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958218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资料(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现状的调查报告以四川省成都市XX镇锦苑一期安置小区为例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公共管理1班 胡韬 付超凡 2009级城市管理1班 陈行指导老师:王思琦 【摘要】当今,“失地农民”俨然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如何妥善处理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就业和适应性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本次的调查活动主要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结合的方式,对失地农民的基本信息、居住条件、就业和收入、消费情况、社交情况和心理适应度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并通过SPSS软件对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对比和分析。对于分析结果的形成原因和改善方法提出笔者的一些观点。【关键

2、词】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目录一、调查背景及概念介绍2(一)调查背景及意义2(二)概念界定31失地农民32生活水平3二、调查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一)基本思路3(二)调查方法41.问卷法42.访谈法4三、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描述与分析4(一)调查对象及地点简介41.调查对象42.调查地点5(二)居住条件现状51.家庭住房情况52.住房满意度相关性分析6(三)就业与收入71.就业现状72.工作满意度83.征地前后家庭收入来源84征地前后家庭年收入9(四)失地农民消费状况101. 消费基本情况102耐用品消费情况11(五)社交现状121.娱乐活动122.邻里交往与交际圈的变化133.交流困难134.总体满

3、意度14(六)心理适应度15四、总结与思考18(一)总结18(二)思考与建议19参考文献:21一、 调查背景及概念介绍(一)调查背景及意义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征地拆迁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累计的失地农民可能已达4000万5000万,成为一个很庞大的社会群体。这其中完全失去土地、没有工作的农民至少在1000万人以上,占失地农民的20。经过专家和学者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农民因土地被征用,生活来源无法得到保障,只能被迫寻找工作来维持现在的生活,再加上自身学历较低,缺乏技术、经验等等原因,失地

4、农民往往面临就业无门的巨大压力,整体生活水平也必然会随之下降。同时,面临物价逐渐上涨、社会保障支出较高等一系列的经济压力,他们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如此被动的局面必然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失地农民安置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此次调查旨在了解失去土地之后农民的生活现状与心理适应度,从内因和外因上探索解决失地农民与城市化这一孪生矛盾的方法,为失地农民向城市社区居民转型提供可行有效的途径,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概念界定1失地农民就广义而言,失去土地是失地农民最显著的特征,所以,凡是丧失了土地的农民都称为失地农民。狭义的失

5、地农民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有不同的解释。其中,有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解释,其一是倪军昌认为“失地农民”是指由于国家征用土地而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民。另一种解释是王峰贵认为“失地农民”是指完全失去土地和人均占有耕地达不到0.3亩的农民。2生活水平生活水平是区别于生活质量的一个具有针对性的概念。一般情况下,“生活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所能享受到的平均程度。既包括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情况,还包括受教育程度、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社会保障、生活环境和劳动环境等方面。它通常用来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地点人们的实际生活状况。二、 调查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基本思路一些学者认为,“生活水平

6、”是一个复杂的,集体反映人们生活状况各个方面内容的综合概念。本文对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现状的调查和研究着重从他们的居住条件、就业与收入、消费情况、社会交往以及心理适应度这五个方面展开,从而对这个群体的生活水平现状进行全面的描述和数据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改善意见。(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问卷法和访谈法结合,并在前期准备和后期分析整理资料时采取文献查阅和借鉴的方法。1.问卷法问卷法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现状。考虑到失地农民群体的特殊性,我们采用的是代填式问卷法。共进行了209份问卷调查,收集到186份有效问卷。问卷正文共分为六个维度,分别是:基本信息、居住现状、就业和收入、消费现状和心

7、理适应度。(详见附录一)2.访谈法相比问卷法的精确与直观,访谈法则是从定性的角度对少数调查对象进行某项问题更加深入的探究。如本次调查中,我们对于个别失地农民进行了心理适应度方面的访谈调查,详细了解他们在失地后心理、精神层面的状况,并逐一录音备份,以便做最后的整理和分析。三、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描述与分析(一) 调查对象及地点简介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是因学校建设(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纺织专科学校、郫县四中等)、交通建设(绕城高速公路、“918”工程等)、房屋建设、企业用地、政府城市规划(绿化等)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绝大多数是原先大田村、双鲢村、犀园村和小部分高新区的村民。失地年数1年到9年不等

8、。从锦苑一期的A、B区共2226户居民中,我们随机抽取了209户家庭(约等于总数的9.4%)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有效问卷为186份,占问卷总数的89.0%(50%),能够作为分析处理的依据。被调查者20岁以下的有1.1%,20到40周岁的有36.6%,40到60周岁的有49.5%,60周岁以上的有12.9%;男性被调查者占54.3%,女性占45.7%。2. 调查地点本次调查地点锦苑一期安置小区位于成都市郫县犀浦镇锦园路91号,是郫县目前已安置失地农民最多的安置小区。小区占地面积约247亩,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米,总安置户数2226户,已安置郫县犀浦镇和高新西区的部分失地农民。(二) 居住

