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9623749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资料(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3课,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君权与相权的斗争 (君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其中存在两大基本矛盾的斗争:,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中央集权加强,地方实力削弱),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秦汉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 “田蚡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当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三省六部制的确

2、立及演变,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秦汉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起草诏令,负责 执行,封驳审议,作用:分工明确 效率提高 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实质:通过分权得以集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枢密院,度 支,盐 铁,户 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宋代:,隋 唐 三省六部制,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二府三司制,相权再被分割,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 部,户 部,礼

3、部,兵 部,刑 部,工 部,枢密院,度 支,盐 铁,户 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宋代:二府三司制,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隋 唐 三省六部制,归入,归入,元代:?,中书一省制,皇 帝,中书省,元代:中书一省制,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影 响 ?,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政局动荡,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归入,归入,明 代:,亲自掌管,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殿阁大学士,内 阁,明太祖:位低权轻,明成祖:位高权重,元代:中书一省制,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意义? 三省六部制的确

4、立与演变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表明了政治的两个方面的趋势: 一是明确行政分工,提高行政效率。 二是分散相权,强化皇权。 后者更为突出,因为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三省分别体现了相权的一部分,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宋元时期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明了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延续,宋朝以另外的方式继续分割相权。元朝出现反复,出现权力集中的现象,相权一度得到扩大。,中国古代皇权的不断加强是如何体现的?,行省的设立,评价: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1 、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

5、点? A.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独立行政体系。 B.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 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 D.地方权力分散。 E.中央控制地方官任免、监督、考核。 2 弊端? A.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B.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二选官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并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和选官的制度。,目的:秦汉官僚制度确立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选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保证这个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科举制度的利与

6、弊?,(提升)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经历了三大阶段:世卿世禄阶段;举荐制阶段,科举制阶段,共性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标准及方法途径不尽相同,但它们有相同的历史作用,即对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封建社会发展有着巨大作用。 古代选拔人才的标准主要有德才、门第。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特别是一分为二的眼光看待古代的选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三、监察与谏议官僚制度的维系,目的,监察制度: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谏议制度:监督皇帝的言行和决策,确立,评价: 消极?积极?,三、监察与谏议官僚制度的维系,评价: 消极: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

7、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积极: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能否起到廉政建设的作用?它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也是服务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监察制度发展走向健全正体现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强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 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皇帝一人垄断全国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大权,并且通过分权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2)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没有任何独立性; (3)制度建设具有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等特点,从君主到各级官僚、从

8、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机构设置相当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 (4)人治高于法治,法律条文苛密,却仅仅只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 (5)以带有神学色彩的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1、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 B、防止宰相权重难制 C、扩大民主权利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2、北宋政府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是以下哪一矛盾的结果? A、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B、中央官吏中文臣和武将间的矛盾 C、中央政府和广大人民的矛盾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3、元朝中书省的职能类似于唐朝的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D,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