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课程要点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966225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经济学课程要点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城市经济学课程要点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城市经济学课程要点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城市经济学课程要点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城市经济学课程要点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经济学课程要点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济学课程要点资料(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绪论 现代经济学产生的基础:商品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经济学产生的基础:全球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一、城市市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1 城市经济学概念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城市内部经济社会活动合理组织的科学前者是宏观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后者是微观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城市经济学要研究两大类相互作用的内容;一类是将城市作为点,研究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其产生和发晨的规律,研 究如何使点不断增加,点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建立点与点之间合理的经济社会联系,即城市化和城镇体系问题;类是将城市作为面,研究其中的各种经济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如何尽可能地提供完备公共服

2、务,弥补市场不足,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2中国城市经济学框架与西方传统的城市经济学研究框架的差别及原因(1)差别 应该包括两大部分:宏观城市经济学城市化的理论与方法;微观城市经济学城市内部经济社会活动的合理蛆织与发展。 西方大部分城市经济学教科书的框架都以微观 层面的城市经济学研究为主,对于城市化及城市体系问题涉及得比较少(2)原因:英国著名城市经济学家K.J巴顿于1976年学框架来源于西方当时城市发展的实践需要。中国面临城市问题和西方不一样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西方国家城市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城市化问题,西方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化的篇幅在增加。西方城市经济学很少涉及城市化

3、的原因:西方城市经济学产生与西方城市化之后,城市化已经不是问题,而城市内部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才成为他们的研究重点。比如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住宅乃至于城市的教育问题、犯罪问题等等 二、城市经济学的产生 1 城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威尔 伯汤普森(WilburThomson)撰写的城市经济学导论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城市经济学的著作 2 产生原因许多城市问题是综合性的,并且根源于经济的或者是社会的原因,仅仅依艘于自然科学,依赖于城市规划,难以得到根本解决。人们开始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城市问题。3城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经济学家们首先关注的是城市的空间结构问题在20世

4、纪的20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土地使用与各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关系,试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有效使用问题。(2)40-50年代,人们又开始将区位论运用于城市经济学之中,试图解决城市中的企业选址、住宅选择以及相关的城市区位问题(3)经济学家们意识到公共部和公众利益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于是,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关于人类居住问题、交通问题、环境问题等等,这样城市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得到发展,并且走向成熟。在西方的城市规划专业、区域经济专业、甚至于有关的经济 学,社会学专业,都将城市经济学列人教学计划之中。城市经济学成为最重

5、要的学科之一 三、西方城市经济学流派美国城市经济学家约翰,F,麦克唐纳(Joh.FMcDonald)在他1997年出版的中将西方城市经济学概括为3大流派;主流经济学、传统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认为这三大流派在政治上的观点有相互吻合的地方 1主流经济学派麦克唐纳认为大多数城市经济学家都属于主流经济学派(1)城市经济学的主流经济学派首要任务是理解城市经济的运行规律。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手段。主流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实现社会成员效用水平最大 化。他们认为;由于几乎所有城市的发展都受到土地、资本、和(最主要)社会成员的工作时间稀缺性的制约,要实现经济效用的最大化,就必须使商品或

6、劳务的边际收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人的效用损失 (2)市场会失灵,在定时候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得收益大于成本。市场失灵也会经常在许多领域发生,典型的领域比如公共住宅,这时就需要城市政府干预经济主流经济学家相信政府有能力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经济在短期内获得稳定并在长期内获得增长,同时解决城市问题。政府颁布的政策也可能有错误或过肘,但从整体上看,一个民主的政府制定的政策是能够提高社会福利的。因此,主流经济学家的研究非常重视针对现实问题为政府提出各种政策和建议,并且对这些政策建议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 2传统经济学派主要观点是人的自由极其重要和竞争性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自由经

7、济系统;政府的作用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提供纯公共产品,比如:国防,维护法律和秩序,保证自愿签定的合同得到实行,限定和保护私有产权,制定货币政策等,这些都有助于市场经济的竞争。他们不同意通过政府的垄断性的调控和公共政策来纠正外部性问题。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城市经济学家的观点是,发达国家的阶级争和国家中心都集中在城市20世纪7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考虑已经引起地区冲突的城市问题他们研究为何大量的产业资本转移到美国的阳光地带和一些发展中国家 呢?为何美国由工业型经济转型为服务型经济呢?这样的变动是怎样影响城市中的阶级矛盾的呢?这些矛盾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寻找发达资本