9、条件现状1. 家庭住房情况住房情况是反映人们生活水平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此次调查发现,受访家庭中有86.6%的家庭的现住房是政府以人均35m2的标准进行补偿的;有4.3%的家庭在享有政府补偿面积的基础上,可以对安置房的住房面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增购;还有9.1%的家庭目前居住在租赁房中。据了解,这部分家庭由于他们的安置房正在建设当中,暂时依靠政府每个月给予一定的过渡费用来租房(图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政府对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是非常重视的,政策落实情况良好。在住房面积方面,失地农民在失地前家庭的住房平均面积为232.59m2,而在失地后这一数据骤降为107.25m2。失地前后的家庭住房面积差达到

10、125.34m2。该数据表明失地后农民的平均住房面积明显减少。在安置小区物业管理方面,有67.7%的家庭表示满意,32.3%的家庭主要对小区内治安环境较差表示不满。在住房总体满意度上,有51.6%的受访者对现有住房表示满意,另外48.4%的人住房满意度较低(表1),这部分受访者主要认为现有住房过于拥挤。 图1:失地农民住房现来源满意度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物业满意度032.347.89.710.2住房满意度8.140.333.916.11.6 表1:失地农民物业与住房满意度(%)2. 住房满意度相关性分析借助SPSS软件对本次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失地农民的住房满意度与其失

11、地前后住房面积差以及对社区物业的满意度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附录二,表1.1),并且在对调查有效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之后发现,失地前后住房面积差与住房满意度用二次方程(或三次方程)时拟合程度最高,即判定系数r2=0.542最接近于1(附录二,1.2),进一步可得到住房满意度与失地前后住房面积差的回归方程y-0.011x3,(附录二,图1.2)同理可得住房满意度与物业满意度的回归方程y=x0.752(附录二,图1.3)。图表显示,失地后家庭住房面积与失地前住房面积相差越小(乃至比失地前住房面积还要大),则住房满意度越高。而物业满意度与住房总体满意度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影响失地农民住房满意度

12、的因素是较为丰富的。失地农民在拥有土地时住宅大多是农村大院,住房面积较大,房间较宽敞。但在被安置到城市居民小区中之后,不仅住房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住房面积也明显减少,这些都让失地农民有强烈的不适应感。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住房环境质量的改变与住房满意度也有着明显的关联。这种关联主要体现在周边卫生条件的明显改善使得被调查者对于社区物业管理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因此,综合大部分的数据来看,失地农民对现在的居住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三) 就业与收入1. 就业现状此次调查发现,征地前无工作的人员中,42.3%为务农或自由职业者,19.3%从事服务性行业,18.3%的为工人,5.5%的为个体经营者,其他行业工作者

13、占14.6%。在其他行业工作者中的全部医生、教师和大多数公司职员在征地前是学生,而征地前是农民的受访者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大多数现为社会底层工作者。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俨然成为社会的重要课题。在对无固定工作者就“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发现,61.3%的人选择了年龄问题,41.9%的人选择了自身学历问题,其次占比例较高的选项依次是缺乏技术、就业信息不完善、就业岗位少等因素。年龄问题和就业岗位少说明当今社会我国的工作岗位供不应求,致使许多年龄较高的技术人员难以找到工作。自身学历问题反映出农村教育不够普及。受教育意识不够强或家庭条件不允许导致许多农村人学历比较低。调查显示,失地农民中具有

14、小学学历的占26.8%,具有初中学历的占51.7%,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仅占19.5%。针对技术缺乏因素,虽然政府在征地后提供过一些就业培训,然而,有高达79.2%的失地农民表示并没有参加就业培训。对此,多数人的解释为这些就业培训的认可度和专业性比较低,即使参加了培训也不一定能找到较好的工作;另一些人则解释为对政府开展就业培训毫不知情。这些问题反应出,政府基层管理人员对失地农民培训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训质量有待提高。2. 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失地农民对目前职业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但仍有32%的失地农民对当前工作不满意。经调查,其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原因及各个原因所占比例如下:对当前

15、就业不满的原因百分比待遇太低72.34工作地点较远6.38工作环境糟糕17.02安全没有保障14.89受到他人歧视6.38工作强度高、压力大27.66其他14.89表2:对当前职业不满意原因分布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对当前工作不满意的人员中,有72.34%的人认为当前待遇太低,27.66%的人认为工作强度高、压力大。酬劳与工作强度不符,或者酬劳低,不能满足生活需要,都会造成失地农民心里产生落差感,从而对当前就业不满。由此可见,薪水和工作强度是失地农民关注的主要问题。3. 征地前后家庭收入来源 收入来源分布状况不仅能反映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也能反映出其是否能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调查显示,失地前,占82.3%的农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农。剩余少部分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工资、个体经营等。失地后,71.1%的失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工资,18.3%依靠个体经营收入,还有少部分人依靠福利性收入来维持生计。由主要收入方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