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评课记录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8765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评课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评课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评课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评课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评课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评课记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午的鸭蛋评课稿 评议人:雷介武今天倾听徐老师的展示课,很有感想和收获。端午的鸭蛋是人教版八下第四单元的文章,对这单元的内容学生普遍感到比较陌生,教这类文章需要学生适当的拓展课外知识,了解当地的民俗,增加知识储备和体验,才能感受得到作者汪曾祺想要表达的情感。一、教学设计简约深刻让我们先来大体回顾一下徐老师的这节课:开篇从传统节日导入,让学生了解端午习俗,转而联系作者故乡高邮的端午风俗,继而赏玩鸭蛋的各种玩法并从中体味童心,探究文中重要词句并从中解读乡情,最终在为江苏高邮鸭蛋拟写广告词结束该课。整个教学环节简洁明了,归纳起来无非就是“风俗”、“童心”、“乡情”、“总结”四个环节。但徐老师的这节课

2、却打破了各教学板块层层堆积的传统模式,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的畅快之感。溯其根源,还得归功于王、徐老师深远的立意,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有自己的定位”。他紧紧抓住“童心”与“乡情”两个重点,课堂中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小问题则围绕这两个重点展开,如“文章是如何把鸭蛋写得有声有色的?”“伴随有鸭蛋的童年有着怎样的趣事?”看似轻松的提问背后洋溢着的是教师的智慧和对文本的深刻解读,插科打诨之余让学生水到渠成地领悟到了“传统文化 乡情”这一艰深晦涩的字眼。整节课显得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紧凑有序而又妙趣横生,毫无拼凑之感。 二、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还特别尊重每一个同学发言的权力,以人为本。以往公

3、开课的课堂中往往发言提问,是优秀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语言能力得到培养,而性格内向或基础差的学生基本上被剥夺了发言权,甚至连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了,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必然受到损害。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无暇顾及这部分学生。但是,在这节课中老师特别尊重学生的发言,老师示范:“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其中“吱”、“扎”、“冒”、“”等在品析中作了批注,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然后老师要求大家从文中找一找喜欢的句子品析一下。(找出后读给同学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了锻炼的机会,都会有收获和成就感。避开了单由优生发言,而无暇顾及差生的局面。真正做到了面

4、向全体,师生互动的教学。三、在教学中,能把握学生充分读书的度和个性朗读的美。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读文本是基础。学生因读而发现领悟;教师因读而认识把握。课堂上如果不让学充分读书,他们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只能是盲目和无的放矢的。特别是汪老先生的作品,语言特有中国味,能从平常字眼、平常句子中读出滋味发现生活的美。在这节展示课中,徐老师的的朗读安排形式多样:有个人读、齐读、等。如:“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通过读“吱”老师很好的指导学生如何读,让学生在读中自觉感受到汪老对高邮鸭蛋的喜爱、对家乡的自豪之情。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罗列了。四、

5、以学生为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徐老师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孩子”。他曾经说过:“教师眼中不能仅仅是教案,而应该是学生。”在这节端午的鸭蛋中,我也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首先在教学设计上,徐老师就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从端午的风俗入手,探讨鸭蛋络子的玩法,使孩子感觉不沉重,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其次,徐老师对孩子的关注还体现在他简约的教学语言上。在整个课堂中,我们很少听到“归纳文章主题思想”,“品析句子深层含义”等味同嚼蜡的指令性话语,而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且让我们来看徐老师课堂中提的这几个问题:鸭蛋络子有哪几种玩法?你觉得哪种最好玩?鸭蛋

6、有什么可挑的呢?猜猜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几岁一系列充满童趣的提问,使整堂课犹如一个游玩交流会,徐老师就如一个孩子王般领着学生充满好奇地自然走进文本中去,又心满意足地自然走出来。而在这中间,则闪烁着师生们灵性的智慧之光。再回过头来看一遍这篇课文的听课笔记,深觉从中我能学习的东西有太多太多。从徐老师精致的教学设计,到他幽默的语言,甚至是板书中那颗以“童心”和“乡情”为双黄的高邮鸭蛋,无一不浓缩着教师深刻的人生体验与扎实的教学功底。做一个富有教育教学智慧的教师,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充满诗意和灵性的思想栖居地,应该成为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的追求。最后,让我们记住徐老师的这句话吧“当你把教育理解为教书时,你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教书匠;当你认为教育就是教学时,你会为了那些功利的目的而日复一日地消耗体力;当你把教育想象成教育本来面目时,你就会发现书香飘溢,诗意流淌,智慧碰撞,心灵相遇才是真正的教育!”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和思考,若不当、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