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重点讲解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08172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经济学-重点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计量经济学-重点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计量经济学-重点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计量经济学-重点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计量经济学-重点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量经济学-重点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经济学-重点讲解(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量经济学 重点第一章 经济计量学的特征及研究范围1、经济计量学的定义(P1)(1)经济计量学是利用经济理论、数学、统计推断等工具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一门社会科学;(2)经济计量学运用数理统计学分析经济数据,对构建于数理经济学基础之上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数值结果。2、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目的(计量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区别)(P1-P2)(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提出的命题和假说,多以定性描述为主计量经济学:依据观测或试验,对大多数经济理论给出经验解释,进行数值估计(2)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数理经济学:主要是用数学形式或方程(或模型)描述经济理论计量经济学:采用数理经济学家提出的数学

2、模型,把这些数学模型转换成可以用于经验验证的形式(3)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经济统计学:涉及经济数据的收集、处理、绘图、制表计量经济学:运用数据验证结论3、进行经济计量的分析步骤(P2-P3)(1)建立一个理论假说(2)收集数据(3)设定数学模型(4)设立统计或经济计量模型(5)估计经济计量模型参数(6)核查模型的适用性:模型设定检验(7)检验源自模型的假设(8)利用模型进行预测4、用于实证分析的三类数据(P3-P4)(1)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跨度收集到的(定性数据、定量数据);(2)截面数据:一个或多个变量在某一时点上的数据集合;(3)合并数据: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一类特殊的合并数

3、据面板数据(纵向数据、微观面板数据):同一个横截面单位的跨期调查数据)第二章 线性回归的基本思想:双变量模型1、回归分析(P18)用于研究一个变量(称为被解释变量或应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变量(称为解释变量或自变量)之间的关系2、回归分析的目的(P18-P19)(1)根据自变量的取值,估计应变量的均值;(2)检验(建立在经济理论基础上的)假设;(3)根据样本外自变量的取值,预测应变量的均值;(4)可同时进行上述各项分析。3、总体回归函数(PRF)(P19-P22)(1)概念:反映了被解释变量的均值同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2)表达式:确定/非随机总体回归函数:E(Y|Xi)=B1+B2Xi

4、B1:截距;B2:斜率从总体上表明了单个Y同解释变量和随机干扰项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总体回归函数:Yi=B1+B2Xi+i i:随机扰动项(随机误差项、噪声)B1+B2Xi:系统/确定性部分i:非系统/随机部分4、随机误差项(P22)(1)定义:代表了与被解释变量Y有关但未被纳入模型变量的影响。每一个随机误差项对于Y的影响是非常小的,且是随机的。随机误差项的均值为0(2)性质误差项代表了未纳入模型变量的影响;反映人类行为的内在随机性;代表了度量误差;反映了模型的次要因素,使得模型描述尽可能简单。5、样本回归函数(P22-P25)(1)概念:是总体回归函数的近似(2)表达式确定/非随机样本回归函

5、数:i=b1+b2Xib1:截距;b2:斜率随机/统计样本回归函数:Yi=b1+b2Xi+ei ei:残差项(残差),ei= Yi -iB1+B2Xi:系统/确定性部分:非系统/随机部分6、条件期望与非条件期望(1)E(Y|Xi)(条件期望):在解释变量X给定条件下Y的条件期望,可以通过X给定条件下的条件(概率分布)得到;(2)非条件期望:在不考虑其他随机变量取值情况时,某个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它可以通过该随机变量的非条件分布或边缘分布得到。6、线性回归模型回归参数为线性(B)的模型7、回归系数/回归参数线性回归模型中的B参数8、回归系数的估计量(bs) 说明了如何通过样本数据来估计回归系数Bs

6、,计算出的回归系数的值称为样本回归估计值9、随机总体回归函数与随机样本回归函数的关系(1)随机样本回归函数:从所抽取样本的角度说明了被解释变量Yi同解释变量Xi及残差ei之间的关系;(2)随机总体回归函数:从总体的角度说明了被解释变量Yi同解释变量Xi及随机误差项之间的关系。10、关于线性回归的两种解释(P25-P26)(1)变量线性:应变量的条件均值是自变量的线性函数此解释下的非线性回归:E(Y)= B1+B2Xi2;E(Y)= B1+B21/Xi(2)参数线性:应变量的条件均值是参数B的线性函数此解释下的非线性回归:E(Y)= B1+B22Xi*线性回归在教材中指的是参数线性的回归11、多

7、元线性回归的表达式(P26)(1)确定/非随机总体回归函数:E(X)=B1+B2X2i+B3X3i+B4X4i(2)随机/统计总体回归函数:Yi= B1+B2X2i+B3X3i+B4X4i+i12、最小二乘法(OLS法)(P26-P28)(1)最小二乘 以残差(被解释变量的实际值同拟合值之间的差)平方和最小的原则对回归模型中的系数进行估计的方法。(1)表达式(2)重要性质用OLS法得出的样本回归线经过样本均值点:;残差的均值()总为0;对残值与解释变量的积求和,其值为0,即这两个变量不相关:对残差与i(估计的Yi)的积求和,其值为0,即第三章 双变量模型:假设检验1、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P

