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萝卜散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67524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腌萝卜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腌萝卜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腌萝卜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腌萝卜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腌萝卜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腌萝卜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腌萝卜散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腌萝卜散文【篇一:腌萝卜散文】我读初中时,是班上最穷的。卧床不起,全靠一个人支撑,我的学费都是邻居这个五块那个十块凑起的。在学校,我最头疼的是吃饭。那时中午饭在学校吃,每天带几两米,学校负责蒸饭,自己带菜吃。刚开学时,我带的是辣椒、茄子,一进入冬季,就只有萝卜白菜了。白菜叶不好带,装进瓶子易发黄。别的同学带的不是韭菜炒鸡蛋、白辣椒炒肉,就是红烧鱼、炖鸡块。而我不是煮萝卜块,就是炒萝卜丝,要不缠奶奶从坛子里挖出些腌萝卜条儿给我带。奶奶不给多,说要待客,年轻小媳妇懒得做,吃个新鲜。每天吃饭铃声一响,别的同学就把装菜瓶举得高高向同学炫耀, 你吃什么菜呀,我吃红辣椒炒鸡肉。我吃白辣椒煮鲤鱼,等会换菜吃

2、啊。我偷偷把菜瓶装进裤兜,磨磨蹭蹭到快要收摊时才去,那时候熟人少,同学都差不多都吃完回教室了。我挑一个最偏的角落坐下,猛往嘴里塞饭菜,想几口扒完走开,生怕别人看到我吃萝卜。好在饭堂很大,角落里很少有人坐,几乎每次只有我一个人。但我还是不敢把菜瓶摆到桌面上,垂着头,双腿夹住菜瓶,遮遮掩掩。吃了近两个月,倒也相安无事。可是有一天,我刚坐下扒几口饭,班主任喻老师端着饭菜过来了,而且径直坐到我对面。我把头垂得更低了,使劲咽饭菜,差点噎住了。喻老师平时都在宿舍吃,只来饭堂打饭,她爱人在信用社上班,中午过来吃饭,晚上一起回家。不知怎么了,突然来饭堂吃了。她轻声问我,龙秋华,你也现在才吃啊。我抬头 嗯 了一

3、声又低下头去。喻老师吃了几口,忽然 哎哟 一声嘴里吸着气,这么辣呀。我抬头望了一眼,她笑着说她爱人不知道她口腔溃疡,辣椒放多了,我吃不了。我默不作声。咦,你吃什么好菜,换着吃好吗?喻老师盯着我问。我扭扭捏捏,支支吾吾说,老师,我 我吃腌萝卜条。啊!好菜,我最喜欢吃了,我经常向别人讨要呢。喻老师很是惊喜,她接过菜瓶,一连夹了好几筷子,吃得津津有味,连声说好吃,我也毫不客气,扒光了她那碗回锅肉,觉得自己比过年还幸福。此后隔上一两天,喻老师都要来饭堂吃饭。每次来都跟我坐一起,都跟我换腌萝卜条吃,我看她喜欢吃,天天缠着奶奶要腌萝卜条儿。而喻老师端来的菜,每次都不一样,蒸排骨、炒肉丝、红烧鱼。每次她都吃

4、得很香很甜,夸我奶奶手艺好,她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腌萝卜条。我听了喜滋滋的,天天盼望跟喻老师一起吃饭。我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读完初一上学期,母亲也病倒了,我只好辍学去一家工地上打工,帮助择菜,拾柴,做杂活儿。喻老师去了我家好几回,想找我回去读书,还提了很多礼物去看望我母亲。前年我回老家,在县城碰到昔日的同学,我们都很惊喜,聊了很多很多,自然聊到了喻老师。我说喻老师吃腌萝卜条儿,经常跟我换菜吃,同学听了一怔,说,不会吧,喻老师有胃病,说是胃酸超标,很少吃酸辣食物 我一愣,突然就明白了,眼眶不禁湿润了请点击更多的【篇二:腌萝卜散文】类似边走边啃腌萝卜的散文随笔/作品(你可能感兴趣的作品):本页收录类

5、似边走边啃腌萝卜的散文随笔、及你可能感兴趣的作品,系统根据用户喜欢的作品相关度,为你挑选出以下有可能像边走边啃腌萝卜、和边走边啃腌萝卜类似以及你可能感兴趣的相似作品。你可以点击这些类似于边走边啃腌萝卜的作品简介和名句、经典语录去阅读和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字风格,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学习借鉴。【篇三:腌萝卜散文】本文转自微信:三联书店三联书情微信id:sanlianshutong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我们的中国(一函四册)李零 著我们的中国是李零在我们的经典之后,又一部研究中国的巨制。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历经多年遍访中国上古以来重要的城址、战场、祭祀遗迹等,在旅行日记和考察记的基础上,写作我们的中国。书中

