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夫斯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687147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夫斯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夫斯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夫斯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夫斯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夫斯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夫斯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夫斯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简单的历史回顾马林诺夫斯基是英国民族学、社会人类学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创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功能主义学派不仅对英国的民族学、社会人类学学科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作用,还对欧美整个学术界都发生过重大影响。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年)原籍波兰,是一个波兰裔的英国人。1884年4月7日出生在奥匈帝国所属的波兰加里西亚的克拉科夫,m母亲为贵族之后,父亲是一位斯拉夫文学教授,这对他后来从事民族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有很大影响,他自己在语言学上的功底也很深厚,懂得七国语言。1908年,他毕业于克拉科夫大学物理数学部,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来,他在病中阅读了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的著作金枝后,深

2、感兴趣,导致了他改而专门从事民族学和社会人类学的调查、研究。为了获得这方面的更多的知识和专业训练,他于19081910年,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师从心理学家威廉冯德学习实验心理学。他对民族心理学尤感兴趣,他后来创立功能主义学派时,提出的一体化观念,就与民族心理学的理论有关。19101914年,他来到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和伦敦博物馆边工作边学习,师从爱德华亚历山大韦斯特马克、塞利格曼、弗雷泽等人学习民族学和社会人类学。1914年,时年30岁的他,跟随到新几内亚和美拉尼西亚去的英国蒙德人类学考察队外出做实地科学调查。从1924年起,他在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先后担任过讲师、教授和社会人类学系系主任等职,并

3、兼任波兰科学院院士、研究人口问题的意大利委员会通讯委员、荷兰科学研究皇家学院院士、美国康奈尔大学“使者教授”等职务,还接受过新西兰皇家学会荣誉委员和美国哈佛大学荣誉科学博士的称号。这一切使他的声誉飞快增长。特别是他的两部关于特里布里安人的著作摩里的土著和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出版以后,在英国通行的以学究性而出色的民族记载中甚为著名。他的学生更是认为这些书籍是“打动实际活动家和科学活动家的心的著作。原始社会被证明不是风俗习惯、婚姻仪式、 巫术仪式和物质文化的偶然凑合,而是有机的统一体,其中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他创造了一个新的功能主义民族学和人类学学派。 马林诺夫斯基曾到过新几内亚、美拉尼西亚、澳

4、大利亚和非洲的坦噶尼喀、肯尼亚、北罗得西亚、斯威士兰等地调查考察,访问过本巴、斯威士、马塞、扎嘉、吉库犹、马拉哥里等部族。还去过古巴、美国和墨西哥的一些地方,对印第安人进行调查研究。1938年,他第三次赴美国访问。 次年,因二战爆发,虽已买好回程船票,可因轮船停航无法返英,只得留居美国,在耶鲁大学任访问教授,同时继续对美国的印安人进行调查和研究。直至1942年5月客死在美国加州。 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这个学派对我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影响也是很直接和深远的。当时我国以吴文藻先生为代表的社会人类学社区研究派,便是主要采用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吴文藻的

5、学生费孝通,又是马林诺夫斯基的嫡传弟子,曾在19361938年亲身师事受教于马林诺夫斯基。费先生回国后,还在中国率先翻译发表了马林诺夫斯基当时在英美尚未发表的文化论书稿。 1927年,在伦敦大学授课,吸引吴文藻参与。 1935年,受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以及吴文藻的邀请,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学,当时的助手是林耀华。 1936年,费孝通留学伦敦大学,师从马林诺夫斯基。 1939年,江村经济出版,马林诺夫斯基作序,赞扬费与吴的燕京学派为中国的社会学系,同时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表示同情。马林诺夫斯基一生著作丰硕,除了上述的摩里的土著和西太平洋的探险队外,著名的还有:西北美拉尼西亚的野蛮人的性生活、母系家族的

