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病害大全-高清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654957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莓病害大全-高清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草莓病害大全-高清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草莓病害大全-高清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草莓病害大全-高清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草莓病害大全-高清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莓病害大全-高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莓病害大全-高清(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莓枯萎病 图片:草莓1.jpg 图片:草莓.jpg简介病原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fragariaeWinksetWillam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 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发病初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引起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很长的菌丝。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土和病

2、肥中存活的病原菌,成为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病原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发生因素 发病温限1832,最适温度3032。连作,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均能引起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土温15以下不发病,高于22病情加重。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栽培草莓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消毒。(

3、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2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14%络氨铜200-300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淋茎基部。每隔15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56次。草莓根腐病! 图片:草莓根腐病1.jpg简 介病原 草莓疫霉Phytophthora fragariae Hickman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详 细 资 料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根部,常见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多在春夏两季发生,雨后叶尖突然萎凋,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慢性型定植后至冬初均可发生,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根的中心柱呈红色。定植后在新生的不定根上症

4、状最明显,发病初期不定根的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15毫米长红褐色至黑褐色梭形长斑,病部不凹陷,病健交界明显,严重时病根木质部及髓坏死褐变,整条根干枯,地上部叶片变黄或萎蔫,最后全株枯死。侵染循环 草莓疫霉以卵孢子在地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夏。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条件适应时即萌发形成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入植物的根系或幼根。发生因素 在田间也可通过病株土壤、水、种苗和农具带菌传播。发病后病部长出大量孢子囊,借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本病为低温域病害,地温高于25则不发病或发病轻。一般春、秋多雨年份,低洼排水不良或大水漫灌地块,草莓发病重。10月中、下旬扣棚后,棚室在闷湿情况下极易

5、发病,重茬连作地,植株长势衰弱,草莓发病重。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早熟避病或抗(耐)病品种,如宝交早生、丰香、因都卡、新明星等。草莓田一般要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在草莓采收后,将地里的草莓植株全部挖除,施入大量有机肥,深翻土壤,灌足水,在光照最充分,气温较高的夏季78月份,地面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15天以上,利用太阳能使地温上升到5060,可消毒土壤。同时也可促使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肥力。草莓施肥的原则是适氮、重磷重钾,施肥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足基肥,以保证满足草莓整个生长期的要求;灌水要及时适当,掌握“头水晚,二水赶”的原则。开花后至果实成熟期间,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严禁大

6、水漫灌,避免灌后积水,有条件可进行滴灌或渗灌。(2)药剂防治:防治关键要从苗期抓起。在草莓匍匐茎分株繁苗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并用药预防23次;定植后要重点对发病中心株及周围植株进行防治;发病时采用灌根或喷洒根茎的方法防治。常用药剂有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锰锌霜脲(克露、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扣棚后,草莓对药剂非常敏感,各种药剂要按低限浓度使用。

7、草莓炭疽病! 图片:草莓炭疽病.jpg 图片:草莓炭疽病1.jpg简 介病原 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rooks,属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 详 细 资 料为害症状 叶片、叶柄、匍匐茎、花瓣、萼片和浆果都可受害,株叶受害大体可分为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两类症状。局部病斑在匍匐茎上最易发生,叶、叶柄和浆果上也常见。茎叶上病斑长37毫米,初为红褐色,后变黑色,溃疡状稍凹陷,病斑包围匍匐茎或叶柄整圈时,病斑以上部位枯死。萎蔫型病株起初病叶边缘发生棕红色病斑,后变褐色或黑色,发病较轻时,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时能恢复,发病严重时几天后即枯死。掰断茎部的症状是由外向内逐渐变成褐

8、色或黑色,拔起植株,细根新鲜,主根基部与茎交界处部分发黑。与茎腐病、红心根腐病、草腐病的区别在于这些立枯病死亡病株根腐霉烂易拔起,而炭疽病根系新鲜难拔起。与黄萎病的区别在于黄萎病新抽幼叶表现畸形,3片小叶中有12片变狭小,呈舟形,叶色变黄,表面粗糙无光泽,然后叶绿变褐向内凋萎枯死,根系变黑褐色,而炭疽病幼叶正常,不变黄,无畸变。与青枯病的区别在于青枯病的病株横切根茎可见维管束环状褐变,并有白色混浊粘液溢出,而炭疽病根茎横切面可见自外而内的棕红色或黑褐色病斑。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土壤中的病茎叶,匍匐茎等病残体越冬,并成为初侵染源。病原菌形成孢子后随雨水飞溅到草莓上引起再次侵染和扩展。发生因素