6、从禹贡九州,讲到周秦的两次大一统;从寻访孔子和秦始皇、汉武帝的足迹,到中国的山水形胜、岳镇海渎;最后还论述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地理问题。经由此书,中国自上古以来的人文和精神世界,有了一个大地上的维度。张充和诗文集白谦慎 编张充和文学作品集,为海内外首次整理出版。收作者自少年时代以来创作的古体诗词、散文小品和小说。自作诗词近两百首,友人与作者间的唱和之作数十首;散文小品、小说六十余篇,展示了作者多方面的文学成就。张充和作品的搜集、合编前后达数十年,经历两代人,旅美学人白谦慎在前辈卞之琳、张定和先期工作的基础上最后纂集编定,完成了作者生前的嘱托。张充和才华出众,琴曲书画,造诣精湛,海内外享有盛名。

7、在古典教育的熏陶下,其诗歌、散文、小说皆有温雅的韵致,以往人们却很少注意到。余英时说,她的文学作品与书画在同一风格笼罩之下,体现了中国文化“以通驭专”的独特精神。张充和晚年怀念师友的文章,以及未刊的曲人曲事一组短文,依然保有简洁灵动的神韵。尤其是她的古体诗词,如新泉出山,清雅流丽,曾得到沈尹默“词旨清新,无纤毫俗尘”的嘉许。与她唱和者,皆为当时大家,附录书中,如鲁殿灵光。2015年6月,为华夏文化艺术奉献终身的张充和,以102岁高龄在美国逝世。谨以此书,向她致敬。叶嘉莹作品新刊2种01迦陵谈诗叶嘉莹 著唯有自己有充沛之生命的人,才能体察到洋溢于其他对象中的生命,唯有自己能自内心深处焕发出光彩来

8、的人,才能欣赏到其他心灵中的光彩。即使二者并不相同,而这一份生命的共鸣与光彩的相照,便已具有极强的相互吸引之力了。叶嘉莹叶嘉莹第一本谈诗的书,随处可见作者细密的诗情与诗心,对诗的独到见解和深刻体会。诗歌最重要的,是感发生命之本质,而不仅仅是其中的知识和文字。对诗歌的评赏,当以其所传达之感发生命的浅深薄厚为标准,评论者则当于知性与感性的结合中,以引发读者达至生生不已的感动为要务。02迦陵谈诗二集叶嘉莹 著伟大的诗人必须有将小我化而为大我之精神,而自我扩大之途径或方法则有二端:一则是对广大的人世的关怀,另一则是对大自然的融入。“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为前者之代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为后者之代表。叶嘉莹迦陵谈诗的姊妹篇,同为叶嘉莹研究中国诗歌多年的心得,书中可见作者从主观到客观,从感性到知性,从欣赏到理论,从为己到为人的赏诗历程。书后有“后叙”长文,总结“谈诗”的脉络之外,亦总结了自己感性阶段之外知性的三方向:传记的,史观的,现代的无论哪个面向,均服务于自己真诚的感受。妹尾河童作品新刊4种01窥视欧洲日妹尾河童 著 姜淑玲 译上世纪70年代初,妹尾河童独自在欧洲游历一年,足迹不仅遍及整个西欧,连当时的东欧诸国亦曾涉足。此行中,河童除专注于由官方资助的文化艺术考察外,欧洲大陆上不同的风土民情、思维方式甚至社会制度之种种差异,亦让他在兴奋好奇之余用心体会,并每每反观沉思。河

10、童谨记此行所用之一分一毫均来自纳税人,故为寻找便宜落脚处始终锲而不舍,而他也竟乐此不疲,最终凭脚下苦功及神奇的素描画,让我们领略到上世纪70年代欧洲形形色色小旅馆的味道;其内部的装潢,房间的陈设,甚至老板娘口中随意道出的三言两语,在河童的笔下都格外亲切有趣。而欧洲的那些街道和阁楼,以及散发着古老气息的中世纪城堡,以河童的视角来看就更是别有一番韵味了。02窥视工作间日 妹尾河童 著 陶振孝 译“我得爬到天花板上瞧瞧”这是河童在本书里时不时会顽皮地对受访者说的一句话。我们姑且“相信”当年河童为朝日周刊“河童窥视工作间”做系列连载采访时就是“爬到天花板上”,逐一窥视了几十位来自日本文学、音乐、戏剧、

