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00132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汾坑初级中学:谢观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尽量能当堂成诵。(2)了解山海经有关知识及神话的含义。2、能力目标:(1)复述故事,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2)学会分析夸父形象,提高概括分析能力。3、情感目标:(1)认识学习夸父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索精神。【重点、难点】重点: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理解词句义和短文整体意思。难点:多角度解读故事蕴含的寓意。【教学过程】一、 预习、导学 :1、 解释粗体字词:(1)道渴而死 (2)北饮大泽 (3)夸父与日逐走,

2、入日 逐走 饮于河渭2、 填空:夸父逐日体裁是_,选自_,这部书共_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_,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_。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3、 按课文填空:夸父与日逐走,_;渴,欲得饮,_;_,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_。二、 指导学习、研讨:、情境导入:同学们,提及神话,我们自然能够记起上学期学习的那个富有人性化和生活气息的女娲造人的故事,那么,什么是神话呢?请同学们看投影显示神话的定义。今天,我们学习的篇目是选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中的夸父逐日。(出示文题)神

3、话是原始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一种幻想性很强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的起源是在原始社会,幼稚的原始人类看见大自然的变幻无常,如雷鸣、大火、暴风、骤雨、日月运行、云霞聚散等等,惊奇而无法解释,便以为它们都是“神”或者是有“神”在那里支配着。于是叙述诸神的活动以及他们彼此的矛盾斗争的故事,我们就叫它做神话。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

4、,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

5、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检查预习:、诵读感知:正字音、停顿。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读出雄壮与悲壮)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

6、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对照注释,疏通文意。、精读赏析:(出示问题)1、品味一个“渴”字:从“渴”字能看出什么?品味一句话:“弃其杖,化为邓林”这句话为什么好?3、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追日”比喻什么?能以古诗文中名句佐证吗?2、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即日光),逮之于禺谷”,那么夸父逐日的行为是自不量力吗?说出你的看法。三、巩固练习:(放映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道渴而死 (2)北饮大泽 (3)夸父与日逐走,入日2下文是夸父逐日神话的另一种记载,读后完成习题。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

7、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日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描写夸父的装饰特征是_,请用现代汉语翻译:_。(2)夸父的父是谁?祖先是谁?你知道这一传说吗?(3)“欲追日景”一句中的“日景”是太阳的光影,这其中有一个通假字是_,同_,意思是_。(4)“逮之于禺谷”,“逮”的意思是_,“之”指代什么?(5)文中说夸父不量力,有个成语叫_与它同义,谈谈你对夸父这样做的看法。(6)夸父道渴而死于此,是否是失败的结局板书见下表:神话内容夸父逐日入日渴,饮,死化为邓林意义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的生活夸父形象具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宏大志向和英雄气概以及好奇心、求知欲等。坚持不懈、愿望强烈逐日的强烈愿望、艰苦卓绝、顽强意志和雄伟气魄死而不已,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