8、41-P44)(1)回归模型是参数线性的,但不一定是变量线性的:Yi=B1+B2Xi+i(2)解释变量X与扰动误差项不相关(3)给定Xi,扰动项的期望或均值为0:E(| Xi)=0(4)i的方差为常数,或同方差:var(i)=2(每个Y值以相同的方差分布在其均值周围,非这种情况为异方差)(5)无自相关假定:两个误差项之间不相关,cov(i,j)=0(6)回归模型是正确假定的:实证分析的模型不存在设定偏差或设定误差2、OLS估计量 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的总体回归参数的估计量3、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方差与标准误(P44-P46)(1)的方差与标准误方差:标准误:(2)的方差与标准误方差:标准差:(

9、3)的计算公式(n-2为自由度:独立观察值的个数)(4):回归标准误,常用于度量估计回归线的拟合优度,值越小,Y的回归值越接近根据回归模型得到的估计值4、OLS估计量的性质(P46)(1)b1和b2是线性估计量:它们是随机变量Y的线性函数(2)b1和b2是无偏估计量:E(b1)=B1,E(b2)=B2(3)E(2)=2:误差方差的OLS估计量是无偏的(4)b1和b2是有效估计量:var(b1)小于B1的任意一个线性无偏估计量的方差,var(b2)小于B2的任意一个线性无偏估计量的方差5、OLS估计量的抽样分布或概率分布(P47-P48)(1)新加的假设:在总体回归函数Yi=B1+B2Xi+i中

10、,误差项i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2的正态分布:iN(0,2)(2)OLS估计量服从的分布情况:b1N(B1,2b1)b2N(B2,2b2)6、假设检验(P48-P53)(1)使用公式(近似)(2)方法置信区间法显著性检验法:对统计假设的检验过程(3)几个相关检验t检验法:基于t分布的统计假设检验过程双边检验:备择假设是双边假设的检验单边检验:备择假设是单边假设的检验7、判定系数r2(P53-P56)(1)重要公式:(TSS=ESS+RSS)总平方和(TSS)=:真实Y值围绕其均值的总变异;解释平方和(ESS)=:估计的Y值围绕其均值(=)的变异,也称为回归平方和(由解释变量解释的部分)残差平方和

11、(RSS)=:Y变异未被解释的部分(2)r2(判定系数)的定义:度量回归线的拟合程度(回归模型对Y变异的解释比例/百分比)(3)r2的性质非负性0r21(4)r2的计算公式(5)r的计算公式8、同方差性方差相同9、异方差性方差不同10、BLUE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即该估计量是无偏估计量,且在所有的无偏估计量中方差最小11、统计显著拒绝零假设的简称第四章 多元回归:估计与假设检验1、三变量线性回归模型E(Yi)=B1+B2Xt+ B3X3tYi=B1+B2X2t+ B3X3t+i2、偏回归系数(B2,B3):(1)B2:在X3保持不变的情况下,X2单位变动引起Y均值E(Y)的变动量(2)B3:在

12、X2保持不变的情况下,X3单位变动引起Y均值E(Y)的变动量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若干假定(P73-P74)(1)回归模型是参数线性的,并且是正确设定的(2)X2,X3与扰动误差项不相关X2,X3非随机:自动满足X2,X3随机:必须独立同分布于误差项(3)误差项的期望或均值为0:E(i)=0(4)同方差假定:var(i)=2(5)误差项i,i无自相关:两个误差项之间不相关,cov(i,j) ij(6)解释变量X2和X3之间不存在完全共线性,即两个解释变量之间无严格的线性关系(X2不能表示为另一变量X3的线性函数)(7)随机误差服从均值为0,(同)方差为2的正态分布:iN(0,2)4、多重共线性

13、问题(1)完全共线性: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的精确的线性关系(2)完全多重共线性: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多个精确的线性关系5、多元回归函数的估计(P74-P75)6、OLS估计量的方差与标准误(P75-P76)(1)b1的方差与标准误(2)b1的方差与标准误(3)b3的方差与标准误7、多元判定系数(P76-P77)8、多元回归的假设检验(P78)(方法类似于第三章)9、检验联合假设(P80-P81)(1)联合假设:H0:B2=B3=0(H0:R2=0)(多元回归的总体显著性检验)(2)三变量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表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MSS=ss/d.f.来自回归(ESS)2来自残差(RSS)n-3总计(T

14、SS)n-1(2)F分布公式10、F与R2之间的重要关系(P82-P83)(1)关系式(2)R2形式的方差分析表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MSS=SS/d.f.来源于回归(ESS)2来源于残差(RSS)n-3总和(TSS)n-111、设定误差(P84)会导致模型中遗漏相关变量12、校正判定系数(P84-P85)(1)作用 衡量了解释变量能解释的离差占被解释变量总离差的比例(2)公式(3)性质 如果k1,则R2,即随着模型中解释变量个数的增加,校正判定系数越来越小于非校正判定系数 虽然未校正判定系数R2总为正,但校正判定系数可能为负13、受限最小二乘法(P86-P87)(1)受限模型:B2=B3=0(2)非受限模型:包含了所有相关变量(3)受限最小二乘法:对受限模型用OLS估计参数(4)非受限最小二乘法:对非受限模型用OLS估计参数(5)判定对模型施加限制是否有效的F分布公式14、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