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设计(2)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08759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设计(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9、满井游记明.袁宏道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4、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5、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白描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6、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

2、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教具准备:U盘、多媒体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1、检查文言词句用法。2、朗读课文,体会写景的特点。(ppt展示情境图片)3、引入新课内容。上节课我们已经略知大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会本文写景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合作探讨,理解思想内容。1.提问: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讨论并归纳: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2.提问: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

3、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3.提问:第2段可以分几层,请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可以分三层。第1层(“廿二日天稍和”到“至满井”):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第2层(“高柳夹堤”到“皆有喜气”):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第3层(“始知”到“未之知也”):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4.提问:第2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讨论并归纳: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

4、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5.提问:第3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讨论并归纳: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6.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讨论并归纳: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7.提问: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讨论并归纳:(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3)

5、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三、赏读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本文是写景的小品。小品是散文的一种,特点是:在说理上深入浅出,在记叙上简明生动。明清两代这种体裁最为盛行。这篇游记短文,在写景状物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关于白描提问:白描是一种怎样的描写方法?能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找例子吗?明确: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如我们学过郦道元的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直写山“连”;“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直写大水猛涨,江水汪洋。也就是说,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

6、笔法勾勒出来。提问:本文哪些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明确:如写水,“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如作者写“柳条”,只用“将舒未舒,柔梢披风”8个字,但柳芽刚吐、枝头鹅黄嫩绿的风韵,以及杨柳的动态美都活生生地再现了出来;写“麦田”,用“浅鬣寸许”个字便表现出初春麦苗的特征,文字也极为简练。这种简练的白描,有赖于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 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2关于比喻提问:文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喻?请画出来,品味其表达效果。学生明确: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这个比喻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

7、切的体会和感受。再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这 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3关于拟人提问:文中运用拟人辞格的句子有哪些?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学生自由选例,品评。如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悠然自得,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4学生背诵文中运用白描、比喻

8、、拟人的文句,增加语言积累。四、总结。1、归纳文言词句用法。(1)一词多义:时:冻风时(经常)作 于时(这时)冰皮始解始:冰皮始(开始)解 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尝)无春髻鬟之始(刚刚)掠乍:波色乍(开始)明 冷光之乍(突然)出于匣也得:欲出不得(能够) 悠然自得(得意、满足)然:晶晶然(-的样子) 然(然而)徒步则汗出浃背(2)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泉(用泉水煮)而茗(喝茶)者,罍(端着酒杯)而歌者,红装(穿着艳装)而蹇(骑着驴)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作则飞(使-飞)沙走(使-走)砾(3)重点虚词:之:若脱笼之(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鹄 局促一室之(表限度关系,可译为“以”) 髻鬟之

9、(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始掠也夫:夫(句首发语词,可译为“大概”)不能以游堕事(4)其它:土膏(肥沃)微润 恶能(怎能)无纪(同“记”)2、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写景抒情小品。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篇幅短小,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然,意趣蕴藉,具有艺术魅力。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五、板书设计满井游记写景:早春之美用词生动传神、修辞巧妙自然抒情:满井游前局促不出 郁闷满井游时脱笼之鹄 喜悦 厌倦官场、寄情山水满井游后自此始游 自由城中余寒-(叙事) -欲出不得 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总: 全景-微润、空阔 心情-若脱笼之鹄满井春色-(描写) -

10、分:水、山、柳、麦、人、鸟、鱼结束全文 -(议论)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六、总结迁移:1、在作者笔下,一句话就能给我们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也来试试用一两句话为大家展示你眼中或心中的四季美景吧!(课件出示幻灯片7-四季)2、生口述展示,点评。七、作业:(将刚才你展示给大家的或没来得及展示的你眼中、心中的四季描绘出来形成一篇小短文或几幅画,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作业。)教学后记:本课是一篇游记。本文描写了早春二月作者游览京郊满井的景色以及作者出游时喜悦的心情,既做到传山水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可以说是游记的典范。本文文字简练,描写生动,尤其是独特的比喻,更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诗情画

11、意。本文教学我采取让学生在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并解释课文、朗读课文等内容;在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如:作者描写了哪些景色?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景物有哪些特点?等内容,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自主分析课文的方法。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个人认为既要选择性地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有所创新。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读、议、析。在读中训练语感,培养语感后来议,在议中析,逐层深入。有关文中的“山、水”的描写,作者用了两个精妙的比喻,但这两个比喻比较难懂。我请同学联系他们在物理课上所学的“光的反射”知识来分析“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这个比喻句,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顺理成章。整个教学环节都是以我校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为依托来进行的,整个课堂上从听、读、议、析中都突显了新授课的几个环节。在这节课上,我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在“议”的这个环节当中,我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深入,结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透彻,生成的问题并不多。还有就是本节课有前紧后松的感觉,前面的几个环节,进行的比较紧凑,后面的小组合作翻译阶段进行的就不是很好了,特别是小组合作时,总觉得有些同学没有参与进去,好像一开始合作学习,就与他们无关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这些细节的,继续努力探索教学方法,使自己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