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琦君文学特色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15312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琦君文学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琦君文学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琦君文学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琦君文学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琦君文学特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琦君文学特色 琦君的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是以她的家乡浙江温州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了一幅中国农村社会的朴实生活图景,小朋友可以和现在的生活做一个比较。她写的故事不但好看,而且从中可以知道许多故事的来源,还会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年,琦君把她过去写的篇儿童故事整理起来,付梓出版。书名就叫“琦君说童年”。从这些童年故事,可以看到琦君生长的那个时代的生活情形,知道他们是怎么顽皮玩乐的,他们的长辈和老师是怎么带领他们长大,教导他们做人的。琦君说童年不但小朋友乐意看,和她年龄相似的许多中老年朋友也爱看。正如琦君所说的,大家一起来说童年,乐童年。琦君的散文以理性小品和情趣小品居多,在作品

2、中,突出浓郁的个性色彩,结构上采取闲话家常的方式,谈自然,谈社会,谈人生,且多取温馨的回忆题材,不离亲情人伦之美。语言也讲究文白交融,艺术境界上则追求自然天成,从平淡中见出膏腴醇厚。琦君绝少采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她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是故,琦君尽管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作家,但她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的爱心,在一个不大的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卓异不凡的艺术家。三、白先勇论琦君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

3、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琦君塑造的母亲意象是一位旧社会中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但这并不是琦君文章着力之处,而是琦君写到她母亲因父亲纳妾,夫妻恩情中断,而遭受到种种的不幸与委屈,这才是琦君写得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看过琦君脍炙人口的名篇髻的读者,我想没有人会忘记二妈头上耀武扬威的发髻是如何刺痛着琦君母亲的心的。琦君替她母亲鸣不平,为她母亲立碑作传,忠实地记录下一位菩萨心肠的女人,在情感上被丈夫抛弃后,是如何默默地承受着非人的痛苦与屈辱。当然,琦君母亲的故事,只有在从前旧中国社会男尊女卑的家庭制度中才会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