8、主义的危机的所在地,引导它最终导致社会主义革命。4 中国目前的城市经济学派当前,已经被介绍到中国的大量西方城市经济学著作大多属于主流经济学派城市经济学者的论著。他们首先观察揭示城市发展规律,而后针对市场失灵,研究政府如何采取政策弥补市场之不足,以求最大的社会效用,并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政策的成本效益关系,找到一个最优点,使得效益大于成本。由于解决任何社会问题都需要成本,而解决问题又必须是有效益的,因此,在效益低于成本时,该问题无解,换言之,问题在一定限度内存在是必然的和理性的,是被允许的。比如;奥沙利文在研究犯罪与处罚问题时,提出:“因为防止犯罪的代价是很昂贵的,所以存在最优量犯罪是不容置疑的。

9、换言之,允许犯罪的发生是比较理智的。”城市经济学的责任就在于利用模型找出最优犯罪量。同样,主流经济学的城市经济学家们允许城市问题被控制在解决该问题存在经济性的前提下:如果解决问题存在经济性,则应该解决问题;如果问题的解决成本大于效益,则解决问题是不经济的,非理性的,允许问题存在则是理性的,合理的。 关于城市经济学流派的研究,中国还比较少,国内学者流派的划分也还十分的不确定基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城市经济学仍然处于发展期,对于许多问题的研究还不成熟;另一个原因来自于中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前所未有的复杂性,现实城市的运行不断涌现出新的矛盾与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发达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过的,需要中国

10、城市经济学者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我们相信,中国丰富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实践,必将会孕育出一大批对城市经济学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学术大家。四、中国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特殊的工业化道路所决定,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很长时间内近平停滞,对城市化的研究也非常薄弱。日本学者越泽明1978年在他的研究报告中国的城市建设非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的前言中写道;“中国25年来的经济建设,也是实现快速工业化的过程。在近代社会中,城市化现象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关于这一点中国的情况如何,几乎完全没有研究。 改革开放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

11、深和城市的发展,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逐步兴起。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率先成立城市经济研究室,各省的社会科学院也相继成立城市经济研究所或研究室,将中国城市经济的研究逐步推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大学也陆续开设城市经济学专业,1995年南开大学设立全国第一个城市经济学博士点,系统培养城市经济的管理与研究人才。目前,已经有多所高等院校都开始设立城市经济学课程,开辟城市经济学硕士或者博士点。五、城市经济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1 国外的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从国外城市经济学研究趋势来看,发达国家比较关注城市公共经济管理、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培育、城市郊区化、再与城市再生、城市经济

12、持续发展等综合研究以及城市房地产、城市就业、城市社会保障、城市环境治理等专项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经济研究更关注于城市化、城市经济发展等问题。2我国在今后几十年,城市经济学应用研究的重点领域(1) 城市化支撑条件与战略布局。(2)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新形态。(3) 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结构重建。(4) 城市特色、功能定位、发展战略与主导产业确立和转换。(5) 城市经济发展能力评价与改进途径。(6) 城市社会文化、人力资源产业开发与城市经济发展。(7) 统筹城乡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淡化。(8) 城市土地开发、收益分配。(9)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10)城市经营管理的有效

13、机制在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现指导下,从宏观视角把握现代城市管理,了解政府经营城市的基本趋势与主要领域。第一章 城市化经济原理第一节城市化概述 一、城市化概念 1 城市化概念辨析 (1)不同学科的定义 (2)城市经济学对于城市化的定义还没有形成共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见表1-2(3)不同学科定义城市化的共同点城市化涉及城市与乡村两个基本的客体,城市在其中处于主动地位。城市化的表现集中在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提高,经济活动向城市集中两个现象上。城市化的经济内涵主要包括生产方式的转变,人口就业结构的转变。在这两个转变中,城市是转变的目标模式,农村是转变的出发点和主体,也就是广大的农

14、村的生产方式、就业结构向城市的生产方式和就业结构的转变。2 城市化的经济学定义(城市化的城市经济学定义)(1)定义:城市化是指城市经济形成与发展,引发农村劳动力和人口、经济活动向城市集聚,进而导致以城市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转换的过程。(2)城市市化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界定具有的意义: 强调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化的经济属性,目的在于揭示其经济规律,从而突出了经济学对城市化研究的重点与特色,与其他学科对城市化的研究有着严格的区分。 从经济学的角度观察,城市化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持续上升;二是国家或区域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转换的过程,而这个过程

15、是由城市主导的。指出城市化的直接动因是城市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注意:城市化的动力 市城市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工业化,工业化仅仅是城市化的推动力之一。城市化是一个空间集聚的过程,也就是农村劳动力和队口,以及经济活动向城市集聚。这种空间集聚具有指向上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既促进了原有城市的成长,包括其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空间规模的扩大,同时也促成了新的城市不断形成。二、城市化演进规律城市化的演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1 城市化演进的时间规律(诺瑟姆)(1)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分析世界各国城市化的时间变化特征,得到了城市化在时间上的演进过程为一条S形曲线的结论”,如图1-1所示。(2)城市化在时间维度上的演进阶段及其特征 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呈现出缓慢上升之势,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低于25。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