生命,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反问句比陈述句语气强烈,突出强调自己的意思。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这个句子是反问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你曾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这个反问句比陈述句语气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这个句子是反问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你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这个反问句比陈述句语气强烈,突出强调自己的意思。活动五:合作交流,理解文章内涵同学们,作者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那么如何敬畏自然呢?请大家朗读最后一自

15、然段,合作交流下面的问题:1、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敬畏自然?点拨: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2、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点拨: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课文作者却主张“敬畏自然”,对大自然要又敬重又畏惧,这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呢?说说你的理由。点拨:我赞成人定胜天的观点,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证明,人类正是在与大自然斗争中走出了一条生存的道路,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战胜大自然的结果,主张人定胜天并不意味着要与自然为敌,而是说可以采取合理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