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对外开放》(人教新版)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604170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对外开放》(人教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对外开放》(人教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对外开放》(人教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对外开放》(人教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对外开放》(人教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对外开放》(人教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对外开放》(人教新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开放普宁二中 郑淳老师教学模式介绍: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结合中外数据对比分析的形式,推出当时中国自身发展的成就以及遗憾,引出必须融入世界、加入世贸的必要性。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加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

2、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讲解到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教材分析对外开放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伟大政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涉及了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2)对外开放的格局。【教学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对外开放的历史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材料:材料一:据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的统计,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平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其

4、中两亿农民的年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一分钱,19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三分钱,1978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五十年代。杨继绳毛泽东时代的社会结构材料二:1978年,我国企业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材料三:1972年,中国政府曾明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中国也不向外国输出资本。1974年外贸部的一篇文章也明确表示:“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不会引进外国资本。”教师提问:结合材料,中国需要对外开放吗?学生回答:需要。教

5、师提问:据你们所了解,中国有哪些属于开放的区域呢?学生回答:深圳、汕头、上海教师提问:这些区域是什么时候成为开放区域的,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展示学习目标:1.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2.知道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的过程。3.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经济特区的建立材料1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材料2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

6、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个经济特区。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学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窗口”是深圳。2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材料1经济特区是体制改革的试验场。1985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深圳是个试验,经济特区还是一个试验,“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在邓小平同志眼里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办经济特区就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不仅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一大创举,而且在世界经济性特区发展史上也是一个新的贡献。材料2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教师: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有哪些?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2)可以利

8、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养管理人才。(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展示材料:邓小平书写文字:深圳的发展和实践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教师强调:深圳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材料1中国对外开放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从试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开放城市,扩大开放领域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到沿江、沿边、扩大内陆省会城市,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材料2对外开放的过程。教师:中国形成了怎

9、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学生: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教师: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回答:学生1: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学生2: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无法独立自主;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学生3: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

10、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学生4: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目标导学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展示材料: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 ,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 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

11、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世界贸易组织(英语: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中文简称是世贸组织。教师提问:中国什么时候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呢?学生回答:2001年12月材料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材料2加入WTO,使得中国对外开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进一步开放的大趋势已经形成。教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是什么?学生: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教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什么影响?学生:机遇: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挑战:中国仍属于发

12、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教师总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进一步推动国内的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国家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从点线面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局面,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难度,可以从地理图示的角度出发,在教给学生一定的历史史实外,还要培养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的创新思维、融会贯通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总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其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之所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