9、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832,属高温性病害,凉爽干燥的气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宝交早生、早红光抗病性强,丰香中抗、丽红、女峰、春香均易感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无病田作为苗床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另外对育苗地进行土壤熏蒸消毒,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治手段,但是消毒的费用比较昂贵;加强草莓苗床健康母株的选择;因此应避免大水泼浇、漫灌,防止泥水在草莓苗间飞溅、流淌。采用加盖遮阴棚、滴灌、沟灌等方法,既可以适当给草莓植株补充水分,又可以降低地温,从而促进草莓生长,减轻病害。(2)药剂防治:关键时期在草莓匍匐茎开始伸长,田间摘老叶及降雨的前后进行重点防治。在育苗期和定植后每

10、隔710天叶面交替喷施600800倍的代森锌、百菌清、炭特灵、托布津等,对减轻炭疽病有一定效果。炭净胶悬剂(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研制)1500倍液,对防治炭疽病有非常优异的防治效果。草莓蛇眼病! 图片:草莓蛇眼病.jpg 图片:草莓蛇眼病1.jpg简 介异名 草莓叶斑病。病原 杜拉柱隔孢Ramularia tulasnei 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草莓蛇眼小球壳菌Mycosphaerella fragariae(Tul.) Lindau.,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详 细 资 料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班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紫

11、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侵染循环 病原菌以菌丝在被害枯叶病斑上越冬,第2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生因素 病原菌生育适温1822,低于7或高于23发育迟缓。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被害叶集中烧毁;定植时淘汰发病苗。(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淋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草莓褐斑病! 图片:草莓褐斑病.jpg 图片:草莓褐斑病1.jpg 图片:草莓褐斑病2.jp

12、g简 介异名 草莓轮纹病。病原 暗拟茎点霉Dendrophoma obscurans (Ell.et Ev.) Anderso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危害 常见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叶枯苗死,直接影响草莓生产。 详 细 资 料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初生褐紫色小圆斑,后扩展为大小不等的圆形至椭圆形或不定形斑,病斑中部褪为黄褐色至灰白色,边缘紫褐色,斑面轮纹明显或不明显,其上密生小黑点。侵染循环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组织内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越冬病原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逐步蔓延扩大。发生因素 遇高温干

13、旱,病情受抑,但如遇温暖多湿,特别是时晴时雨的天气频繁出现,病情又扩展,品种间抗性有差异。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种植前摘除种苗病叶。(2)药剂防治: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苗1520分钟,待药液晾干后栽植。发芽至开花前用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喷洒叶面,每1520天喷1次,有良好的防效;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常用药剂有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福甲硫可湿性粉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27%高脂膜乳剂2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草莓灰霉病! 图片:草莓灰

14、霉病.jpg 图片:草莓灰霉病1.jpg 图片:草莓灰霉病2.jpg 图片:草莓灰霉病3.jpg简 介病原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世代为富克尔核盘菌 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Fuckel,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危害 保护地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直接危害花器和果实,给种植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详 细 资 料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花器和果实。花器发病时,初期在花萼上出现水浸状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害扩展到子房和幼果上,最后幼果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状物。青果容易发病,柱头呈水浸

15、状,发展后形成淡褐色斑,并向果内扩展,引起果实湿腐软化,潮湿时病部也产生灰褐色霉状物,果实易脱落。空气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气流、棚室内水汽和露水进行传播。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萌发产生芽管,通过伤口侵入草莓植株,此为初次侵染;发病部位在潮湿的环境下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较宽,最适温度为1325;抗旱能力较强,但萌发时对湿度要求很高,在水中最易萌发,相对湿度低于95%不萌发。发生因素 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发病。大棚连作田块病残物多,草莓发病早且重,病害始见期比新建棚地提早约30天;偏施氨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