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评价体系研究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961725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5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评价体系研究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评价体系研究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评价体系研究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评价体系研究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评价体系研究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评价体系研究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评价体系研究资料(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30 页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评价体系研究1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道路运输业也是欣欣向荣,随之而来的却是频繁地道路交通事故。虽然我国的道路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在逐步完善,但是交通事故的危害性仍相当严重,其中最大的还数危险化学品事故引起的损伤。当今,经济地快速发展,使得各行业对化学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其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种类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危险品的运输也越来越繁忙。化学品的特性也越来越复杂,随之增加的就是危害性。有这样的一条消息:在我国,目前已形成了包括化肥、无机化学品、纯碱、氯碱、农药等多种产业,可生产化学产品约45000多种,其中,被称为

2、危险化学品的有3832种,被称为剧毒化学品的有335种。化肥、染料、农药、纯碱、硫酸等化工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应用大国。这些易燃、易爆、腐蚀性和放射性物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运输,形成一个流动的危险源,其危害性倍增,从而加大了运输难度,因此运输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频繁地发生,其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这里有一组数据: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我国共发生化学品火灾、爆炸、泄漏及中毒事故大约8起,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品火灾、爆炸、泄漏及中毒事故217起,占总事故的24.74%,死亡人数65人,另有280多人受伤。其

3、中道路运输事故192起,占所有化学品运输事故的88.48%;管道运输事故19起;水路运输事故6起。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治理状况仍不容乐观。因此,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保障运输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未来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势必会愈加繁重,因此保证危险化学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工作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石。1.2国内外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现状1.2.1国外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现状 国外在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方面的法律和法规都比较健全,其行业管理部门设置比较单一,分工合理,软件和硬件管理设施完善

4、,管理技术也比较成熟,而且探索出了一套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模式,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很值得我们借鉴。而且还收集了一些重要的交通资料数据,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来探讨现状产生的原因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在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管理方面,欧盟及联邦德国为了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根据联合国法律、法规制定了一套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条例,并将其进行细化、形成适用于欧洲或德国实践操作的 ADR 和德国关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明确了道路危险化学品包装、储存、装卸、搬运、运单填写、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各作业和管理人员的职责,极其重视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全过程、人员的管理。而且为了让

5、现有的法律、法规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形势以及解决新问题,德国及欧洲国家对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法律、法规每 2 年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一次。在法律法规完善的过程中,以“召开危险化学品运输专业委员会讨论会”的形式,采取自下而上的意见征集和反馈机制,充分征求政府主管部门、立法部门、执法部门、企业的意见,以保证各部门充分沟通和交流。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的车辆导航、监控系统有了巨大的变化。8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尽在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TS)来减少交通阻塞、路面运输效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以及增强安全性。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信息、定位、通信和控制技术将公路和车辆信

6、息集成到信息网络中,并对整个道路系统的车流量进行优化以增加交通容量,提高车辆行驶安全系数,改变传统的交通运输状况。1.2.2国内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现状 国内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研究和实践较晚,但随着近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理论研究、监控系统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伴着我国经济建设对化学品的大量需求,使得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量日趋增加。经过几番整治,我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模式正在逐步形成。目前全国得到交通部门许可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经营企业共有6038个,专用车130478辆,从业人员达到353万人。其中,危险化学品运输量占货运总量的

7、30%以上,并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95%以上的危险品是异地运输,如液氨的年流动量达80万吨,液氯达170万吨。2002年3月实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对危险化学品运输制定了专门的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对运输企业、从业人员、车辆等进行了集中检查整治。2005 年,公安部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提出了具体要求。交通部第9号令规定运输爆炸品、剧毒化学品等车辆,应安装卫星定位系统(GPS)。由此可见,我国对道路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已经非常注重而且有了一定的成果。1.3研究目标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个领域都不得不面对世界列强的激烈竞争。若想要我国走在全世

8、界的前列来迎接经济全球化,就要不断完善自我,以便与世界接轨,道路运输企业也不例外。在充分认识和了解我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将安全评价研究引入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寻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安全评价模型,以期达到对我国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程度有一个较准确的定量认识,从而减少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率,提高运输安全性。2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化学品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加速了社会的发展进程。然而化学品的特性、生产具有诸多的危险性。随着化学品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化学品储运、使用、管理不当造成的灾害日益严重

