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辨析题13至15年汇总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9631025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辨析题13至15年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辨析题13至15年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辨析题13至15年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辨析题13至15年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辨析题13至15年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辨析题13至15年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辨析题13至15年汇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从古希腊的“原子论”提出之后,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中是一个绝对有效的思维方式。错。还原论(Reductionism)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例如,在原子论提出之后, 很多现代物理学借助“还原”,把世界的存在归于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虽然还原论者看到了事物不同层次间的联系,想从低级水平入手探索高级水平的规律,这种努力是可贵的。但是,低级水平与高级水平之间毕竟有质的区别,如果不考虑所研究对象的特点,简单地用低级运动形式规律代替高级运动

2、形式规律,那就要犯机械论的错误,机械的还原论将事物割裂开来,缺乏对事情的整体认识,这样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它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大自然,否定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因此还原论具有局限性,并不能在自然科学中作为一种绝对有效的思维方式。5、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属于直接生产力对。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的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

3、手段。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观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6、科学的发展是否定旧的,创造新的,不停地革命而飞跃地发展的。错。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现等。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就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 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

4、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分化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则是指不同的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速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分析就是研究,综合就是创造。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是科学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2013 1、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非加和性关系主要是因为系统的“组分”所造成的。对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的组分之间存在某种相互作用力,

5、会造成部分中旧制的消失和新质的增加,因此,在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着质的消失和量的不守恒,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着非加和性。当组分以合理的结构组合在一起时,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当组分以不当的结构组合在一起时,整体小于部分之和2、科学的本质特征在于科学是“真正的实证科学”,其真理性是绝对的,不可证伪的,也是没有历史局限的。错。科学在本质上是“真正的实证科学”,是“真正的知识”,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

6、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践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所以它的真理性不是绝对的,不可证伪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3、国家创新体系是以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学技术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体系。错。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学技术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体系。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由五个部分构成:(一)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

7、识创新体系(三)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四)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五)社会化、网络化的科学技术中介服务体系4、归纳是演绎的基础,因此演绎所据的一般性前提的真理性会因为“归纳问题”而得不到保证。错。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归纳由于不是必然推理,单纯运用归纳就会遇到“归纳问题”。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必然推理方法,但是单纯运用演绎,无法推进科学实践的新发现、新发明。把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形成了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的辩证思维。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则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归纳与演绎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归纳问题只有单纯运用归纳时才会出现,只要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就不会使演

8、绎所据的一般性前提的真理性会因为“归纳问题”而得不到保证。20141、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由于力的作用对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和自然界是分立的。特征:第一,机械性: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第二,形而上学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

9、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第三,不彻底性: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2、组分决定功能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是完整规定和描述系统的基本因素。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系统强调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系统的结构:系统诸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诸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

10、所有事物的总和。系统的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1)组分和结构之间的关系:组分是系统结构赖以形成的基础和物质承担者,组分的性质、种类和数量基本规定了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从而决定着系统的结构。同时,结构对于组分,具有相对独立性,结构一旦形成还会控制、约束、支配组分。(2)组分和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组分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系统整体的功能是组成元素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同素异构因而同素异性的现象也说明了结构决定功能的特点。(3)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

11、功能规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4)环境与功能的关系:功能是系统对环境产生某种作用的能力,环境只是系统功能存在和实现的条件,而不是决定其功能的内在依据。(边界的性质会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但不影响系统的结构)3、演绎法的结论必然正确错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特点:1)演绎推理是严格的逻辑推理,一般表现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三段论模式:即从两个反映客观世界对象的联系和关系的判断中得出新的判断的推理形式;2)结论的可靠性受前提制约;3)创造性较小,结论包含的前提中,结论所提供的知识不会超

12、出前提的范围。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一种必然性的推理,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这要取决与前提是否真实和推理的形式是否正确,演绎推理一般模式是“三段论”形式,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4、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惟一动力错1. 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2.科技的发展还来源于技术系统内部的发展不平衡3.物质生产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基础。4.科学对技术的先导作用也会促进科技的发展2015 013.理论不能被观察所渗透错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纯观察说2、中性观察说3、观察渗透理论4、观察依赖于理论汉森的“理论负荷说”认为,观察并非只是感官对观察对象“刺激”的消极反应,而是受到观察者的理

13、论影响和支配的。(1)理论负荷的观察:观察不仅是拥有视觉经验,而且也是拥有视觉经验的方式.人们能够获得关于同一物理状态的相同视觉映像,但是具有不同理论背景知识的人们对这一视觉图象可以有着不同的组织方式或理解(2)观察中渗透着理论:a,观察不仅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b,特定观察者的背景理论知识特定时期的科学发展.c,理论渗透在观察陈述的表达之中。观察陈述是用语言表述的,而语言总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3)理论影响观察:1,理论在观察中发挥定向作用。观察过程为科学理论所渗透,观察过程中背景理论的可靠性影响观察可靠性,科学理论背景的转换有助于科学事实的发现。2,理论在观察中发挥

14、加工改造作用。观察者的背景经验、信念也会影响观察的过程,观察者的经验所受到的训练,观察者的预期先行于观察的信念。3,但是:被观察对象始终是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不会因为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不同而改变,观察结果的内容是客观的完全依赖于理论的观察也不存在。2015 071、系统的功能是由“环境”决定的。错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是完整规定和描述系统的基本因素。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系统强调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

15、和。系统的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组分和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组分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系统整体的功能是组成元素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结构是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与功能的关系:环境只是系统功能存在和实现的条件,而不是决定其功能的内在依据。2、不同观察对象对同一观察对象的观察陈述是相同的。错根据汉森的观察负荷理论,观察受观察者的生活经验和理论背景所支配,不同的观察者具有不同理论背景知识的人们对这一视觉图象可以有着不同的组织方式或理解。观察受理论影响,即观察渗透理论,观察不仅是接收信息的过程,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所以陈述是不同的。3、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经济与技术的发展。错 人类正在面临着全球性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损耗与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和海洋污染、这些问题的思想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为自然立法,一切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生态环境的恶化,由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使得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人口膨胀,庞大的人口造成有限的土地、淡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