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69891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纸规定位置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试场及座位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砉(hu)然 垓(gi)下 创(chung)伤 鼎铛(dng)玉石B. 筚篥(bl) 俳(pi)优 仇雠(chu) 醉醇饫(y)肥 C. 砍斫(zhu) 缣(jin)素 桎梏(go) 畏葸(s)不前D. 哂(x)笑 修葺(q) 怃(f)然 喟(ki)然长叹2. 下列各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言讫 门槛 越俎代

2、庖 磬竹难书B. 珍馐 户牖 黄梁美梦 抱薪救火C. 渗漉 枇琶 揠旗息鼓 踌躅满志D. 蓼蓝 凋谢 始作俑者 如丧考妣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表明自己曾“到此一游”,有人在故宫的铜缸上刻字,有人在天坛的回音壁上签名, 如此笔走龙蛇,应受到严厉谴责。B. 由于房产调控“国五条”颁布,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居民为避税买房而假离婚蔚然成风,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为离婚而彻夜排队的现象。C. 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D. 借江南 style走红的韩国明星鸟叔为昔日反美道歉的举动,获得了美国民众的肯定,

3、但也招来韩国民众的侧目而视。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市旅游局透露,今年本市将以围绕国民休闲计划的出台为契机,为市民规划出不少于八条左右郊野旅游精品线路,以促进全民旅游的发展。B. 我国每年因商品过度包装造成价值高达4000亿元的废弃物,其中的80%同生活垃圾 一起被填埋,这让人不禁感叹:铺张浪费何其严重!C. 央视“3 15”晚会专门揭露知名企业的不诚信问题,为防止这些能量巨大的企业进行“危机公关”,播出前剧组人员对晚会所有内容严格保密。D. 李安执导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全球热映,其同名小说也备受关注,它惊险的情节和奇特的想象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5依次填入下面

4、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说文解字里没有“饺”这个字, 。 。 。 , , ,是用面皮包起羊肉煮来驱寒的,“娇耳”即后来的“饺耳”、“饺子”。它的意义非常单一,可见它被创造的原因,就是饺子的出现可以看出这种食品的源远流长它的出现约在魏晋南北朝前后,因物品诞生而造有研究认为饺子与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有关“饺”是形声字,表示一种有陷的半圆形面食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从“饺”这个字的诞生A. B.C. D.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庄周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后来人有老子等。B论语是一部笔记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录孔子

5、的言行,只一小部分内容记载了几位弟子的话。C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以致后世有“汉赋”之称,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据现有资料考证,最早写赋的是战国后期赵国的荀子。D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79每小题3分,第10小题每句3分)丰乐亭记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流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

6、,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

7、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欧阳修记。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而乐之 乐:以为乐B按其图记 按:查核C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幸:侥幸D因为本其山川 本:根据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夏始饮滁水而甘 顺风而呼 B用武之地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杳不知其所之也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8、是 (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绵清凉。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滃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之意。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10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

9、译成现代汉语。(9分)(1)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3分)译文: (2)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3分)译文: (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3分)译文: 三诗歌鉴赏(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1-12题游月陂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1“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1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四名句默写(4分每空1分)13. 写出

10、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忧劳可以兴国, ,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述而)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五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能说会道也莫言胡殷红莫言的责编拉着我第一次去见莫言,是他的小说檀香刑刚刚交到出版社。他虽名“莫言”,我却早已“如雷贯耳”。很早之前,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到北京,我们中国作协宴请他时,除了谈鲁迅外,他居然百里挑一地只赞美了莫言,而且特别“精确”地把莫言的短篇小说列入世界前五位。 莫言笑眯眯坐在我对面,长成那样不能怨他,头发稀疏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挺壮一老爷们儿在前额头上别个

11、彩色发卡,他自己是免得头发阻碍视力,而置别人的视觉感受于不顾就是他的不对了。伸出手来握,在他几十年的老手上,居然看到了儿童般的“胖窝窝”,翘起“二郎腿”,一只肉脚把旧皮鞋撑得鼓鼓囊囊。他的样子自由自在,可笑又可爱:烧包加得瑟。 莫言看我直勾勾地盯着他脑袋,憨态可掬地摸摸发卡,生怕我伸手把那劳什子扯下来,其实我也没那么勇。你想啊,挺著名的一个人物了,仍能保持身心的悠然自得,容易吗!聊到他的中短篇,尤其是说到透明的红萝卜,我慷慨地奉献了我能表达出的所有溢美之词。然后,不无遗憾地问他,看样子你以后就写长篇了?没想到,我只问一句,莫言回了我一堆:长中短什么都写,三匹马拉车。我总得从我熟悉的生活写起吧,

12、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亲人都是我小说中的人物。高密东北乡是我的故乡,屋边的街、村口的树、流淌的河,身边熟悉的一切总在我脑子里转。写别的地方,我也写不像啊。只要写长篇我都回老家,触景才生情嘛。 莫言极狡猾地在媒体面前制造了一个不爱说话的“谎言”。其实,莫言嘴皮子利索得很,莫言“名不符实”。就说他在香港、韩国、日本的演说吧,那叫一个“全球化”,那叫一个得体,那叫一个轰动。莫言告诉我说,他的笔名是自己取的,是因为小时候动手打不过别人,就编顺口溜骂人,学校告到家里来,被爹娘合伙暴打过一顿。噢,莫言是记住了那次为多话而挨的打。开始写小说,就把名字里的一个“谟”字拆开用,想警示自己少说话。我们聊了一个中午,

13、我挤兑他这著名作家抽的是假烟,戴的是假表,穿的也是假名牌,他这次回答倒简约了:可以省钱嘛。看来,别说见记者,他就是上电视,也是冬天大棉裤小棉袄,夏天布衬衫旧军裤,衣着审美水平相当凑合。30年前,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风行一时,百年孤独对莫言的影响可谓“巨大”,但30年后,莫言读到了它的不足,这表明了莫言的进步。他觉得马尔克斯和他有共同的缺点:都把短篇的情节写到长篇里去了。所以,提到“重复”这个问题,莫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且历数“老马”作品中的不足时,真能算倒背如流。 在十月杂志颁奖会上,莫言的生死疲劳拔了头筹。他把古典小说章回体做成小说标题,有人说他是“旧瓶装新酒,故弄玄虚”,可这个小伎俩确实是奏效了。尽管我也觉得莫言这么个写法,跟穿旗袍骑自行车似的。对此,莫言给了记者们一个非常合理的说法:我不是想创新出奇,是出于技术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