6、错综情结、在原始心理中的神话、在原始心理中的父亲、野蛮社会中的犯罪和习俗、野蛮社会中的两性和抑制等,以及他的最后两部著作文化科学理论和其他论文、文化变迁的动力。 他在上个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培养出来的学生,后来大多数成了西方有名望的社会人类学或民族学家。他的最后两部著作,就是在他逝世后,由他的学生替他于1944年及1945年整理出版。为了永久纪念他,美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专门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马林诺夫斯基奖”,以表彰他对科学的贡献。1980年3月,我国著名的学者费孝通先生曾荣获该年度的“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值得我们注意的,到是他早年对科学的真诚和勇敢的追求。1914年,在他去新几内亚和美

7、拉尼西亚考察途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因原属奥匈国籍,故被作为敌侨和文职战俘而拘留在特里布里安群岛。然而,即使在这样险恶的景况下,他仍没有放弃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他设法取得了英国朋友的帮助,并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的财政支持,利用这一时机,学习当地语言,从事对当地的社会人类学、民族学的调查考察和研究工作,从而奠定了他以后发表科学论著和创立功能学派社会人类学的坚实基础。这种处在逆境中而仍能自强不息的精神令人钦佩。从马林诺夫斯基一生的经历和他在世界学术界的影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强不息、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他所创立的功能学派,使民族学、社会人类学这门学科从专为殖民主义服务,开始转变为一门为民族平等

8、、为各族人民发展进步而服务的学科,在学术上也有很多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并给我们启迪的地方。 马林诺夫斯基最主要的学术贡献是文化功能论和田野研究方法 文化功能论 马林诺夫斯基功能论的核心概念是“需求”、“文化”和“功能”。 研究主题是生活史(包括家庭、经济和巫术) ,关键词是文化的制度和功能,强调的是文化制度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满足。 他在文化论中表明了功能派对这三个概念的立场:一个社会的所有文化其实只是一组工具,其存在目的在于满足人类自身的种种生理和心理需求。“需求”是一个有层次、和谐的整体,文化为满足这些需要也在不同层次上发挥着作用,维持着社会与个人的和谐发展。 各文化要素之间是环环相扣,且

9、不断变动以保持有效的运作。也因此,我们可以在各文化中找到一套自己的运作原则,而这些原则也和社会中的实质功能保持紧密的关联。 印证功能论最好的例子便是库拉圈(Kula ring) 库拉交易圈是马林诺夫斯基在对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研究中发现的一种有趣的交换制度。库拉物品包括两类:白贝手镯和红贝项链,它们都是十分贵重的装饰物品。白贝手镯,沿逆时针方向从一个岛传到另一个岛,红贝项链则沿顺时针方向从一个岛传到另一个岛。可是这两种物品却不具备实质上的功用,但土著却愿意冒着相当的风险进行这种无限循环的交换。 在多数外人眼中,这种行为看似不可思议,但马林诺夫斯基却认为这种交换过程依赖于彼此间的信任,而这信任的原

10、动力其实是为了其他民生物资的交换:由于各岛之间物资有限,彼此间依赖度颇深,库拉圈的交易过程得以建立彼此的相互信赖感,使其他顺带的交易成为可能之事。 从库拉圈向外推展,所有的文化项目像家庭、巫术等,都是为了满足社会上的个别需求如果腹、性欲、嬉戏、信仰等。因为如此,所有文化项目彼此互相整合,也不相互违背,整体文化平和而稳定。 由此衍伸,马林诺夫斯基以为多数稳定的“野蛮人”文化正快速被西方文化取代。身为人类学家,必须尽快以田野调查将这些文化纪录在民族志之中,才能“抢救”这些“未受污染”的文化身影。因此他强调“抢救人类学”的重要性,并成为他积极送学生到世界各地研究的理由之一。 田野研究方法 在马林诺夫

