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高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0442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高小学三年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高小学三年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高小学三年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高小学三年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高小学三年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高小学三年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高小学三年发展规划(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高小学三年发展规划一、校园的历史和现状(一)校园沿革西高小学坐落于沁阳市西向镇西高村,座落于太行山之南,沁河水之北。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谱写的是一部辉煌的乐章、展示的是一副多彩的画卷。我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教育局安排部署的中心工作,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二)校园现状1、基本现状校园现有教职工11人,其中专任教师11人。校园现有6个教学班,校园现有在校生146人。2、发展优势(1)布局合理,硬件设施完善,各类馆室齐全,教学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大。(2)经过近一年的磨合,一个结构合理、通力合作、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群众已基本构成,成为校园发展的有力保障。(3)

2、新建校园,人人都有干好工作的强烈愿望,教师发展需求和校园发展愿景不断吻合。(4)校园学区范围覆盖奎文区南部地区,是区政府用来拉动奎文区南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政府重视程度高,校园受社会关注大。(5)周边单位支持教育、关心教育的热情较高,家长渴望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十分强烈。3、制约校园发展的因素(1)农村学生知识面窄,家长教子观念相对滞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存在必须程度上的脱节。(2)校园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教科研水平相对滞后,教职工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有待一步更新。(3)由于历史原因校园教师变动较大,骨干教师流失较多,优秀师资相对缺乏。(4)校园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制

3、度需进一步完善。(5)校园处于城郊,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校园所处周边环境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较多,社会文化氛围有待发展。二、办学理念(一)办学宗旨校园发展将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同步,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并重,用心创设“让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有新进步”的良好育人氛围,办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二)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有新进步。“让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有新进步”的办学理念是基于校园农村生源的实际状况,依据素质教育要求,以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重点,努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三)校训:见贤思齐自强不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4、息”。学习榜样,努力赶超;持之以恒,发愤图强。基于学生实际,校园倡导“注重反思、善于合作、用心向上、开拓创新”的人生价值追求。三、发展目标(一)办学目标校园以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个性充分发挥、教师队伍全面成长、校园文化整体提升为发展总目标,建设“管理规范、特色明显、师生共进、学生向往、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品牌校园。(二)育人目标健康职责博识求索健康:健康是幸福的源泉。学生不仅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完善的人格,勇于应对压力,才能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所以在关心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个性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人格,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关注他们人格社会化的过程,并

5、在这个过程中给以科学的指导。职责:职责是做人的基础。对自己负责,“每一天都有新进步”;对家庭负责,理解父母的嘱托,承担改善家庭的职责;对他人负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对社会负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民族、国家负责,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理想。负职责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接纳,实现自我的成功,成为社会发展坚强的基石。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乃至对全人类负责的职责感,是我们校园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博识:博识成就辉煌的人生。我们要想培养有大作为的人,务必帮忙他们开拓视野,博闻多识。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设施,发挥教师的

6、引领作用,多角度多层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使孩子们做到视野宽、基础牢、根基深。博采众家,兼收并蓄,才能博识,才能成就明天的辉煌。求索:求索开启智慧的心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倡导追求真理,探索未知。这个时代早已不需要“知识的容器”,它需要的是思维活跃、敢于探究、破陈出新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三)近期目标1、突出“一个中心”,牢记“两个根本”。即: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以学生成长为本,教师发展为本。2、从校园实际出发重点打造框架。(1)二工程-“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让每一个育华人成为爱书人”的阅读

7、工程。(2)三项目-选修课程开发、艺体教育改革、校园数字化建设三大重点推进项目。以学生百分之百的参与选修为目标,充分挖掘校园课程潜力,全面开发选修课程。依托校园优质体育设施,走艺体结合之路,全力推行艺体教学改革。以校园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施为依托,以实现校园管理数字化、教科研网络化、办公无纸化等为目标,全力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3)四改变:构建精细化管理机制,从细节做起,着重抓好“四大改变”,即:改变校园、改变学生、改变教师、改变家长,打造“新校园、新学生、新教师、新家长”的新形象。3、建立“让我们做一个有职责感的学生”的德育品牌。德育教育中透过落实小目标管理,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明确职责,培养

