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之商事制度改革汇报材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693749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章制度之商事制度改革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规章制度之商事制度改革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规章制度之商事制度改革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规章制度之商事制度改革汇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规章制度之商事制度改革汇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章制度之商事制度改革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章制度之商事制度改革汇报材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事制度改革汇报材料【篇一:xxx县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情况工作总结】 xxx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情况工作总结 自2014年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迄今已满一年。一年来,xxx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以“党的群众落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为契机、以全县经济发展规划为纲要、以全面推动我县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为目标,在优化服务质量、优化设施建设、优化设备配置的基础上,积极贯彻落实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各项事宜,为全县市场主体发展开拓“零起点”空间,为激发市场投资建立“引领式”服务,为商事制度改革做出“局部性”贡献。现结合我县资源特色、产业结构和工作情况,对一

2、年来工作开展成效及问题进行如下总结: 一、 改革以来全县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截至2015年2月28日,全县市场主体实有户数990户,注册资本(金)(资金数额或出资总额)累计.75万元。其中:内资企业实有户数96户,注册资本(金)75664.5万元;私营企业实有户数196户,注册资本(金)52255万元;个体工商户实有户数688户,资金数额2476.8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户数10户,出资总额774.8万元。市场主体增量同比增长17.4%,注册资本(金)(资金数额或出资总额)同比增长46.2%。其中:内资企业同比增长14.3%,注册资本(金)同比增长23.7;私营企业同比增长16%,注册资本(

3、金)同比增长93.9%;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18.4%,资金数额同比增长151.8%;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比增长11.1%,出资总额同比增长13.1%。 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实施的第一年,全县新增市场主体196户,新增注册资本(金)(资金数额或出资总额)41693.8万元。其中:新增内资企业12户,注册资本(金)14536.5万元;私营企业29户,注册资本(金)25381万元;个体工商户154户,资金数额1686.3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户,出资总额90万元。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6.5%,注册资本(金)(资金数额或出资总额)同比增长-28.5%。其中:新增内资企业同比增长-14.3%,注册资本(金)同比

4、增长-67.7%;私营企业同比增长-23.7,注册资本(金) 同比增长99.5%;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20.3%,资金数额同比增长204.4%;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比增长-75%,出资总额同比增长15.7%。 以我县资源分布特色为基,通过对近3年市场主体发展数据分析来看:全县综合市场主体发展呈平稳式增长趋势发展,市场主体准入年度曲线增幅平衡,市场主体按组织类型划分发展适应全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速度。值得关注的是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资本投入呈上升式大幅度提高。 数据呈现之所以有不足:主要原因是我县资源种类主要体现于矿山资源,资源分布分散不利于速度型开发;新型产业随已进入我县市场,

5、但市场价值体现不足综合投入趋势受限;支柱产业被列入淘汰产业目录现有企业整合、转型在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本投入。 二、 主要做法及成效 以工商注册登记为主的商事制度改革,自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企业信息公示制、企业年度报告制及注册登记前置改后置分阶段实施后,xxx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立足于工商改革大发展、立足于职能转型大升级、立足于工作格调大转变,以服务全县市场经济发展为宗旨、以适应市场运行需求为作为全面调整工作格局。为保障改革的顺利实施,在稳步推动各项工作的同时,倾斜、强化工作重心对注册登记窗口硬件建设进行更新,以保证服务质量的有效实施;抽调、重组工作人员对监察系统进行强化,在保证企业登记制度运

6、行畅通的基础上,确保监督检查工作实效落于实处。与此同时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稳步推动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 (一)注重长效、夯实基础。改革需要在运行中体现效果,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是工商职能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工商部门今后体制运行重要体现。随着企业登记改革制度的逐项出台及实施,我局深刻认识到:“改革项目的落实是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落实改革目标的第一年是改革的关键一年 ”,为切实落实好责任,本局从县属实际出发认真分析优劣影响因素制定实施方案,以新型登记制度在现代市场作用下长效运行为目标,以解决废旧推新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重心,以开拓稳推速进的工作绩效为宗旨,打基础、履责任、改问题、推进度做好企业注册

7、登记改革工作。 (二)注重实效、引导宣传。随着企业注册登记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际工作中我局发现:“虽然改革再继续但作为部门、作为企业、作为投资人的延用理念依然存在”,为正确推动改革进程、正确引领企业准入,本局在强化服务质量的同时,将重心工作放在引导宣传上,以“粗狂式”范围宣传为主,倡导“点阵式”引导宣传,防范、杜绝“新概念传统运用”的错误理念。以此快速、准确地的将企业注册登记改革工作做到实处。 一年来,我局通过媒体、网络、电子显示仪、横幅悬挂等形式宣传130余条次,利用“宣传日”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余份,以前沿咨询引导宣传840余件。 (三)注重实绩,履职履责。通过强化基础建设、营造舆论氛

8、围,我局以取得实绩为履职目标,认真落实注册资本认缴制、推行社会诚信公示体系承建,建立主体资格“互联网”年报机制、公示前置改后置项目便捷准入机制,在履职中接受群体监督;在尽责中规范纪律作风;在工作中拓展服务空间;在服务中体现用权到位。 (四)分级实施、强化重点。为全面有效地使企业注册登记改革项目落实到位,我局将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信息公示制、年报制及“先照后证”登记制按“风险点、生疏率”进行分层分级,对注册登记认缴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贯彻执行;对年报制实行“引导为先、自行公示”工作原则要求经营主体自主实现。同时将工作重心放在企业信息公示制和前置改为后置“先证后照”登记制的落实上,把企业信息公示

