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同步练习2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96132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两则》同步练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两则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溃( )退 歼( )灭 当( )真 锐不可当( )荻( )港 纤( )维 芜( )湖 要塞( )殷( ) 督( )战 无锡( ) 阻塞( )2、填空(1)新闻又称_,它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和_三个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3)选词填空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_(A溃退 B溃败 C溃逃),毫无斗志。此处敌军抵抗较为_(A顽固 B顽强 C坚强)。我已_(A战胜 B消灭 C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

2、的广大南岸地区,正在向南_(A扩大 B发展 C扩展)中。3、判断(1)对本文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C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D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2)对本文中第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赞扬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二、阅读与简析(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3、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4、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_5、导语部分概括地介绍了报道的事实的词语是:_6、将文中的“大军”改为“军队”,“冲破”改为“攻进”,“横渡”改为“渡过”好不好?为什么?_7、导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三、课外阅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

4、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8、用“”将消息的导语和主体分开。9、本段文字感情色彩鲜明,请举例说明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0、第一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四、综合运用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20日电 由中华炎黄研究会、河南体育局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将于端午节期间在郑州举行,届时将有来自海内外的多支龙舟队伍同场竞技,共度佳节。本次龙舟大赛是以“中原龙舟大赛”为基础上升级成“中华轩辕龙舟大赛”的。大赛的宗旨是传承华夏历史文

5、明,推动龙舟运动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大赛开幕式上设置了龙舟点睛、舞龙舞狮、龙风筝表演、龙舟对歌、龙舟豫剧等环节。从今年农历壬辰龙年开始,以后每年的端午节都将举办这项赛事。(1)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6字)(2)材料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五、小练笔学校举办的运动会结束了,请你写一则消息。要求:(1)300字左右;(2)进行适当的描写;(3)适当穿插议论、抒情。参考答案1、略2、(1)消息、及时、准确(2)标题、导语、主体、记叙、议论(3)A B C C3、(1)D (2)C4、写出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作用是说明消息发得及时,内容真实可信。5、冲破敌阵、横渡长江。6、不好。改后语气没有气势,缺乏感染力,不能很好地表现我军迎难而上,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7、表达了胜利的豪情和对我军英雄的赞美。9、用“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这些贬义词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蔑视。用“万船齐发、直取对岸”,赞颂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无坚不摧之势。(不设统一答案,答案仅供参考)10、用“大约”来表示估计,说明三十万不是确数,若去掉就变成确数了,用语不准确。(意对即可)11、(1)首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将在郑州举行。(2)示例一:删去“上”。示例二:把“以”改成“在”,把“为”删去或改成“的”。示例三:把“以”改成“由”或“从”,删去“为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