11、斯基之前,人类学家往往以传教士或探险家的著作或纪录作为研究材料,但是这些纪录的内容却充满了文化偏见或不够周延的描述,因而造成研究时的困难。19世纪末期开始,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等人开始进行最早的田野调查,并试著书写自己的民族志,然而他们的调查期间仅有几个月或几个星期,且多数人甚至不懂当地语言,仅能透过第三人或简单的问句得知被访问者的意见,加上他们仍然摆脱不了对当地白人的依赖,因此研究成果充满了歧视与矛盾。 马林诺夫斯基的田野作业与以往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长期生活在一个社区,与社区中几乎所有成员都成为熟人,对他们的生活规律和细节了解甚为深入。正如他在特罗

12、布里恩德岛所作的调查一样,马林诺夫斯基的民族志调查具有“直接观察”(direct observation) 、重视民间生活和民间知识、亲自参与(personal participation) 等特点。他主张,人类学应当是深入地、具体地考察文化制度功能的一门学问。 马林诺夫斯基对近代人类学影响深远。他不但是第一位亲自在当地长期研究,并以客观的民族志材料取代过往充满研究者主观论述的人类学家,也是首先提出完整的文化理论以取代以往演化论与传播论观点,进而开启新研究方向的理论大师。 从马林诺夫斯基起,几乎所有的人类学家都必需到自己研究的文化部落住上一年半载,并实地参与聚落的生活,使用当地的语言甚至和土著

13、建立友谊。为了完成客观的民族志,他们必须绘制土著的族谱,纪录当地的传说,并参观他们的仪式。每位研究者没有翻译,只能靠着一至数位的报道人协助自己的研究工作。这些都是为了完成一份马林诺夫斯基式的民族志纪录。 深入调查的田野研究方法,成为后来社会人类学进行民族志调查和写作的规范,一直影响到今天,可以说,这是马林诺夫斯基对社会人类学学科发展所作的最重要贡献。 理论评价 研究的主题是事物的“功能”与“意义”, 认为一切文化和社会现象都有其存在和不可缺少的作用, 并强调文化功能的差异性质。显然, 这也是合理可取的。尤其是强调文化功能差异的思想, 很能发人深思, 因为人类之间的差异, 从大的方面着眼, 不外

14、乎体制和文化两大范畴, 而文化的差异总要比体制的差异大得多。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自然应该重点研究各种社会和各种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现象及其在社会中发生的作用。 不同于过去各个学派的最突出的特点, 是他突破了旧的传统, 主张走出书斋, 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某个具体社会, 与作为被调查对象的当地土著居民共同生活, 并学习他们的土语, 在这种实地生活里, 进行直接观察和亲身体验, 对其内部各种力量作详细调查研究, 来了解它的文化性质。在调查时, 功能学派还明确指出要用理论来指导调查研究, 重视理论的实践价值。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确实是很难能可贵的, 直到今天, 仍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过于强调社会或文化的整体

15、性,而忽视了社会中个人的能动性; 二是过于强调社会或文化的实际作用,而没有看到某些文化和思维现象所具有的本身的独特体系和象征价值; 三是过于崇尚社会稳定性和一体化的研究,而对社会冲突和利益矛盾不加考虑; 四是它因反对进化论和传播论的历史观,而忽视变迁、历史和文化不同层次的内在差异。此外,功能主义者因为过于强调自己研究的“客观性”,所以对人类学本身的文化背景及知识社会学问题未加思考 其实,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种被全人类都公认为完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因为每一种理论, 每一种学派都是在各自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形成或产生的, 并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 站在自己的立场上, 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16、 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 来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所以,对人类社会出现的理论我们应该认真地、科学地加以审视和探讨。马林诺夫斯基以下面这几句话结束全书: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漫步人类历史,游历世界各地,最令我入迷的是能够从不同的、为某文化所独有的角度体谅生命和世界,并由此激励我深入探究其他文化,理解其他类型的生活。若我怀着敬意去真正的了解其他人(即使野蛮人)的基本观点,我们无疑会拓展自己的眼光。养成能用他人的眼光去看他们的信仰和价值的习惯,比什么更能给我们以启迪。当今之世,偏见、恶意、报复正分割着欧洲民族,所有被珍视和宣称为宗教、科学与文明最高成就的理想已随风而逝,有文明的人类从来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