9、制作为全局工作重心,抽调骨干铺展工作初步实现第三方信息公示点击率和使用率;把前置改为后置“先照后证”作为注册窗口的中心工作,对取消下发的依照文件指示坚决予以执行,对尚存的严谨审查,严肃把握“法无禁止即可为 法无授权不可为”这一行为准则。 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为主的商事制度改革是今后一段时期工商部门履职作为的一项重心任务。不断在理论中获取新思路、在实践中完善工作方式、在贯彻执行中总结成败经验,是我局今后履职作为的行动指南。在此基础上,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指导性政策措施,全面拓展全县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工作,为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化奠定一个良好的开局 。 三、存在的问题及意见 一年来,我县注册登记制度改

10、革工作,在摸索中探寻正确的履职方式;在实践中总结正确的履职方法;在拓展中归集长效的履职方案,经全局工作人员不间断的努力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于本县实施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目标的工作方法。经过近一年的实施成效虽然有所体现,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呈现出一些问题: 1、随着业务量的不断上升,现在使用的工商“云桌面”系统无法满足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需求。原因主要是键盘卡壳,系统死机、跳出、打印机无法读取等现象屡出不穷无法解决;运行速度过慢造成数据经常遗失。【篇二:工商局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年来成效显著】 工商局*市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年来成效显著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

11、系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投资环境国际化的重大举措。2013年10月下旬以来,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部署,大力发挥特区新优势,围绕职能转变,敢于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一、放宽市场准入,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在坚持改革步伐与中央步调一致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大胆放开,勇于突破,出台了“先照后证”并扩至外资鼓励类项目;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并扩至所有商事主体;住所与经营场所分别登记备案制度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改革措施,企业“放得开、办得好”,社会活力大大增强。一是激发了创业热情。截至12月底,全市新登记各类商事主体7.03万户,新

12、设量同比增长80%。其中,私营企业占比46%,个体工商户占比51%;新设内资公司中,98%选择“零首付”出资设立,认缴注册资本低于100万元的占7成。改革激活了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成为改革的最大践行者和受益者。二是创业带动就业。按照今年上半年社会就业人数与新设主体量比来推算,改革至少给全市增加了27.67万的就业岗位。三是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从全市新设法人商事主体的数据看,第三产业占新设户数82%,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位列注册资本前五位。 二、强化部门职责,后续监管无缝对接。为防止改革后监管工作的“缺位”和“失位”,在放宽准入的同时,同步考虑后续监管问题,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明确各许可

13、监管部门职责,实现由重审批向重监管转变。一是制定后续监管方案。制定了*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续市场监管工作方案,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明确各许可监管部门职责范围和监管要求,涵盖所有许可审批事项的监管。对于行政审批事项,监管部门按照行业管理分工确定职责。按此工作方案的要求,*市属的28个行政许可监管部门全部制定了各自的后续市场监管实施办法。二是强化无照无证经营查处工作。修订了*经济特区无照无证经营查处办法,对无照、无证经营行为设置了明确的法律责任,同时,为防止改革后个别许可监管部门监管手段偏弱偏软的问题,通过特区立法赋予许可监管部门对无证经营行为的调查权、处罚权及部分查封、扣押的强制权;合理

14、界定无照和无证经营行为,落实登记、许可和监管部门职责,确保改革后执法主体明确,监管责任到位,防止推诿扯皮。 三、实施信用监管,社会诚信意识增强。商事主体信用信息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改革始终将信用监管作为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坚持“以信用促监管、以信息强监管”,信用监管框架基本构建。一是强化信息公示。以特区立法的形式,明确“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法定载体的地位,对外公示商事主体登记、许可及信用信息。截至2014年底,平台收录了全市31.2万家商事主体的登记备案信息和上万条信用信息,对每一家商事主体均形成了独立的信用信息档案;访问量逾941万人次

15、。二是强化信息共享。依托“*市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及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发的审批管理平台,实现商事登记机关、行政许可机关、监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的信息推送和数据共享。截至12月31日,信息公示平台经由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向37家相关许可部门推送商事主体登记备案信息80141条,接收23家许可部门通过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向公示平台推送的许可信息26153条。三是强化信用约束。制定经营异常名录及黑名单制度,商事主体不按期公示年报或者通过住所无法联系的,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有违法行为的将被纳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2014年3月1日起,在全省率先实现“年检改年报”,将原有的政府监督检查职能改为提供

16、公共服务,由企业自主公示年报信息。同时,国家工商总局还将*市作为企业年报公示信息抽查试点,全面启动年报公示信息抽查工作,有效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截至年底,已公示2013年度年报的商事主体有户,年报率达93.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1.51万户商事主体因未按期公示2013年年度报告以及885家商事主体因无法联系住所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有590起工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信息向社会公示,被载入黑名单。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的商事主体,行政管理部门和银行等有关单位在办理登记备案、政府采购、银行开户、银行贷款等多个领域已开始对其实施限制或约束。 四、强化保障体系,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为稳步推进改革实施、确保改革成效,市商改办在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注重统筹深化,完善配套措施,“宽进”后的市场“放而不乱、放而不低”。一是法律法规支撑有力。充分发挥特区立法优势,出台*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经济特区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