11、建筑、手工艺、探险、科学等领域名人的工作间, 同时自己也 被这些被窥者们不失时机地反窥,而这一“互窥”的最终结果,就是我们面前的窥视工作间。尽管书中的文字和素描都定格于三十年前,但其深深的河童印记即给反窥者们留下一致印象的孩子气和好奇心使这些文字和图画得以穿越时空却不失其生动鲜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上世纪80 年代日本社会的准全景画面。03河童旅行素描本日 妹尾河童 著 姜淑玲 译书名虽为旅行素描本,但内容却是五花八门, 旅行、美食、收藏、建筑, 不一而足, 其中还夹杂些许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但无论是真正的旅行中, 还是身居岛内的寻常日子里, 河童都是以旅者特有的目光来观察那些在人们看来原本平常

12、的事物;惟其如此, 他那堆四处搜罗来的“ 破铜烂铁 ”,他对美食的永不消失的热情,以及那些因他孩子般的好奇心而被纳入视野的一切从莫扎特的大便到古老的体重秤以至各国的捕鼠器, 在我们读来才那么生动好玩; 无论从哪一页翻开, 都会兴味盎然地读下去04边走边啃腌萝卜日妹尾河童 著 蔡明玲 译本书是河童于上世纪80 年代初在周刊朝日连载文章的结集。这次河童以日本人饮食生活的原点 腌萝卜为主线, 从东京都出发, 北至北海道, 南抵鹿儿岛, 西达鸟取, 一路品尝了从监狱、寺院直至远洋渔船厨房里的腌萝卜。不过河童显然不打算让整个连载都被浓重的腌萝卜味道所覆盖, 于是环境公害、食品安全、医疗保健等民生问题,

13、业已消失的雪国山野猎人、手抄竹纸的制作等传统民俗与工艺, 也都被其纳入视野, 并以文字和画笔, 将其时日本社会中人们的某些观念和欲求、保护传统民俗的自觉意识、城市化对乡村生活的冲击等侧面呈现给读者, 也因此让我们在早已熟悉了的那个顽皮幽默永远长不大的河童身上, 又无意中看到了另一个河童:公民河童。敦煌艺术入门十讲杨琪著敦煌,举世公认的一座古代艺术宝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琪,分门别类地向读者介绍了有关敦煌的历史概况和欣赏塑像、壁画时会遇到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如何辨识佛国世界里的诸佛、弟子、力士、菩萨的形象,如何理解本生、佛传、经变故事画的内容,以及关于佛教石窟艺术的理论性认识。作者采用明白晓

14、畅的语言,配上有代表性的图画,希望让大众,尤其是年轻读者,读懂、喜欢、理解敦煌艺术。驼庵学记顾随的生平与学术赵林涛 / 顾之京 编由顾随先生友朋、弟子、家人撰写的纪念、评论文章,目前所能辑得者逾百篇,编者从中精选三十六篇,结成此集,读者深入了解、研究顾随先生的生平与学术,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甚或是必不可少的资料和信息。两地林海音 著本书是林海音最早期,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写她自小成长的心灵故乡北京和实质故乡台湾这是她一生最喜欢的两个地方。早年住在北京时,她常常遥想海岛故乡的人和事,战后回到台湾,又怀念北京的一切。北京栽培了林海音,台湾则成就了林海音。她以一枝充满感情的笔,写下了她生命中的“两地”

15、。方济各传 阿奎那传英切斯特顿 著 王雪迎 译本书包含了切斯特顿所著的两种传记:方济各传和阿奎那传。这部简短的中世纪人物传记趣味盎然、引人入胜又不乏深思。前者讲述了方济各从年轻时归信到晚年领受圣痕的经历,呈现了这位圣徒传奇却又真实的一生,让读者看到,他的祷告、贫穷、苦修、对自然的爱,以及他的各种异常之举,都源于他对基督及他人诚挚的爱。后者对比了阿奎那与方济各的异同,讲述了年轻时被称为“笨牛”的阿奎那后来如何成为伟大的基督教思想家,阐明了阿奎那的核心思想对于今天的意义。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精装)吴敬琏 / 马国川 著中国为什么能够在过去的30年里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从一个贫穷的国家跃

16、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今天面临的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中国怎样才能实现顺利转型,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这些问题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福祉,本书将与读者朋友一同思考,共同为重启改革议程、创造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品读国学经典(精装)夏海 著本书是一部品读经典、思考人生的学术随笔集。作者从我国古代文史哲名篇中,选取部分思想深邃、富有文采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在介绍作品内容和文学特色的基础上,通过“知人论史”“品文论世”,对文章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生际遇、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阐释。文章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各个领域,基本是采用“解构”与“建构”的写作手法,在解析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