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以及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是抽象出来的内容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638052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以及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是抽象出来的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以及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是抽象出来的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以及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是抽象出来的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以及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是抽象出来的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以及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是抽象出来的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以及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是抽象出来的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以及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是抽象出来的内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次函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六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的有关知识。二、学生分析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并且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内容的学习,已经构建了一些数形结合的模型,树立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上一节函数有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体验到函数的变化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学习起来应该是循序渐进、轻松的。三、设计思想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以及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是抽象出来的内容。学生若缺乏感性认识,那么对这方面的掌握是不稳定的,所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探索的

2、过程,让学生自己获得认识。1、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遵循新课标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2、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自主构建、及时反馈、激励评价。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指导探究等。4、教具准备:多媒体工具。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明确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抽象思维,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一次函数的应用价值。五、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一次函数概念,会画一次函数图象。2、难

3、点:领会一次函数的概念,培养抽象思维。六、教学流程复习旧知情景设置、获得新知数形结合(画图象)、另获新知学习范例、应用所学随堂练习、期待提高课堂小结、形成认识布置作业、提高认识教学过程设计【活动1】复习旧知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出一些问题考考咱们班的同学,好吗?教师行为:放手让学生活动,只是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学生行为:学生思考后积极出题,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本次活动重点关注:(1)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勇气。(2)学生在出题和答题过程中知识掌握怎么样,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活动2】情景设置、获得新知问题(投影展示)有关函数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4、随处可见,如弹簧秤有自然长度,在弹性限度内,随着所挂物体的重量的增加,弹簧的长度相应的会拉长,那么所挂物体的重量与弹簧的长度之间就存在某种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请看: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0.5厘 米.(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 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x/千克012345y/厘米33.544.555.5(2)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吗?分析:当不挂物体时,弹簧长度为3厘米,当挂1千克物 体时,增加0.5厘米,总长度为3.5厘米,当增加1千克物体,即所挂物体为2千克时,弹簧又增加0.

5、5厘米,总共增加1厘米,由此可见,所挂物体每增加1千克,弹簧就伸长0.5厘米,所挂物体为x千克,弹簧就伸长0.5x厘米,则弹簧总长为原长加伸长的长度,即y=3+0.5x.2、做一做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100升,汽车每行驶50千克耗油9升.(1)完成下表:汽车行驶路程x/千米050100150200300油箱剩余油量y/升你能写出x与y之 间的关系吗?(y=100-0.18x或y=100- x)学生活动:1、活动形式: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可以分组讨论。2、寻找解题途径,列出关系式。3、比较归纳,争取得到结论。教师行为:1、课堂调控,防止意外事情的发生。2、及时发现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做好个别辅

6、导,引导其完成本次活动。师生达成共识:1、教师把问题1、2中所涉及的关系式在黑板上“有目的”、准确的表示出来。2、让学生回答得出的结论,而后形成共识,得出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变量y与变量x有关系式y=kx+b(k、b是常数,且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k0)本次活动中重点关注:1、学生探索的参与热情。2、学生获得新知的情况。3、学生学习一次函数时,概念的语言表述是否准确、流畅,表达一般形式时,是否注意k0的重要条件。【活动3】学习范例、应用所学例1:下列函数中,y是x的一次函数的是( )y=x-6;y=;y=;y=7-xA、 B、C、D、例2:写出下列 各

7、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 例函数?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式;圆的面积y(厘米 2)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1)y=60x,y是x的一次函数,也是x的正比例函数;(2)y=x2,y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也不是x的一次函数;(3)y=50+2x,y是 x的一次函数,但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来源:学#科#网Z#X#X#K例3:我国现行个人工资薪金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800元 但低于1300元的部分征收5%的所得税如某人某

8、月收入1160元,他应缴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为(1160-800)5%=18(元)当月收入大于800元而又小于1300元时,写出应缴所得税y(元)与月收入x(元)之间的关系式.某人 某月收入为960元,他应缴所得税多少元?如果某人本月缴所得税19.2元,那么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多少元?分析:(1)当月收入大于800元而小于1300元时,y=0.05(x-800);(2)当x=960时,y=0.05(960-800)=8( 元);(3)当x=1300时,y=0.05(1 30 0-800)=25(元),2519.2,因此本月工资少于1300元,设此人本月工资是x元,则0.05(x-800)=19.2

9、,x=1184.【活动4】随堂练习、期待提高问题:课本第184页练习。学生活动:动手做题,并小结方法。教师行为:面向全体学生,做好个别辅导。师生形成共识:能根据已知简单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补充练习1、见下表:x-2-1012y-5-2147根据上表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_,y是否为x一的次函数?y是否为x有正比例函数?2、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城市规定用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时, 水费按0.6元/米3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超过6米3时,超过部分按1元/米3收费.设每户每月用水量为x米3,应缴水费y元.(1)写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和超过6米3

10、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一次函数. (2)已知某户5月份的用水量为8米3,求该用户5月份的 水费.y=0.6x,y=x-2.4,y是x的一次函数.y=8-2.4=5.6(元)本次活动重点关注:学生能否能根据已知简单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活动5】课堂小结、形成认识问题:1、本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认真总结。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师生形成共识: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2、能根据已知简单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本次活动重点关注:1、学生归纳总结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对一次函数条件的关注。布置作业、提高认识课本第186页习题6.2第1、2、3两题。(必做题)第4题(选做题)本次活动重点关注:分层次布置作业,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锻炼。教学反思:经历利用一次函数探 索一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及数学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