8、良好的职责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4、在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建立省级规范化校园。(四)中远期目标1、校园发展实现“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共同愿景,建立省级规范化校园和省级教学示范校园。2、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具有牢固的基本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技能,丰富的科学文化素养;养成以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的基本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潜力,丰富的个性。3、教师发展教师师德高尚,个性发展明显,具有自身教学风格,教育教学质量居全区前列,在奎文区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五)基础发展项目1、师资队伍(1)职责部门教导处(2)指导思想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构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构成年

9、龄合理、骨干突出、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强化政治、业务学习,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风良好、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3)工作目标各学科有40%的骨干教师在区、市内有必须影响。大部分教师能胜任校园的教学改革任务并能承担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4)主要措施构建贴合校园实际的教师校本培训机制和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类别的教师制定不同培养目标,实行菜单式培训。分类确定校本培训主题,搞好专题系列培训。聘请市内外专家,利用寒暑假对教师进行集中系列培训;每月第四周的周六上午聘请一位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使教师获得新知识,发展新理念,解决问题,提高素质。建立“三课”培训制度(每学期每人一节录像课、

10、每人一节汇报课、每人一节校级优质课),引导教师在反思中提升成长。以制定教师三年发展规划为基础,出台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机制。打造新校园的新教师。以人文素养培训为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成教师爱岗敬业、严谨规范的良好教风。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全校教师全面实现电子备课、多媒体上课;以网络教研为基础,全面提升教研内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以学科为基础,构建我校特色课堂教学模式。教研、科研相结合,以“研究课”为载体,培养个性化教师。实施校内“1+1”名师带动工程,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加强教师间合作互助。完善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比办法,加强学科教研室、备课组建设,增强教研活动的学术性。(5)年度目标第一年(

11、2018年9月2019年8月)打造新校园的新教师。透过问卷调查,出台育华校园“教师十条忌语”和优秀教师基本评价标准。从教师普通话要求、教师基本礼仪、课堂教师语言、学生谈话语言、家长沟通语言等方面出台“教师基本言行十条底线”,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落实敬业爱生的各项要求,规范教师的各种行为。强化目标意识。引导教师制定校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用心推动骨干教师工程。全面实施“1+1”专家指导、名师带动工程,每年每学科培养1-3名在校内、区内有必须影响力的骨干教师。100%的教师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广泛地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有50%以上的教师构成

12、个性教学风格。20%以上教师的教学模式受到上级业务部门认可,成为区内骨干教师。鼓励教师进修高一级学历。研究生在读率到达10%。第二年(2019年9月2020年8月)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视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实现教师由普通型向科研型转化,凡45岁以下的一线教师做到人人能承担三类课程(基础必修课、拓展型选修课或活动课、研究型课程或参与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有60%以上的教师构成个性教学风格。30%以上教师的教学模式受到上级业务部门认可,成为区内骨干教师,并在市、区内有必须影响力。鼓励教师进修高一级学历。研究生在读率到达15%。第三年(2020年9月2021年8

13、月)40%以上的教师成长为具有区、市影响力的名师。80%以上的教师构成个性教学风格。组建校内名师讲师团,带给成长展示舞台,加强学习交流,发挥骨干教师区内引领作用。鼓励教师进修高一级学历。研究生在读率20%以上。全面评估教师三年发展规划。2、德育工作(1)职责部门德育处、团委(2)指导思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充分利用社区和校园德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全的身心品质和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3)工作目标实施“1351”德育工程。即:实施1种培养途径,开发3套德育课程体系,构建5自德育育人机制,建立1个德育品牌。以“德育活动情景化”为主要德育培养途径。建立礼貌礼仪

14、、社团活动、公民教育等三大校园德育活动课程体系,实现德育教育的课程化目标。构建“自我行动、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5自德育育人机制。以建立“让我们做一个有职责感的学生”的德育品牌为重点,从制定和落实具体小目标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烈的职责意识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从学生最基本的言行举止做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改变学生行为,塑造新校园的新学生。建立完善的校园德育管理体系和考评体系。(4)具体措施制定育华校园“学生行为十条底线”,引导学生做礼貌事、做礼貌人。制定小目标管理细则,明确校园、家庭、社会等具体职责,从具体细节入手改变学生行为。开展规范化班级评选活动。加强礼貌礼仪教育。搞好社团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改变家长观念,塑造新校园的新家长。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家庭教育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系统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课程,引导广大家长转变教子观念,塑造新校园新家长的良好形象。发挥家校育人合力,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构成校园、家长、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局面。全面落实和完善“中层以上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强化关注学生“八类特殊群体”工作。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5)年度目标第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