9、。据报道,世界上已被人觉知的化学品有1000多万种,常用的化学品多达8万种,而且每年还会有 1000余种新的化学品问世。这些化学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物品,若在其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处理不当或疏忽于管理,就有可能造成危害,因此,应该通过管理监督,予以控制化学品的危害。要进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就要弄清楚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分类和特征等基本内容。2.1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化学品是指各种元素或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这是1990年国际劳工组织在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对化学品所下的定义1。按此定义,可以说人类生活中所有物质都属于化学品。

10、一般的、不严格的、比较抽象的定义是“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属危险化学品。”较严格的定义是:“化学品中符合有关危险化学品(物质)分类标准规定的化学品(物质)属于危险化学品。”目前,国际通用的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有两个:一是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规定了9类危险化学品的鉴别指标;二是危险化学品鉴别分类的国际协调系统(GHS)规定了26类危险化学品的鉴别指标和测定方法,这一指标已在先进国家使用,但尚未形成全球共识。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定义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化学品是危险化学品。”除了已公认不是危险化学品的物

11、质(如纯净食品、水、食盐等)之外,名录中未列的化学品一般应经试验加以鉴别认定。2.2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特征 由于危险品的品种繁多,性质各异,危险性大小不一,而且一种危险品并不是只有单一的危险性,常常具有多重危险性。例如:二硝基苯酚,既有爆炸性、易燃性、又有毒害性。但是,每一种危险品,在其多重危险性中必有一种是重要的危险性,也就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危险性,因此,在对危险品分类时,应遵循“择重归类”的原则,即根据该危险品的主要危险性来进行分类。一般地,危险化学品可归纳为以下七大类:第一类是爆炸品。这种化学品在外界作用下能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而且在瞬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容

12、易造成财产损坏和人员伤亡。其特点是爆炸性强和敏感度高。爆炸品的化学性质都不稳定,在外界作用下很容易发生的剧烈化学反应尤其对热、火花、撞击、冲击波和摩擦等非常敏感,且极易爆炸。第二类是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化学品是指压缩、液化和加压溶解的气体,其具有可压缩性、膨胀性、易燃性、刺激性、致敏性和腐蚀性。按其性质还可以分为易燃气体、不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第三类是易燃液体。这种化学品是指闭杯试验温度(也称闭杯闪点,是指在标准的实验条件下,在闭杯试验的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接触火焰时,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不大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处于悬浮状态的固体或何物的液体或闪点大于61,但运输温度不低于液体的

13、闪点温度。但是不包括由于存在其他危险性已列入其他类项管理的液体。其特性是易挥发、易流动扩散、受热膨胀、带电性和毒害性。第四类是易燃固体。其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易燃固体的最大特性是易燃,除此之外患有可分散性、氧化性、热分解性和毒害性。第五类是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自然品是指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热量,自行燃烧的物品。易氧化、分解;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货受潮时,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时候不需要火源就能爆炸。这种化学品遇水或酸反应性强而且腐蚀性和毒害性也很强。第六类是氧化剂和有

14、机过氧化物。望文生义,氧化剂是指具有强的氧化性的一种化学品,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它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其受热和被撞时易分解,与酸和水作用时会分解;有机过氧化物中含有过氧化基,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振动和摩擦非常敏感第七类是有毒品和腐蚀品。有毒品是指当进入肌体累计一定量时,会与体液发生作用,使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遭到破坏,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品。如化学农药、氰化物、砷化物等。其主要特性有:溶解性、挥发性和分散性等;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这种化学品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化性,而且稀释时会放热。3道路安全评价的原则

15、和要求3.1道路安全评价的原则在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过程中,对安全条件要求比较高而且技术业务复杂,若造成事故其后果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不可而语,因此道路运输安全评价显得颇为重要。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的实质是价值判断,因此建立价值判断的标准是道路运输企业评价的核心。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 在道路安全评价管理时,任何环节中都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放在首位,贯彻“人民的利益无小事”的宗旨。2.依法规划原则 必须遵循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国家的有关政策。3.前瞻性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要有前瞻性,应与当地交通发展规划相协调,与未来规划相一致,与交通发展政策相配套,要适应未来发展进程。4.系统性原则 系统安全分析和评价所涉及的对象千差万别,道路运输企业所涉及的主要有人员、物料、设备、环境、管理、法规等。其不可能用单一的方法就能完成任务。所以,在评价时,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运用。5.适用性原则系统分析和评价方法要适合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尊重客观条件,即具有可操作性和时效性。6.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基于定性的考虑,结合专项勘察、相关资料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